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肖玉英 《法学杂志》2001,22(4):40-42
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民事权利 ,知情权是一种积极的兼具公权与私权双重性质的权利。隐私权易遭受侵犯 ,尤其是来自知情权的侵犯。但是 ,无限制地强调隐私权的保护 ,会导致知情权难以实现。本文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 ,对隐私权与知情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相互冲突 ,以及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期望二者的利益达到最大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3.
相对于普通人,公众人物因其公众性而使得其隐私权受到一些限制,对于不同类型的公众人物应有相应的限制标准。针对新闻媒体的侵权,本文予以一定分析并提出一些防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试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了网络使用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对网络隐私权予以立法保护不仅是国家法制建设和网络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公民实现其基本权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隐私权和知情权存在固有的冲突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试从分析公私范畴下的两类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矛盾冲突出发,提出各自应注重的解决原则和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6.
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试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并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而是一个为了保护言论自由、限制名誉权和隐私权而创设的概念,它更多的应用在诽谤法和隐私法中。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但是宪法、刑法、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都承认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基于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的合理兴趣的考量,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受到一定限制,但这并非意味着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就应被完全剥夺,与社会利益完全无关的私密生活信息、私人生活场所、私人通信秘密应受到法律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权认定应从范围、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主观方面和认定原则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文章提出了完善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了网络使用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对网络隐私权予以立法保护不仅是国家法制建设和网络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公民实现其基本权利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试论个人隐私权在网络中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公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社会下,个人信息隐私权不仅受到来自私权主体的侵犯,而且因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变革,个人信息隐私权也受到来自公共部门的侵犯。因此,对个人信息隐私权进行公法保护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我国尚未有个人信息隐私权专门保护的公法文本。本文以保护个人信息隐私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的比较考察,提出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公法保护的初步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临床教学基地患者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临床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医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定性和临床教学基地性质与功能的双重性决定了临床教学中患者的隐私权应受到必要的、合理的限制。同时,从防范医疗纠纷等角度来看,也应对隐私权这一重要权益予以法律保护。临床教学中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既可规定于患者权利法中,也可规定在相关的临床教学规范中,在内容上应确立告知原则、同意原则和适当原则,并规定医学生的守密义务。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时代,对用户网络隐私权的确认和有效保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本文由"彩虹QQ"事件说开去,探讨了网络隐私权的特点,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纸化办公成为一种趋势。十年前,传真机只有大公司能够拥有。现在,大多数公司和办公机构,甚至许多家庭都在使用传真机。E-Mail的发展与传真机相似,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大的增长,并在社会上迅速普及。现在,律师办公离不开使用E-Mail,E-Mail与法律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是传递E-Mail的世界“桥梁”,为E-Mail铺设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其用户以每月13-20%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1年7月1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止,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有1002万台,…  相似文献   

13.
刘晓丹 《法制与社会》2013,(17):240-241,244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立法及我国的现状,进而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小议     
彭磊 《法治研究》2006,(2):74-74
去年从媒体上看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警车上押解下来的每个犯罪嫌疑人的头上都罩上了一个深色头套,只露出两个眼睛。据悉,这是深圳中院着意向国际惯例靠拢,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启用戴头套的做法提押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各项民事权利中,隐私权的理论是相对不成熟的。我国学术界一般都承认隐私权概念,但立法上尚未有隐私权的规定,发生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通常依其侵害内容及所造成的后果,以相关法律规定,如关于名誉权等的法律规定予以调整。隐私权理论之所以不成熟,表现为有关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公共场所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私秘性,就场所而言,隐私通常存在于与社会、公众或他人无关的私人场所。那么,在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17.
浅谈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自主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改善,人们对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宣扬和传播他人隐私已经开始受到舆论和道德的谴责。  相似文献   

18.
隐私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物质文明愈发达,交际手段和传播媒介愈现代化,人们愈觉得有必要保留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安宁(peace of mind)以及与纷乱复杂的外界相对隔离的宁居或说独处环境(to be let alone).现代社会这种普遍的公众心态,经过法学家们的理性化提纯以及立法者、法官的认可,便发展成为人身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隐私权(the right of privacy或the right to privacy).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新论——试论罪犯的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金银 《行政与法》2004,(8):104-106
隐私权作为一项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作为特殊群体的罪犯是否也享有隐私权呢?刑满释放人员对其曾经的犯罪事实是否也享有隐私权呢?本文将就该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所谓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个人宁静生活以及决定私人事务等所拥有的权利。它体现着自由、秩序和尊严的价值。目前,学界对隐私的理解有两种观点:(1)消极说。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