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期待可能性理论发源于德国,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是否应该对此理论借鉴适用,刑法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否定论与肯定论争论激烈。我国借鉴期待可能性,有其必要性。但是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借鉴,要本着科学借鉴的原则,严格限制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合理选择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方式,避免该理论的滥用。  相似文献   

2.
期待可能性理论受到大陆法系国家的重视.我们应加强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梳理并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推动我国刑法理论的研究.我国要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必须深刻理解其理论精髓,准确界定判断标准.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借鉴路径,以解决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期待可能性理论起源于德国,发展于日本。我国对于该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中期待可能性的法律性质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目前对于期待可能性法律地位的争论在于是否要实现形式上的法定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发展作了简单的概述。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笔者主张行为人标准说,并阐述分析认为行为人标准囊括了行为人、平均人和国家三方的判断。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地位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批判的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并在责任论中加以论述,并提出期待可能性是与故意、过失以及责任能力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此外,笔者认为,从期待可能性的实质出发,在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时应一分为二具体分析,使该理论得到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期待可能性不仅要解答责任有无的问题,亦即是否阻却责任的问题,也要解答责任的程度问题,即是否具有减轻责任问题的情节。文章在建构期待可能性理论司法适用模式的基础上,以一起非法拘禁案为视角,对该案件进行了实务探讨。  相似文献   

6.
期待可能性之人本法哲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可能性与以人为本具有天然的联系,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期待可能性理论中的一些问题争议及我国是否该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问题上,应该在人本的法哲学思考前提下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7.
期待可能性理论源于德国,在日本得到发扬.但现阶段期待可能性在德日刑法理论与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受到严格限制.然而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方兴未艾,却出现了滥用之势,有必要厘清其适用之范围.首先,不能以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检验罪过存在与否;其次,没有法律依据不能以缺乏期待可能性作为出罪根据;再次,期待可能性理论只适用于稀罕案件...  相似文献   

8.
期待可能性理论建立在深厚的人性基础之上,本文试图揭示期待可能性理论蕴含的人性基础并针对期待 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提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刑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宜作为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在责任论中论述。期待可能性的判断应以行为人为标准。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应适用于一切过失犯罪和某些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10.
期待可能性理论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指根据具体情况,有可能期待行为人不实施违法行为而实施其他适法行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存在根据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缺乏期待可能性的行为应减免处罚;通过对主观罪过的影响进而影响刑事责任的有无或轻重。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合理因素可以为我国刑法所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规范责任论的产物,是大陆法系犯罪成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结合我国刑法理论分析,由于期待可能性理论和我国刑法理论难以找到契合点,同时考虑到其作为一种补偿性的超法规的评价因素,本身便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因素,在当今的危险社会,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已经没有太大的适用必要性.期待可能性所要实现的合理目标,可通过立足我国既有刑法理论,探寻现有刑法规范中的相关人性设计,完善部分立法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期待可能性理论源于德国,盛行于日本,在意大利等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是不可或缺的概念.我国虽有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但我国刑法理论中并没有相应的概念.以这一理论为对象,对其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理论地位、判断标准和适用范围,应当从立法完善和司法公正角度对该理论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期待可能性--刑事政策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可能性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应从考察其哲学意义出发.从刑法哲学价值论上看,它是刑法的人道性价值在犯罪论体系的体现;从刑法哲学认识论上看,它是以实体理性为主旨,对形式理性的补充.传统理论把期待可能性局限于有责性的范畴,没有认识到期待可能性的违法阻却作用.期待可能性的刑法阻却作用,不仅渗透到有责性,也渗透到违法性,具有"出罪"的刑事政策功能,是刑事政策的理性选择,对刑事立法和司法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期待可能性理论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等而具有相应的合理性。结合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形势,借鉴其"合理内核"对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具有特别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期待可能性属于规范责任论的范畴,发端于德国的“癖马案”。此后经过德国学者的努力,逐渐形成一种理论,并被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国学界对期待可能性的讨论日益热烈,但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着争鸣和误区。对于这些问题的厘定,有赖于对期待可能性在德日国家的历史演进进行一番考察,通过考察期待可能性的嬗变,可以把握期待可能性的发展脉络,并从中发掘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语言学史上 ,现代英国语言学占据显著的位置。特别是重视语言功能研究的伦敦学派闻名遐尔。但是 ,除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 ,还应该看到语言学家加德纳的贡献。加德纳不仅在普通语言学理论上可与索绪尔媲美 ,而且还是伦敦学派重语言使用和功能传统的开山人物之一。其在海外的丰富经历 ,特别是与德国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长期交往 ,为英国语言学带来了宝贵的补充。本文就加德纳的语言理论 ,尤其是他的语用学思想 ,作些初步但必要的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