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韩国自古以来就在许多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除吸取了对自身有益的儒家思想、佛教、道教文化等内容之外,韩国哲学界还在不断摸索和探讨的进程中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发行的,由黄心川教授任主编、李甦平教授任执行主编的《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韩国卷》一书,选出15位具有代表性的韩国著名哲学家,采用评传题材,按出生年代次序排列,对他们的生平和思想作了评述。 佛教哲学是韩国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书特意将新罗时期著名的佛教哲学家元晓作为评传的对象,这也是惟一人选该书的佛教代表人物。 元晓(公元617年~696年)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大部分流传到高丽中叶,至李朝时期已经佚失很  相似文献   

2.
孔子创立的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及其他东亚和南亚诸国,使上述诸国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无不打上儒学思想的烙印,其中,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尤为深刻。“自古以来,韩国就在中国文化的绝对影响之下,这种影响波及到日本,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这一文化圈的最大特征是汉字的使用;儒教和佛教普及是其共同点。这种表征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提中国,韩国人就会  相似文献   

3.
佛教在韩国的传播柳雪峰中韩两国山水相连,历史上交往频繁,关系密切。韩国佛教在思想、宗派等方面同中国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韩国学者认为,佛教从中国传入韩国,就民间渠道而言,时间很早,《梁高僧传》就有东晋僧支遁道林致书高句丽道人,赞扬僧竺潜法深的记载。而从...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韩国佛教属于“北传佛教”的范围之内。韩国佛教源自中国佛教,这不论是从佛教传播的先后顺序和渠道来看,还是从汉文作为其载体而言,都是不争的事实。自中国南朝梁代开始至明朝初年,入华求法的韩国僧人代不乏人,其中于青史、碑铭可稽者约有二百余人。他们不仅将中国佛教的义学思想和主要宗派传到海东,同时也对中国佛教的义理建设和宗派建设发挥过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海涛 《当代韩国》2014,(4):125-128
正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左右传人越南,公元4世纪传人韩国,公元6世纪传人日本,以中国佛教为核心,以越南佛教、韩国佛教、日本佛教为受容国,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东亚佛教文化圈"。就传播方式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主要是中国佛教,更准确地说,在前近代主要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汉传佛教,为此东亚佛教文化圈亦可称之为"汉传佛教文化圈";就传播内容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明代思想文化典籍陆续传入日本,逐步对近世日本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本文概述明代兵书与善书对近世日本的影响。兵学思想方面,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等一批明代兵书于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并流入民间,成为这一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一些民间知识分子开始解读、研究戚法中"节制"等重要概念与选兵、练兵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兵制改革的思考。明代善书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过程中,其中的佛教、道教思想与日本神道思想发生了冲突,民间知识分子在介绍传播善书时,运用日本的传统信仰与习俗重新解释善书,善书由此逐步为日本民众接受。研究明代思想文化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普及的历史,可以重新认识近世日本在理解与接受明代思想文化过程中进行选择、重新解读与吸收融合的史实。  相似文献   

7.
辞典是衡量一个社会学术成就的尺度之一。迄今为止,除了在某几个领域以外,韩国出版的辞典大多是一种“翻译”辞典。 有着悠久历史的哲学界也是如此。只有刘正基教授所编写《东洋思想辞典》和《哲学大辞典》的附录中的‘东洋哲学篇’中有涉及韩国哲学的内容。而且,从其分量来看,也实在不够解释东方哲学几千年的历史。釜山大学金胜东教授(哲学)编写的《佛教、印度思想辞典》(釜山大出版部出版)  相似文献   

8.
朴正雄 《当代韩国》2011,(2):95-103
道教不但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和主流,也是东亚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之一。亚洲国家中除了中国以外,受道教影响最大的要数韩国和日本。在韩国,对于道教的研究并不十分火热。所幸这几年随着韩国研究道家的学者越来越多,更多的研究成果被公之于世。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韩国的道教,应该从韩国道教的起源开始,并且不局限于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更要走向国际,特别是与中国学者共同努力研究韩国的道教。  相似文献   

9.
韩国公务员制度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毅 《当代韩国》2005,(1):32-37
西方公务员制度一定意义上起始于中国的科举制度, 可以视为东西方文化彼此交融的产物。而韩国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叉影响颇为典型的国家,在历史上其吏制属于儒家传统, 而其新近的公务员制度则受美、日影响较大。对韩国公务员制度的现状与改革进程加以了解, 对于我国建设与完善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 韩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状况韩国现代的公务员制度是从 1949年韩国国会通过《公务员法》以后开始实行的。该法保留了较多的日本殖民时期的法令, 随后在 1950年、1961年和1963年进行了修改。1963年颁布了称为《国家公务员法》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1~3日,在韩国海上王张保皋纪念事业会资助下,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举办了“古代中韩海上交流学术研讨会”,中韩日三国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一度称雄东亚地中海的新罗商人张保皋为中心议题,对八九世纪唐、新罗和日本的海上贸易往来、日本遣唐使与新罗的关系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的三国学者共提交了13篇学术论文,与同行充分交换了学术观点和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韩国张保皋研究会金文经会长《新罗和江南》一文,论述了新罗与中国江南活跃的人员往来、贸易关系、航路、造船业、瓷器以及佛教的传播等方面历史事实,阐明了…  相似文献   

11.
韩国公务员制度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毅 《当代韩国》2006,(1):42-47
西方公务员制度一定意义上起始于中国的科举制度,可以视作是东西方文化彼此交融的产物。而韩国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叉影响颇为典型的国家,在历史上其吏制属于儒家传统,而其新近的公务员制度则受美、日影响较大。对韩国公务员制度的现状与改革进程加以了解,对于我国建设与完善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韩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状况韩国现代的公务员制度是从1949年韩国国会通过了《公务员法》以后开始的。该法保留了较多的日本殖民时期的法令,随后在1950年、1961年和1963年进行了修改。1963年颁布了称为《国家公务员法》的新法,此法一直…  相似文献   

12.
<正>神道与佛教关系是日本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核心课题。中国的日本研究者,从黄遵宪到朱谦之,都重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日本国志》(1887年)中将神道、佛教、氏族、社会合在一起论述(礼俗志四),可见对神佛关系的重视。并且注意到宗教方面日本虽最重神道,但是最澄、空海时代,即"推佛于神,复援神于佛,于是日本之神无不佛矣。"到朱谦之的《日本哲学史》(1964年)更指出二者在日本"互争宗教的支配权"。后来王守华、王金林等神道研究者对神佛习合问题从"本地垂迹"说到"反本地垂迹"说,展开了论述。继承朱谦之及王守华的学统、当今日本宗教  相似文献   

13.
姜燕 《当代韩国》2001,(4):85-89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炳翼说:“朴景利的《土地》属民族文学范畴,是鸿篇巨制,就其篇幅和文学成就而言,不消说是首屈一指的。”评论界认为,《土地》作为最有影响的韩国当代文学作品,就作品的设定时空及历史背景的方式而言,是小说史上的一次空前的创作改革。这部深受欢迎的长篇力作被认为是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的一部朝鲜民族的耻辱历史。在创作思想上,它是承袭了儒家美学思想“里仁为美”的成功之作。前  相似文献   

14.
日本志怪小说《青头巾》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其"青巾"、"证道得脱"的主题有明晰的佛教文化传承谱系,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日两国民间传说、市井文化和佛教思想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佛法与情欲的冲突"、"禅密冲突"等既有观点的进一步反思,在回答大谷雅夫教授三个诘问的基础上,认为该小说是以"佛魔一如"思想为核心,以教人不断破除欲执、语执、法执为根本旨归的"佛教叙事"。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解读日本奈良时期著名和歌人大伴旅人的代表作《赞酒歌》十三首的构造、诗语、主题思想,认为《赞酒歌》并非单纯停留在对汉文典籍个别词句的借用,组歌的主题不仅反映了大伴旅人对《世说新语》任诞篇中"竹林七贤"的推崇和向往,还折射出佛教无常观、儒教道德伦理、老庄道家思想等思维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将《赞酒歌》与李白的酒诗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既有思想文化上的同源性,又有情感抒发上的相异性,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正在于二者社会身份地位和时代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一“韩流”本质上的意义所谓的“韩流”(Hallyu=KoreanWave),是指对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亚洲范围内掀起的一股流行韩国大众文化现象的简称。在中国,1996年上演了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这部以父亲或男性为中心的电视剧在中国各阶层的男性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韩流”自此兴起。接着,韩国的舞蹈歌手的大众歌曲在中国青少年中得以广泛地传播。在日本,“韩流”则以电视剧《冬季恋歌》在日本重播四次的纪录,抓住了日本中产阶层妇女的心。为了能见到自己仰慕的明星,一些妇女甚至专程到韩国来旅游。另外,在中国香港和台湾、越南等地,韩…  相似文献   

17.
现任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撰写的《腾飞的龙》一书于2002年10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韩国外交家首次对中国进行研究的尝试。作者于1969年毕业于汉城大学中文系,1973年进入韩国外交部,曾在美国纽约、印度、日本及中国等地工作。他历任韩国外交部东北亚二处处长(中国处处长)、亚太局局长、外交部长特别助理、韩国总统府礼宾秘书官、金大中政府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等职。  相似文献   

18.
敖英 《当代韩国》2015,(4):113-125
本文以期刊论文和硕、博士学位论文为中心,考察了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韩国佛教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韩国的新罗时期和高丽时期,较关注新罗的入华求法僧这一群体和金乔觉、义天与知讷等个别僧人。同时,这些研究成果的作者分布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虽然经过这二十几年的研究,大陆地区的韩国佛教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对相关研究主题的海外研究成果关注不够。再有,大陆的韩国佛教研究也有很大的延伸空间,有很多主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韩山拾得———韩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的影响》一书已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作者高伟浓系暨南大学教授并兼任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该书作为暨南大学 2 11工程“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华人”的项目成果 ,可以说是中国学者对相关课题研究进行的一次尝试。《韩山拾得———韩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的影响》一书计有 2 6 6万字 ,除序文、前言和后记外 ,共分为 4章进行了论述。其中 ,第一章对韩国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神话不是信史 ,但神话在人类的历史上确实曾存在过。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心理和思维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民族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和辻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思想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性学者,日益引起学界重视。笔者着力从佛教艺术的角度来考察佛教对和辻哲郎的东方文化转向所产生的影响。其中,除了个体性格和经历体验等外部刺激之外,由佛教艺术延伸出来的文化思考在时代思潮的推动下具有内向性意义。通过分析和辻哲郎在奈良巡礼前后的思想演变,试图探讨佛教因素是如何促使他从西学研究决然地转向了东方历史与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