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欧亚关系的新进展邬九懿一两极格局时期,西欧国家重视欧洲本地区而对亚洲不大重视。进入90年代以来,西欧各国纷纷调整对亚洲政策,政府首脑、高级官员接连出访,企业家也纷纷涌向亚洲。西欧出现"亚洲热",是基于他们对亚洲形势有了新的认识以及出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2.
欧亚关系的新进展邬九懿一两极格局时期,西欧国家重视欧洲本地区而对亚洲不大重视。进入90年代以来,西欧各国纷纷调整对亚洲政策,政府首脑、高级官员接连出访,企业家也纷纷涌向亚洲。西欧出现"亚洲热",是基于他们对亚洲形势有了新的认识以及出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的亚洲外交可以概括为:小泉强化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外交安保战略使日本的亚洲外交陷入死胡同;安倍的"价值外交""新基轴"虽然表现出一些灵活性,但没有脱离小泉时期的外交实质。福田康夫上台,可能意味着小泉-安倍亚洲外交路线的终结,但日本的亚洲外交布局总是取决于其国内的政治走向的。  相似文献   

4.
过去10年,印尼国内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对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在1998年5月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苏哈托总统被迫辞职,结束了新秩序政权在印尼长达32年的专制统治,进入了新的改革时期,这一时期摒弃了新秩序时期的许多主要特征。在  相似文献   

5.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格局进入大调整时期,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迅速向亚太地区转移。出于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巩固大国地位、实现国内经济现代化任务、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融入亚太一体化进程等多重考量,俄政界、学界近两年提出“转向亚洲”,其内容包括地缘战略转向、经济转向、平行转向三大部分。然而,俄亚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传统的欧洲国家身份定位、俄欧关系、俄美关系等制约,其“转向亚洲”将是有限度的和策略性的。  相似文献   

6.
在1986—1991年期间,泰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的经济增长伴随有特别是来自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激增。总的说来,泰国自1986年以来便进入了一个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期。鉴于上述情  相似文献   

7.
陈沙 《亚非纵横》2004,(4):53-55
所谓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所有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世界强国据以确立国际地位、发挥其国际影响和作用的基础。一、20世纪日本综合国力总揽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通过对中国清朝和俄国的战争,迅速发展了经济、政治实力,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进入世界  相似文献   

8.
与冷战时期的相互淡漠相比,冷战后印韩关系迅速发展,21世纪以来急剧升温。促成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相互认知、两国的亚洲战略、美国的亚太战略部署以及亚太局势的变化。印韩关系的迅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亚洲的政治安全局势和亚洲经济共同体的构建前景。有鉴于此,中国应该将全球战略的重点转向亚洲,重新思考亚洲国际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亚洲经济迅速崛起,与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世界经济格局戏剧性变化,标志着世界经济的重心正从美、欧转向亚洲,亚洲将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中心;世界政治斗争的主战场也将从欧洲移向亚太。面对这种局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纷纷调整其亚洲政策,将本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放到亚洲,从而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亚洲热"。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今年2月28日印度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向议会提出的1993—1994年度预算报告指出:印度的经济危机管理时期已经过去,经济改革进入了结构调整阶段;本年度将加速对外开放,力争成为“亚洲新虎”,但要把冒政治风险的改革放慢。由于预算报告兼顾到各阶层的利益,因而获得通过,从而使面临统治危机的国大党经受了一次考验。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伴随亚洲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在总结共同体发展历史和亚洲国家区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及亚洲地区的新变化所提出的制度和理念创新,应包括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三个支柱。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在亚洲建立和谐共生的新型国际政治秩序和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2.
一、亚洲进入直接投资时代 据《日本经济新闻》1996年2月29日称,现阶段的亚洲,已经从出口导向时代进入直接投资时代。东亚不仅是世界的出口生产基地,而且已成为接受直接投资最大的地区。1993年,东盟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总额593亿美元,如果包括“亚洲四小”所接受的直接投资,规模达618亿美元,是同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对外直接投资1666亿美元的37.1%。1994年,日、美,欧盟企业在亚洲的出口生产7090亿美元,占其域外投资出口总额的45.9%。  相似文献   

13.
亚洲的多样性使多边主义成为亚洲国际关系的适合方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亚洲在次区域形成一系列创造性的多边活动、范式和经验,与欧美地区的多边机制既有区别又相协调.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多边主义的发展获得新的动力,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亚洲发展的共识,多边主义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5月25—27日在新加坡召开的亚太新秩序会议上,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爱德华·陈以“亚洲经济的动力:回顾与展望”为题探讨了东亚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和前景。摘要如下: 一、东亚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 在过去的30年中,东亚“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韩)、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和中国,先后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它们的持续高速增长无疑与成功地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有关,而且制成品出口的增长都远远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能成功地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并促使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三: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国家对亚洲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这与冷战时期欧洲对亚洲的“忽略”态度形成巨大反差。1994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走向亚洲新战略》文件,标志着欧盟新亚洲政策的形成。1996年首次亚欧会议召开,确立了欧盟与亚洲对话和合作的固定机制。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美国获得了统领世界的主导地位,其在欧洲和亚洲的霸权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苏联继承人的俄岁斯在其整个外交活动中的地位急剧下降.冷战后原苏联时期建立起来的安全体系遭到了破坏,以其为首的各种组织纷纷解散.独立后的俄岁斯正在努力弥补失去的东西,力图在世界政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 言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同时,人们做出了“21世纪是亚洲太平洋的世纪”这样的预测。亚太地区的主角是美国、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越南等)、中国等。因此,也可以将新时代称为太平洋时代,但其中心已从美国移到西太平洋的亚洲,从这一点上看,称为亚洲太平洋时代是很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动荡中的经济发展 1977年这一年予计在东南亚和东亚各国的经济、政治方面将会出现几个大变化。正巧在这个时期,美国由于政权交替而改变了它对亚洲的政策;随着中国政权的交替,它对亚洲的影响也有所变化,这些国际政治方面的变化,对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无论从哪一个亚洲国家来看,它们的内部都孕育着重大变革的因素。无论是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都具有成为“亚洲动荡”台风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亚洲与拉美的关系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亚洲和拉美的早期贸易始于16世纪中期。19~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从中国、朝鲜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掳掠和贩卖大批契约劳工到拉美各地。自19世纪中叶起,日本开始向中南美洲移民。二战后,亚洲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较全面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韩国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成为拉美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中国逐渐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拉美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异军突起,同拉美的关系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同拉美的关系也有长足的发展。亚洲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东亚经济增长速度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已有20余年之久。在80年代世界经济环境恶化的形势下,东亚仍保持了高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经济活力。进入90年代,西方经济萎糜不振,世界的注意力进一步转向东亚。近年来,美国、西欧和日本政府纷纷调整对亚洲的政策,世界各地的企业家、银行家纷至沓来,各种研究机构都大力加强对亚洲的研究,形成了一股"亚洲热"。其实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