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贵州是流动人口大省,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因而,“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并有扩大趋势。为此,共青团贵州省委组织专题调研组,对紫云、道真、思南三县部分乡镇农村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的方法有:抽样对“留守儿童”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对农村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民对此有着很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立才 《唯实》2007,(7):68-72
劳动力始终是影响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劳动力的规模转移,其直接结果是引起这个地区人口数量、构成和劳动力分布状况的显著变化,进而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欠发达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是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村镇银行的成立是解决"三农"问题、顺应农村金融改革的有力举措.它是在各种需求的驱动下产生的,有着独特的市场定位.尽管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但基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双重视角对进行全方位的规制,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乡二元结构对当代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制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正中 《理论学刊》2007,1(1):82-83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由人为制度安排形成的,是内生的,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和惯性。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生产、生活和社会形态的各个方面,而且是导致农村社会长期贫困、阻碍农民社会流动、限制农民身份变迁、农村教育长期滞后和禁锢农民自觉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市闵行区在建设新农村中,注重打造新农民,有力地推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众多缘由,造成农民的惰性心理情结,极大程度地束缚着农村发展的步履。挣脱僵化、固守的惰性心理情绪,发挥积极、向上的热情理念,成就与时俱进的新农民,是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农民发展权及其实现——兼论新农村建设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发展权是指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和“贫困阶层”的平权式的自由发展主张。农民享有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平等权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首要前提;农民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关键路径;政府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可行能力”的提升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最终标识。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民增收来自农业的空间越来越小,对非农产业的依赖越来越多。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农村市场化程度、资金的缺乏和农民素质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全面认识农民增收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解决农民增收成为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根本。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众多缘由,造成农民的惰性心理情结,极大程度地束缚着农村发展的步伐。挣脱僵化、固守的惰性心理情结,发挥积极、向上的热情理念,成就与时俱进的新农民,是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局面得到根本改观的前提条件。转变农村公民的思想观念,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现代思想意识,建立现代法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把改变农村现实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空巢青年”是当前中国正在热议的一种社会现象。从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发现我国“空巢青年”作为现代性的产物,诞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其规模随着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最终在生活需求升华、新信息技术革命、婚恋观念变革等因素的作用下爆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背景下,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政策层面全方位引导“空巢青年”筑巢,助力“空巢青年”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对于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及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税改以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力飞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更是翻开了中国农村历史新的一页。与农村改革和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其实质是一个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首先得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必须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化。因为观念是行动变革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农村政治文明,还要注意转变农民的观念,让农民在观念上树立现代意识,从而建设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事情入手,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从“农民主位”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乡村不动”的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各界先前对“农民主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改变了村庄的经济属性,使村庄的经济发展外溢,同时也造成了村庄内村民年龄结构的断裂。基于此,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使乡村社会形成“落叶归根的社会有机循环”机制,建设秩序井然的乡村社区,而且要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眼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舍弃模糊的农民主体定位,将农民的参与主体主要定位在妇女和老年人身上,应该以社会性、文化性项目建设为主,辅之以经济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是“三农“核心问题,其解决措施既包括短期性措施,又包括长期性机制问题.现行的有关农民增收制度存在局限性和短期性.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多个层面上建立好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农民的整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采取多种方法,开展多种教育,造就高素质的农民,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如何,培养新型农民至关重要。各级党政干部应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这一"软件"工程:农村孩子将是未来的农村劳动力,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培养新型农民要农民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新型农民应有一技之长,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怎样组织起来,建设新农村是当前的重点。因此,农民的组织能力建设,尤其是合作能力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点。文章从农民合作的历史变迁梳理出农民合作遇到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建议建设新农村要注重农民的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