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拯 《国际观察》2015,(2):139-157
冷战结束至今的近四分之一世纪里,有关冷战的历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结合新近出版的《牛津冷战手册》一书梳理冷战国际史研究路径的拓展,着重讨论正在兴起的"全球史视角下的冷战国际史研究"议程,以期进一步丰富国内学界对国际冷战史研究前沿的了解。文章梳理了这一新范式兴起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展示了其强调全球性互动、关注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全球史视角拓展了冷战史研究的问题领域与史料来源,通过更新研究视角与分析路径,描摹了更为丰富复杂的冷战历史图景。虽然其学术价值还有待后续研究检验,但确实代表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方向。文章最后就冷战史研究的学术创新以及青年学者在中国冷战史研究发展中的角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的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年级,因为在学校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用提前退休的代价,让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进工厂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  相似文献   

3.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的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年级,因为在学校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用提前退休的代价,让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进工厂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刚被工厂开除后的弟弟一点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4.
要从根本点上研判美中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去年美国大选开始直到现在 ,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一直是中美关系战略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过去几任美国总统换届的历史经验和对中美关系所寄予的美好期望 ,人们总不愿意相信布什政府真的对中国如此“绝情”。其实 ,判断美国的政策意图 ,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问题。这就需要对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政策背景与冷战后的背景做个区分。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利益是对付苏联 ,赢得冷战。当时的中美关系无论坏也罢好也罢 ,都是在这个大目标下发生的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利益是要巩固“一超”的地位 ,建立美国领导下的单极霸权秩序 ,用…  相似文献   

5.
近二三十年,美国经常遭到恐怖主义组织(分子)的袭击。美有关当局承认,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有30%以美国为袭击目标。冷战后,这种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美国务院反恐怖办公室公布的数字表明,1997年发生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仍有25%是针对美国的。 不过,冷战后对美恐怖袭击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美国国外的机构、人员、设施继续遭受恐怖袭击的同时,美国内的恐怖活动也迅速上升。据美国务院反恐怖办公室统计,1995年巳达100多起,1997年又猛增到900多起。引人瞩目的是,作案者既有外国人也有美国人,而且动机  相似文献   

6.
1.东亚的国际环境自冷战结构崩溃以后,全世界的决策家们一直在寻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方式.冷战持续近40年之久,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混乱及波斯尼亚等地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对国际关系的严重冲击需要超越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新阐释。基于权力具有超物质性的新认知,"复合冲突论"认为国际冲突是权力、制度、观念三者竞争效应叠加的产物,冷战亦不例外。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既是中美关于经济议题的权力竞争,也是关于"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的制度竞争,因而实际上成为了美国对华"新冷战"的前奏曲。不仅如此,中美关于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分歧,也呈现出美国联合西方盟友共同围堵"中国模式"的核心特征,从而凸显出中西方之间制度竞争的底色,因而成为了美国对华"新冷战"国际总动员的一个重要抓手。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危机,不仅骤然加剧了中美业已存在的权力竞争,而且还因不同抗疫模式的制度竞争而剧烈地冲击了中美关系,因而成为美国加速对华发动"新冷战"攻势的突破口。"自由/专制"和"先进/落后"的这种西方认知世界的"二元对立"框架,不仅塑造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审视新冠疫情和中国角色的叙事模式,而且还因这种叙事模式受到冲击而进一步强化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敌意,因而成为了美国决意对华发动"新冷战"的文化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国际安全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它使某些存在于人类社会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安全观念、思想、战略不再继续有效,迫使人们努力探讨适应冷战后时代特点的新的安全观念、思想、战略和政策方针。本文试图对冷战结束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9.
中印关系:一种新类型国际关系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的十月革命、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以及1991年的苏联解体是世界现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历史性时点。由此,它们把近100年的世界历史划分为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分别可称为:冷战前期、冷战中期和冷战后期。而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也随之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其中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中印关系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印度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以国家利益为准绳,以实力为基础,力争成为世界上"有声有色大国"。冷战时期,印度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起了超过其本身实力的作用,获得了很大利益。冷战后,国际格局巨变,而印度的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增长,欲成为多极世界中之一极的心态凸显。1998年核爆炸后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以大国姿态出现,开展"全方位"外交,同  相似文献   

11.
浅析当今美国的冷战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美国以冷战的“胜利者”自诩,不仅没有改变冷战时期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新形势,反而更加强调要用西方的价值观和民主制来改造世界。那么,后冷战时期,美国坚持冷战思维到底要在国际上扮演什么角色、给国际社会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认识。一、美国冷战思维的特征及表现所谓美国的“冷战思维”是指在战后持续40多年的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大环境中,美国政界、学界及舆论媒体等分析国际形势、观察国际事务特有的思维模式或认识框架。美国是冷战的始作俑者,冷战思维是冷战的思想基础并延续于整个冷战时期。冷战结束…  相似文献   

12.
遏制战略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冷战起源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一书试图打破上述两大学科门类之间的藩篱,将国际关系理论与冷战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提出遏制战略的基本理论假设,归纳出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框架,并通过解读"长电"和NSC-68号文件等档案文献,对遏制战略理论假设加以检验.该书发展了当代冷战史研究的四大学派--"传统派"、"修正派"、"调和派"和"国际派",成为哲学和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变动的地缘政治与中东欧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还是策源东进的德国地缘政治学研究,都将中东欧地区视为控制欧亚大陆,甚至整个世界的关键.在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格局中,这一地区也被视为处于两极潜在冲突最前沿的重要地带.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中东欧地区地缘政治价值不仅充分反映在不同的地缘政治学说中,也在现实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和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中美关系将长期保持既接触合作、又矛盾对立的关系,这是由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防范"的双重性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持续增长,美国主张防范、遏制中国的意识将会增强.而今明两年将是决定新世纪初中美关系性质与走向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的产生、发展的演进历程,是我们把握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演变的关键主线,也是了解同期地区主义与区域安全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安全复合体的出现为开展地区安全合作创造了条件,也是安全区域主义发展的起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安全连续统一体的演进规律,地区安全结构经历了从冲突竞争为基调到对话合作为主旋律的显著变化。东盟国家一方面借此调解和缓和地区国家间的矛盾冲突,达到团结和整合地区安全力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推动"地区中立化"的安全机制,实现冷战两极体系下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平衡和稳定。从寻求"共同安全"到地区"合作安全"的最终建构,东盟把一个分裂对抗的东南亚逐步发展过渡成为一个团结互助、相互依存,愿意为了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而共同奋斗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合作典范。同时,冷战时期培育"合作型"安全复合体的实践培养了东盟国家间的政治安全互信,增强了对地区的认同,这为冷战后东盟地区安全结构向更高一级的"安全共同体"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1月8日至11日,由中国南亚学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和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7个省市、27个单位的4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25篇。这次会议紧紧围绕"冷战后南亚地区安  相似文献   

17.
俄格冲突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第一次在境外作战。学界对此进行了各种分析评论,总体上担心这场冲突会导致"新冷战"开场,怀疑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实际情况看,俄罗斯是在格鲁吉亚突然袭击受维和部队保护的南奥塞梯后被迫采取的军事行动,仅仅是为了阻止北约继续东扩的步伐。这场冲突既没有改变"美强俄弱"的总体国际环境,甚至也没有改变"美攻俄守"的欧亚地区格局。俄格冲突是对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世界各地推行强权政治的"反动",引发人们对冷战后国际关系准则一再遭到破坏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浅析美、印、巴三角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角关系由冷战结束初期所呈现出的相对均衡的锐角三角型,变成了美"近印疏巴"的钝角三角型."9·11事件"后,美国回调对南亚的政策,美巴关系转圜,美、印、巴间的三角关系发生了新的嬗变.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把握美、印、巴三角关系未来的走向,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影响50年来遍及全球,功不可没。现在冷战已结束,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迅速发展,世界正在"趋同"(所谓"走向一体化"),国际社会是否仍需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是肯定的。当今世界依然需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冷战思维的幽灵仍然在世界上到处徘徊。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文明冲突论"和形形色色的"威胁论",以及所谓"强必争霸"和"新干涉主义"。驱除这些幽灵的使命,呼唤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软武器"。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的埃及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终结、世界和地区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为埃及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乃至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是1989年5月在卡萨布兰卡召开的阿拉伯特别首脑会议上,阿拉伯各国首脑们欢迎埃及重返阿拉伯联盟,为埃及在冷战后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铺平了道路。我们可以看到,冷战后的埃及外交政策不仅仅立足于中东地区,而且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埃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