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儒学是二千多年前出现在中国的一种学问。这种学问不仅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成为社会思潮,而且影响到后来中国的历代封建王朝,成为统治阶级的“官学”。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跨出古老的万里长城的故乡,在日本、朝鲜、新加坡乃至整个亚洲都有儒家思想的印迹。二千多年来,崇儒的朝代很多,批儒的也不乏其人,但褒它也好,贬它也好,儒学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儒学精神在韩国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从中国传入韩国,成为儒教。在象征、文学艺术、时尚风俗等方面,儒学和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学精神在韩国得到了发扬光大,体现在尊师重教、反对奴役专制、反对贪污腐败等诸多方面。深厚的儒学文化背景对韩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洪锡  邓创 《东北亚论坛》2008,17(3):116-120
儒教文化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在市场竞争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今天,儒教传统文化中的"仁"或"人和"理念在韩国企业经营中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LG集团作为韩国著名的家族式跨国企业,通过"人和"经营理念,不仅保持了经营层内部的团结,而且建立了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实现了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双赢的局面。韩国LG集团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国金京一教授在《孔子死,国家兴》一书中有一资料:近年来,在韩、中、日三国曾有一份民意调查,问"东方的儒教文明,能成为现代世界普遍指导理念吗?"在被调查者中,回答说儒学文明是现代指导理念的,韩国占90%;中国占22%;日本占63%。这一份民意调查,意味深长。如今全球化问题被许多人误读和争论,在许多人心目中,现代化就等于西化和全球化。这样世界上就只有一种现代化模式,只有一种全球化模式,全球化就是全盘西方化。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的提出传统在晋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儒教伦理的比较社会研究,提出了儒教伦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假说,在国际学术界盛行于一时~[1]。但是,今天恰好是在深受儒教伦理影响的东亚地区出现新的现代化浪潮。因此,有关非西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除了经济取向之外,又增加了文化取向。从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来看,迄今为止,出现过三次高潮,前两次都属于基督教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二战后出现的第三次浪潮是世界性的扩散,中心区移到了与基督教文明很少联系的东亚。这表明了现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中东研究始于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对《古兰经》和圣训等伊斯兰经典著作的译介。在当时学通四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通过以儒译经的形式研究中东伊斯兰文化的学者中,较著名的有王岱舆(约1584~1670年)和刘智(约1655~1745年)。王岱舆将伊斯兰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7.
陈放  陈维新 《东北亚论坛》2006,15(6):125-126
<正>东北亚经济的发展也决定着东北亚文化的发展。近年来,研讨东东亚文化和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学者有延边大学的金柄民、李得春、金基石、金强一、刘子敏、潘畅和、姜龙范,北京大学的有何芳川、魏常海、聂锦芳,北京师范大学的有王向远、兰久富,中央民族大学的有李岩,吉林大学的有刘福贵,复旦大学的有李时人、杨彬、石源华,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卞崇道、汝信、金熙德,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蔡锦堂,韩国学者张闰洙、张庆龙、黄圭善、金永弼,日本学者高漱畅彦、成泽胜、大日方纯夫、笠原十九司等。这些专家学者认为东北亚是儒学文化圈。儒学文化是东北亚文化的重要核心。东北亚现代化发展与儒学文化的现代化指导意义是密不可分的。儒学与现代化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可概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儒学的现代性主义精神与现代化的契合。其二,儒学主体自觉的精神与现代化的契合。其三,儡学的人世精神、忧患意识与现代化契合。其四,儒学的家国意识与现代化的契合。其五,儒家重视社会分工和协作的精神与现代化契合。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定儒学与现代化的矛盾。这突出表现在儒学科学意识、民主意识以及平等意识的缺乏。这里较全面地揭示了儒学文化对东北亚经济发展的作用。2005年,中、日、韩三国学者与教师共同编著出版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认为:日本是崇尚儒学的国家。正如日本史学家上田正昭所说:“古代东北亚文化圈的特征之一,是汉字和汉字文化的扩展。”汉字和中国文化传人日本,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典章制度、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日本“天皇”之年号,始于“人化”,“人化革新”对日本古代国家体制和律令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日本进入镰仓幕府(1192-1333)初期,中国的新儒学,即朱子学又直接传入日本。经400年的传播期,到17世纪江户幕府时期迅速崛起,跃居官学地位,致使在整个江户幕府的260年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到了18世纪起朱子学内部出现了古学派、阳明派和其它异学,如国学、西学等许多学派蓬勃发展。对朱子学产生怀疑甚至批判,而后出现了主张复古国粹的国学派秘主张西学的兰学派。幕府提出“宽正异学之禁”政策,使儒学与异学并举,推动社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新教教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所起的"理性化"作用,并提出了"理性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悖论"。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问题上的解释在历史观、价值观和对现代化的批判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争鸣与融合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重建和将儒教精神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全球意识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新加坡,儒学或曰孔学、孔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宗,在一切思想流派中具有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随着19世纪初期新加坡开埠,华侨来此定居者日益增加,儒学也逐渐在当地华人社会传播开来。自19世纪80年代,晚清设置驻新加坡领事以来,新加坡儒学发展出现兴盛局面。清政府领事官员以及当地华人绅商通过办文社、建孔庙学堂和推广普及双语等方式,实现儒学与西学的对接,将新加坡儒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日本儒教中的家族孝主义是家族国家观的重要基础。但是作为幕藩体制下封建武士之间的道德,它无法直接为明治近代化的目标服务甚至形成阻碍。因此家族国家观虽然植根于传统的儒教家族主义,但又是对其不适应时代课题的部分进行修正后,重新建构起来的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带有两面性,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儒教家族主义道德的简单复活。虽然家族国家观在统合民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其原理与近代国家原理之间存在抵触,致使家族国家观自身蕴含着重大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经过早期传播、中期发展、后期日本儒学形成这三个阶段,使封建时代的日本儒学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日本统治阶级治国的基本思想并逐渐被日本社会各阶层人们所接受,成为日本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儒学还对日本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及日本国民的道德观念、民族性格形成方面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儒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日本历史上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巩固与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成为尊王攘夷论的先声和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2.
当代俄罗斯汉学界恢复了对我国经典儒家典籍的译介与儒学本体研究,进一步对新儒学典籍与儒家思想的现代性问题展开翻译与考察,同时注重对中国学界儒学研究新成果的探讨。郭店楚墓竹简出土整理后,俄罗斯汉学家郭静云、卢基扬诺夫和布拉日金娜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重点阐释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疏理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发展脉络,从而揭示了郭店出土的儒家简文在儒学史以及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研究拓宽了当代俄罗斯儒学研究的领域,为中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试论儒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在两千多年前 ,儒教(儒家思想 )就作为汉文化的核心内容 ,伴随着汉字先后向中国的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传播 ,对这些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个区域中 ,越南受儒教的影响最深最广。从历史上看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不管是内属中国时期或在独立时期 ,越南一直使用汉字。甚至在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字喃之后 ,汉字仍然牢牢地占据着正统的地位。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正式宣布废除。儒教学说凭借着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越南这块土地上扎根和发展 ,与越南民族的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综观儒教在越南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陈筱微 《东南亚》2001,(1):60-62,33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不仅为广大下层民众所信奉 ,而且曾一度为上层统治阶级所器重。道教同儒教、佛教一样形成巨大的文化洪流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汉文化的向南传播 ,道教亦在其创建不久传入越南 ,一直流传到今天 ,并深深地积淀到越南民族文化之中。现试以中国的道教文化作背景 ,对越南的道教文化作一粗浅认识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越南文化。一、道教文化皆建树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上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 ,也是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 ,但中国道教传播到了越南 ,作为接受主体并没有把…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主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评价、研究和应用儒学。儒学既可以成为东亚文化合作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促进东亚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合作,不仅仅是人文学术的合作,也应该提倡儒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儒学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完善和更新。儒学更新与东亚区域文化合作是一种互动、互利关系。东亚社会的和平发展将得益于儒学的更新和合理实践,得益于东亚各国平等而开放的对外文化关系政策。基于儒学的传统和理念,用文化合作观回应文化冲突论必将有利于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的种族、民族乃至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与古代不同,他们对儒学既虚心学习吸收,又采取理性的态度进行批判与改造。他们并不是全面否定中国儒学,对孔子、孟子学说基本上是持尊崇态度,对宋明理学则大力加以批判,而这种批判,既不限于宋儒,亦非儒学本身,而是儒学中的"臆度之见"和"支离破碎、细末无用之事"。日本知识分子注重实践,趋于实用,也即是他们所说的"益"是否有无,成为判断一种学说的标准和价值取向。他们吸取中国儒学之精华,却除其糟粕,最终使中国儒学日本化。他们自身亦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儒学思想在朝鲜半岛的影响至为深远,而高丽末期从中国引入的性理学思想不仅成为其后的朝鲜朝的国学和社会指导思想,成为政治统治强有力的工具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即便是现代社会的韩国,尽管政治经济领域很多方面都采用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模式,但韩国人的思想底蕴里却固守着儒学,最主要是性理学的原则,在性理学的继承和维持上甚至比发祥地的中国还要完整,从而发展了国际上津津乐道的“儒家资本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李光耀的中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耀的中国观是他的国际战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新加坡的对华政策和中新关系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一些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的看法.因此,深入研究李光耀的中国观,对于进一步发展中新关系、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形象是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 来, 中国一直在国际社会中努力建构自身和平、合作、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取得了很多成效;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进一步展示这些国际形象的平台, 而且为世人树立了开放、文明、团结的现代化 中国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荻生徂徕的《译文筌蹄》是一部关于汉文解释的日语工具书。其中,徂徕不只批判了日本传统"和训"及"汉文讲授法"的弊端,更是提出了一种新式的"汉文学习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户日本人对中国典籍的有效学习。重要的是,《译文筌蹄》的问世还间接影响了徂徕"古文辞学"的形成,从思想史的视角来看,徂徕在意识到语言有"和汉"差异的基础之上,更察觉到汉语也有"古今"之别,并认识到宋儒所提倡的儒学亦非真正的儒学,他们皆背离孔子之道。同时,"人情论"的特征也在《译文筌蹄》中初见端倪。因此,本文尝试从语言学与思想史的双重视域下解读《译文筌蹄》,以期对国内徂徕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