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什么样的富裕?似乎是每个人都能说出点道理的问题,但从时下的某些求富之道来看,着实有一些人陷入了误区。一日追求金钱为富。一大教”、“大亨”这类旧时的俚语黑话,已经成为他们眼中“富裕”者的专用语。似乎一旦拥有了大量的金钱,就被纳入富裕者的行列。南方流传的“一万两万贫困户,十万八万刚起步”之类的民谣,就明白无误地传递着以代为艺的富裕观。由于把钱看成是富裕的全部,不少人把对富裕的渴望换算成对金钱的力狂追求。为了钱可以出卖灵魂肉体,不顾起码的礼义廉耻;为了钱可以造假贩议,不惜残害消费者的性命;为了钱可…  相似文献   

2.
元代一朝,文学家的命运大多悲惨.原本的“学而优则仕”,被蒙古人高高在上的等级制所取代,科举考试一度停废,文人即便有幸进入朝堂,也没什么实权.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文人为报国而尝试.散曲名家张养浩就写过《为政忠告》,其中有一句:“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这既是张养浩对为政者的忠告,也是他毕生践行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3.
读了四川省广安县委书记罗国兴不计个人毁誉鼓励舆论监督的报道,(见9月5日中国青年报一版)禁不住要为这位县委书记击节叫好。好在哪里?主要好在他与某些为政者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 某些为政者偶被报刊电台批评,即使完全属实,也要强词夺理、文过饰非,而罗国兴面对批评他的文章有许多失实之处(还有不少知情者在为他鸣不平),不但没有反感动怒,反而立即批示:“这篇文章尽管内容明显失实,但就活跃批评与自我批评气氛这点来讲,它的积极意义则应肯定,因为批评于我们的工作犹如人需要经常洗脸  相似文献   

4.
做思想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许多思想问题不是一做就通的。常常有这样的事情:某人有了思想问题,领导者虽然讲了不少道理,可对方就是想不通。有些人只责怪那“想不通”的人觉悟低,不好教育,而很少从思想工作本身找找原因。某单位安排干部时,工作平常的人被提拔了,而一位被公认为成绩突出、各方面表现都  相似文献   

5.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道破了人戒除内心诸多妄想的难度。对从政者而言破除心中之贼要更加费力,因为为政者遭遇的诱惑和挑战比常人更多,心中之“贼”的干扰也更大,如何破心中之贼,是为政者必须深度思考的。为政者务必要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在工作当中摒弃私欲,一心为公,如此则心中之贼指日可破。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以毛泽东的生动授课实践为视角探析思政课讲授之道,对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具有重要启示。把道理讲深就要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讲出学生成长成才道理的“学理性”、讲出历史的“厚重感”;把道理讲透就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凸显批判性与针对性;把道理讲活就要讲究语言艺术、善于讲好故事、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本报评论部”的文章《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文章认为,在当今表达的“黄金时代”,仍有许多“沉没的声音”未被倾听,如有些声音被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难以浮出水面;有些声音“说了白说”,意愿虽表达,但问题未解决。为政者尽可能多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动人以情”的方法,是心理学所揭示的、被实践所证明的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但有的同志对“动人以情”的理解是,对人态度好一点,笑脸相迎,笑脸相送;有的认为“动人以情”就是以小患小惠笼络人心,甚至不惜拿原则换得些“人情”。这显然是对“动人以情”的曲解。“动人以情”,就是运用情感的感染力去打动人们,调动起人们的情感,从而调节和激励其行为。可见,“动人以情”,并  相似文献   

9.
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古人早就有箴言。《论语》写道,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常人只重“学而优则仕”这后半句,并以此激励自己刻苦读书,希望来日出人头地。为政者则要看重前半句,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井渫可食     
一口井,脏了,水就不能吃了;掏净了污水,除去了秽物,水复又清冽甜口,就可以吃了。不然,就和《周易·井》说的那样:“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井被掏清后,水仍无人吃,那是很痛心的。道理并不难懂。然“井渫不食”的事情今天仍时有所见、所闻。某供电局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了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作风为之一变,用户挑指赞许。而有个用户偏偏不信,一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滑坡态势,政府采取了以扩大公共投资为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结果形成了一方面“扩大公共投资,大把花钱”,而另一方面“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大把收钱”的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不少人批评此为“矛盾”做法,认为应当减税,此观点相当流行,并影响到了决策层。要求减税的背后是认为当前企业税负过重。也有税务部门的高级官员认为,较重的企业税收负担妨碍了企业的革新改造能力以及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些说法,从某一角度来看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认为,不能笼统认为税负重。  相似文献   

12.
瞭望哨     
《瞭望》2002,(27)
“创城”更要“护城” 山东 滕旭东 近年来,各地都在抓“创城”。在城市美化、绿化、亮化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花了不少力气,人财物的投入难以计数。“创城”成效有目共睹。 然而,“创城”不易,“护城”更难。稍留意不难发现,有些城市的道路刚翻建没几天便被“开膛破肚”;有些绿化带前边栽种后边就被践踏;不少公益设施安装不久则被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3.
瞭望哨     
《瞭望》1982,(7)
“乡校”切不可毁 山西潞安 寻芳 某学校一位领导人上任以后,更喜好搞“一言堂”了。顺耳者听,逆耳者否。教职工议论纷纷,不敢明言,便在“乡校”“牢骚”几句。私议“校政”之事,很快就“飞”入这位领导人耳中,气得他肝火盛发,甚至不惜以围剿“敌人”的话来痛斥这逆耳之言,看来决心毁“乡  相似文献   

14.
解放军某炮兵旅教导员于锡财同志努力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事迹在本刊第九、十期上连续报道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要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就得有点人情味;“扶起一个人总比打倒一个人要强”,于锡财同志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说明了这个道理。他的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专电 海湾危机爆发已两个多月。目前,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另一方的对立双方妥协的前景模糊、渺茫,而这场危机升级为战争的迹象却有与日俱增之势。 伊拉克方面;萨达姆总统已多次明确宣布,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美国如果动武,伊拉克将不惜鱼死网破地打一场“圣战”,届时海湾地区的油田将被破坏殆尽,美军将血染沙漠。据报道,伊拉克政府已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区及科威特部署了约26.5万地面部队和2200辆坦克,伊拉克的火箭分散设置在境内各地待命。  相似文献   

16.
顺天乡试科场一案,今日看来不过小菜一碟。咸丰八年八月,顺天府举行乡试科考选举人,正主考为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正一品)柏庭。考试与阅卷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舞弊事端,放榜之后,陆续被揭露和审查出来,柏度立即被咸丰革职。不久,直接与柏度相关的一件舞弊案被审查核实,把拍港进上了菜市口刑场:广东肇庆人刑部主事罗鸣绎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考前,他几次去拜望同乡兵部主事李鹤龄,李鹤龄于是与他商定,拟定字眼,约定头篇文章的末尾用“也夫”,二篇文末用“而已矣”,三篇文末用“岂不惜哉”,诗末用“帝泽”,并许诺去找到考官…  相似文献   

17.
一些工作业绩遥遥领先的人,被人们习惯地比喻为“千里马”。为了让这些“千里马”奔跑起来,用人单位不惜为其提供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这确实让人看到了全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可是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的“千里马”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与“千里马”仅有几步之遥的“百里马”。如何让这些“百里马”也像“千里马”一样跑起来,这无疑体现着一个单位用人的高明程度。清朝军事家杨时斋,在用人方面就有高招儿。他认为,军营无人不可用,即使是残疾人,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完成任务。他说:聋者,可以安排在左右使唤;哑者,可以让他传递密信;跛者,可以让…  相似文献   

18.
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响亮地提出统战工作的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中共中央把“争取人心”拎得这么高,作为宗旨、作为任务。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务之急。人心向背从来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淮海战役五十多万解放军居然打败八十万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反动派,令西方的大军事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道理很简单,解放军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在解放军用国有千百万人民群众。“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军事上如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也是这样。得到了人,不等于得到了“人心”。只有得到了“人心”才是真正得到了人,才是真正得到了天下,才是真正得到一个巩固而又发展的天下。“争取人心”决不是利用人心做交易。“争取人心”是目的。而且是终极目的。即使在某一瞬间被当成了“手段”,但是,最后还是会转化为“目的”。“以人为本”,说穿了,就是以人心为本。“争取人心”决不是笼络人心,决不是收买人心。笼络人心也许会痛快一时,可是,很快就会出现“端起  相似文献   

19.
漫话药     
时光 《学理论》2009,(1):96-96
某一种药很有效,某一种化妆品很好用,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个最深奥,而又最简单的道理:在我们想某些东西时,它便不再是原来的东西。这种现象也就是俗称的“心理作用!”但关键还是“信”和如何“信”!  相似文献   

20.
黄辉 《瞭望》2000,(13)
算命居然“挂牌上岗”,这是发生在某风景区的奇闻怪事。曝光此事的媒体还说,此地有不少以算命为营生的人,借“佛教圣地”之名,屡屡纠缠游客,高价“宰”客,看相一次收费百元。这些人还堂而皇之地佩戴印有照片、姓名、联系地址及电话等内容的胸卡。 在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所在地,竟然劲吹算命看相之风,不仅极具讽刺意味,更让人强烈感到在有些地方,封建迷信仍是何等甚嚣尘上!如果说算命“挂牌”可以被容许的话,或许总会有那么一天,看相、卜卦这类荒唐东西也会发展成一门新兴职业,或许进而冒出来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