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本质性要求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大众,以理论说服群众,使理论与群众紧密结合,使群众掌握理论,形成强大的思想武器,从而为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一个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现实过程,而不是一个空洞的形式口号.鉴于此,笔者将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纳入到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来,提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骨干进行教育,是切实提高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的首要前提,与此同时,对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的培养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素平 《学习月刊》2011,(22):115-115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理论成为推进实践的强大力量,这是理论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将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高等学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责任重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正>将科学理论与群众需要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从事的事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解释、给予指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结合起来的重要机制,是贯通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4,(8)
只有形成持续不断的动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有效推动和进行;包容发展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动力,为民谋利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动力,科学有效的传播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直接动力;要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理论传播效果等途径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就,但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评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是值得每个马克思主义工作者深入探讨和思考的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应从马克思主义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自觉运用、丰富和完善的程度三方面来评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既是时代作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体现时代特征,焕发出时代的气息,才能使其中国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落脚点,时代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刘洋 《世纪桥》2011,(13):56-58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蓬勃生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的功能、在我国所处的地位以及当前在我国面临的种种挑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面向全体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教育宣传的措施。大众化最关键的就在于民生问题,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为民所需,才能为民所用,才能为民所信。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找准着力点。可以说,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与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保障;关注现实,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之路;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保障;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平台是推进马克思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人民大众进行传播,使人民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在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应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前提;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队伍建设和提高人民大众素质为重心;以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环境与机制为基本点。  相似文献   

10.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是要以逆理论生长进程为路径,全面宣传学习、读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靶向传播,精准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对象,也就是当代的大学生,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是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梦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二者有相同的理论诉求,前者为后者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南,后者的实践将会丰富前者的内容;二者面临共同的现实挑战,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否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各种消极思想和行为的出现使人们怀疑实现中国梦的可能性;二者可以寻求共同的实现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现实,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代保持同步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走近百姓生活,释放理论价值,与当代中国发展同向同行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阶段,在面临新挑战、新机遇以及新使命的伟大征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积极主动地回应群众关切,设身处地地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只有做到"心中时刻有群众""群众关切有回音",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使"群众心中有信赖""推进工作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党的科学理论,努力使之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北京市委讲师团作为理论宣讲教育的重要职能机构,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思想教育为抓手,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和信仰,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坐标和行动的指南,并转化为创造历史的强大物质力量,发挥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8)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体进程有现实意义,因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的信仰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要争取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且要整体构建配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育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学习达到更深的高度,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思想教育为抓手,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和信仰,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坐标和行动的指南,并转化为创造历史的强大物质力量,发挥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永光  谭桂娟 《唯实》2010,(6):20-2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具有历史发展阶段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其相互联系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主要是先进知识分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阶段,主要是政党政治灌输为主的阶段和人民大众主动接受并内化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必须实现由政治灌输向人民群众主动接受并内化的转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则是不断解决和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行者.其思想与实践主要是:他们注重理论的实践意义,强调理论要掌握群众并能说服人、这样才能展现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工人群众必须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先进的革命的阶级.要以高度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要用“严格的科学思想和正确学说来号召工人”,决不能作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要以工人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认真研究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和实践,汲取他们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一脉相承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内在统一的理论核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思维方式表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信仰具有强大的协调力、凝聚力和激励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信仰,具有其他任何信仰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实现及其成果的巩固,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理论途径、政治途径和实践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和稳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