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定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在新世纪的伟大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伟大纲领。在新的世纪,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
朱赛兰 《湖湘论坛》2003,16(3):85-8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基于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全面分析 ,将抓紧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一项带全局性、战略性的紧迫任务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党校作为培养领导干部的阵地和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加强和改进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此 ,本文拟从对学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上谈些肤浅的认识。   一、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  相似文献   

3.
韦秀康 《传承》2001,(6):4-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要求,也是做好党史工作推动党史文化大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系统总结。江泽民同志指出:“总结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引深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学习和宣传,对于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引深学习,就要进一步认识讲话的伟大意义。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全面总结了建党80年的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系统提出了新世纪的建党思想,科学回答了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诸多理论问题,是新世纪的建党纲领和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对于认真贯彻…  相似文献   

5.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讲话》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各项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也是做好新世纪党的组织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中以精辟的思想观点,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强调: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胜利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可以说,“三个代表”是贯穿讲话的一根主线,是讲话的核心和灵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 产党在新世纪迎接新挑战、经受新考 验、…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件大事,就是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这是我们抓好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要求。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是指导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四个一定要”的总要求 ,即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一、新形势下加强官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 )加强官德建设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是党性要求的根本点 ,是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 ,她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的党执政基础、内容、任务和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仅要积极忠实 ,而且要一以贯之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 ,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信谁…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13.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田麦久194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1982年获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体育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于清华大学等21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6.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看,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具有必然性。我国高等教育原有的“层级构造模型”课程体系形成于20世纪中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历了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素质教育”取向的课程改革,但仍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从专业教育模式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就必须重新改造高校课程体系,构建全新的“板块构造模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影响与渗透,社区正日益成为每一位市民生活的重要空间,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联。在许多居民生活小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样的标语牌随处可见,反映出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社区居民同社区之间的双向依存关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游离于社区建设之外,缺乏对社区的亲近感与责任感;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存在某种偏见,激发不起工作热情;而有些确实愿意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居民,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上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