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莹  谢定国 《法制与社会》2010,(34):101-102
最高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涉案款物工作规定》(下称:《工作规定》)让扣押冻结涉案账款赃物的相关制度更为规范,但是相关法律以及《工作规定》依然没有对当事人知情权,国家赔偿难、救济渠道等情况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本文指出立足于我国现实和司法改革趋势,从保护当事人所有权和知情权出发,有必要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检察监督职能等方面对扣押冻结款物强制性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之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促进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已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很不完善。现有的行政救济途径仍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公务员权利保障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权利救济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公务员权利救济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和具体制度上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生祥 《中国法学》2007,(3):126-137
在国际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从事产品生产的国内产业和提供服务的国内产业,都可能受到国际贸易的损害。其中,从事产品生产的国内产业,可能因为同类进口产品的倾销、补贴或数量增加而受到损害,也可能因为其产品出口被其他国家或地区实施不正当、不合理进口限制而受到损害;提供服务的国内产业,可能因为外国服务提供者参与国内服务市场竞争而受到损害,也可能因为其服务输出遭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壁垒而受到损害。这些损害,都应当属于贸易救济的范围。要全方位救济国际贸易对国内产业的损害,我国不仅应当有针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进口救济制度,也应当有针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不正当、不合理进口限制的出口救济制度,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备的国际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但当公民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保证公民权利的救济呢?加强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制度的思考,不仅是探究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的最佳途径,也对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确立了起诉人程序救济制度,这对加强起诉权的保护及 强化审判监督均具有积极意义,但该制度仍存在诸多弊端。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扩大救济范围及救济权利,并对救济程序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设置了四种救济模式:行政系统内部救济、第三方独立机构救济、准司法裁判机构救济和法院救济。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只有两种救济模式:行政系统内部救济和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7年4月由国务院制定完成并予以公布(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集中体现在《条例》上,《条例》正式实施5年以来,这项重要制度已经从诸多方面对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前所  相似文献   

7.
卜英莲  刘昕 《行政与法》2014,(9):120-124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脚步的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势头也愈来愈强劲.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给融入国际贸易体制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风险与不公平.近年来,国际贸易救济规则不公平竞争、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愈发猛烈.;因此,对中关贸易救济制度进行比较,为我国贸易救济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是法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许可救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霞  冯鹰 《行政与法》2004,(4):86-89
行政许可救济制度是行政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有关行政许可救济的内容散见于各单行的法律、法规中,作为一种制度,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加以充实和提高;另外,就已有的行政许可救济内容来看,也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要我们对行政许可救济制度的概念及行政许可救济的对象、途径和方式加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察》2009,(12):F0002-F0002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的任务分工意见》、《关于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设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细化任务分工,明确主要职责,加强联系点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该协议及其附属协定专门就贸易救济制度做出了详细规定。本文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制度的不足,并为我国日后与他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公司决议瑕疵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可以就公司决议瑕疵提出请求确认无效或撤销的司法救济制度,这对中小股东权益保障和公司正常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但股东要将上述请求权应用于司法实践中,仍存诸多障碍,需要从扩大可诉范围、明确具体案由、规范当事人资格、完善诉讼担保制度、赋予法官合理裁量权、寻求多种救济方式等方面将这一制度完善,使之更有效地发挥出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反补贴制度,是从《1890年关税法》中关于从量反补贴税的规定开始的,而《1897年关税法》则将先前从量反补贴税的增收修改为征收与外国政府给予的补贴相等的反补贴税,是为美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反补贴税法。《1930年关税法》中,反补贴的法律规定得到了细化和加强,但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直至《1974年贸易法》制定了反补贴税和司法审查的具体程序。之后,国会在《1984年贸易和关税法》中修改了相关规定,使得国内产业更容易获得反补贴法救济;在《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中又增加了几项明确和强化反补贴法的规定;1994年,根据WTO乌拉圭回合协定对此又进行了大幅修改。  相似文献   

13.
孙健 《法制与社会》2011,(9):111-112
贸易调整援助制度(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System,TAA)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该制度历经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尝试和完善之后现已基本成熟。本文首先介绍了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并以其在美国的实施为例,重点对该制度进行了价值分析,最后探讨了我国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相关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为主体的行政救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它对于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我国现行的行政救济制度还有诸如立法不完善、救济过程不规范、救济范围有限、救济效果不好等等的不足 ,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还有待完善和加强 ,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私人执行GATT/WTO协定是指私人如何行使在GATT/WTO协定下的国家贸易权利。"1934年体制"下"进口竞争性产业"与"出口导向性产业"之间的博弈使得美国国会与总统在共同行使国家经济主权中,通过缔结GATT/WTO协定,为美国创设了市场准入权利与贸易救济权利。这些贸易权利要在国内法中被私人执行,则必须创新国内进口与出口贸易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10,(10):21-21
本刊讯 日前,驻科技部纪检组、监察局针对组局工作特质,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科技部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驻科技部纪检组监察局工作制度》和《驻科技部纪检组监察局学习制度》(以下分别简称《工作制度》和《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和办文、办事、办案程序,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婚姻法》对离婚设立了三项救济制度,本文主要对离婚救济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在借鉴各国立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离婚救济制度,提出建立婚姻保险制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行政合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行政合同纠纷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救济.建立和完善协商仲裁以及行政复议制度,建立双向性的救济结构以及对行政合同制度制定单行行政法规对于解决行政合同中出现的纠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是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2001年修订的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颁布实施后,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依法治税的进程,但同时凸显了立法思想上的局限和具体条款上的缺陷,特别是对于救济程序方面存在立法和执行上的缺陷。2008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工作会议,将修改《税收征管法》列入5年立法规划的第一类项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经着手开展《税收征管法》修订的调研工作,这标志着新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本文基于《税收征管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从救济程序的完善上提出对《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丽瑛 《时代法学》2011,9(1):50-55
公务员惩戒制度是通过惩罚公务员的失职行为而对该公务员及其他公务员予以警戒的制度。该制度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和违法乱纪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如果惩戒不当,对公务员合法权益将造成莫大的损害。“有损害就有救济”,纵观世界各国的公务员权益救济制度,大体上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并轨”的救济模式,如美国、日本等;另一种是以行政救济作为单一的救济模式,如我国现在所实行的公务员申诉与控告的行政救济制度。本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公务员行政惩戒救济制度,以“扬弃”的移植理念,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行政惩戒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