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快速到来的人口新常态背景下,家政服务的有序健康发展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家政行业目前约八成家政工为农村女性,该群体在体面劳动与生存发展方面正面临公共政策的制度供给乏力、家政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社会保障的短板效应问题,导致庞大的家政服务需求与家政工群体的高流动率及低服务效率之间矛盾频发。整个社会的养老、育儿护理及家庭照护的质量和数量需求能否获得实质性发展,最终需要从家政工群体的角度予以介入,这有助于我们回归整个社会家政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本质即公共支持体系的缺失,并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家政劳动作为社会劳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予以价值相符合的经济、社会评价已是国际社会的主流认识。约八成家政工为女性的结构特征,使其在具有隐蔽性的私人家庭工作时成为易受伤害的风险群体。家政女工体面劳动的实现正面临:文化排斥导致的职业符号认同边缘化;经济排斥中地域歧视引发的就业机会被剥夺;福利制度排斥造成的社会保护缺口;关系排斥形成的社会对话网络薄弱等难题。基于社会排斥引发的体面劳动赤字业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亟待在努力完善顶层设计同时增加社会性别视角的审视和修复。  相似文献   

3.
在非正规就业盛行的家政市场,家政服务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待考察这些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就业效果。通过分析2019年四个城市的家政工人调查数据,发现家政服务企业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家政业内不同工种的收入差距,改变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原有结构。伴随管理者企业的介入,家务员收入大幅提升,母婴护理员和家庭保洁员的收入则出现下降。家政企业对工人收入的改善和工作正规化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本文不仅呈现了家政就业市场内部的异质性,为家政工作的正规化讨论提供中国经验数据,还指出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在以女性为主的非正规就业市场上的特殊性,具有一定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非正规就业盛行的家政市场,家政服务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待考察这些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就业效果。通过分析2019年四个城市的家政工人调查数据,发现家政服务企业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家政业内不同工种的收入差距,改变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原有结构。伴随管理者企业的介入,家务员收入大幅提升,母婴护理员和家庭保洁员的收入则出现下降。家政企业对工人收入的改善和工作正规化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本文不仅呈现了家政就业市场内部的异质性,为家政工作的正规化讨论提供中国经验数据,还指出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在以女性为主的非正规就业市场上的特殊性,具有一定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政服务业及其工作给相对贫困群体就业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和可能。家政工人的工资收入远远超出了贫困线并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家政工人的工作历程、与城市中产阶级的互动提高了其人力资本并塑造了现代性价值观念。人力资本的提高和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是家政工人摆脱相对贫困的基础条件和决定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浅论如何加强中国家政业规范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中国的家政业出现蓬勃,迅猛的发展,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家政业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本文试着以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对我国的家政服务人员,中介机构以及家政服务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我国的家政业能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家政服务业行业规模快速增长,社会就业贡献大,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抗疫纾困家政企业,市场需求日趋升级,知识技能型家政服务快速发展,行业规范化持续推进,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行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家政服务业正朝着职业化、规范和标准化、品牌和规模化、专业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但家政服务业发展存在产业化层次较低、市场供需结构失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规范化建设仍需加强、企业数字化改造能力弱等问题,为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大力加强家政教育培训工作、推动企业“五化”发展、拓宽供需对接渠道、充分发挥载体和平台作用、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的监管、加强家政服务法规标准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生产主体性的增长有利于女工在劳动过程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与资方斡旋,从而有利于女工自身利益的增长,对女工生存境况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福州SF工厂为个案,从劳动过程理论出发,考察了生产空间下女工的主体性状态,并通过对劳动过程中和劳动过程之外两个层面上诸多因素的考察来解释女工生产主体性状态何以形成。研究发现,女工弱势的经济地位和弱势的社会地位互相强化,使其生产主体性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它的发挥受到来自生产车间、居住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多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家政服务是缓解就业压力、存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朝阳产业,但我国劳动法竟将家政服务关系从其调整范围中剔除,以致现实中无法可依,家政工人权益受损,家政服务市场混乱。而今第三产业欲全面发展,ILO家政服务工人保护标准出台在即,尽早设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家政服务调整模式实是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家政服务自身特征出发,通过比较法研究参照各国立法例,阐明传统劳动法调整家政服务关系所面临的困境。并另辟蹊径,构建一种独立于劳动合同之外的家政服务标准化合同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上海》2013,(4):61-61
今年“支持有条件的街镇建i80个示范性家政服务站”市政府实事项目正式启动..在示范性家政服务站能找到靠谱的家政服务员,这些服务员培训上岗率将达100%。  相似文献   

11.
家政服务业真正在中国市场上起步始于改革开放,随后在产业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第三产业的"新生主力军"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但是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场供需存在矛盾、家政服务业缺乏明确的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国城市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提升从业人员的素养、技能,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和开设家政服务课程,借助于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全方位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家政工的劳动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约有家政工1500万,其中以女性农民工为主。因家政行业技术含量低、危险性小,从而成为很多农村妇女进城打工的首选工作。但因中国《劳动法》不适用于家政工,同时没有保护家政工劳动权利的专门法律,致使家政工劳动权利受侵害的现象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本文从劳动者的界定、家政工劳动权利的特殊性以及家政工劳动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家政工的劳动权利,以期引起立法者对家政工群体的关注,推动家政工劳动权利保护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区家政服务适应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便利了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和推动了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欢迎。面对如火如荼的社区家政服务,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它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本文结合常州市妇联推进巾帼社区创业工程的实践,就如何推进和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做一初步探索与思考。社区家政服务拥有较大的需求市场,又有大量的人员供应,按理说应是皆大欢喜。但事实上,在热热闹闹的需求背后,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具体表现为:1、家政服务员技能素质较低。目前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大都是因技术单一、年龄偏大、文化…  相似文献   

14.
借助社会性别的分析路径,可以深入揭示特定时期女工的经济地位状态。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使女工人数剧增,女工成为近代从业女性中人数最多的职业群体。女性外出就业迈出了自身解放的决定性一步,是其地位提升的关键,但与男工相比,女工普遍处于弱势的经济地位:女工能够进入工业企业"权力"阶层的为数甚少,而且多集中于低技术部门,导致其职业收入的整体低下。女工经济地位的低下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结果,显示出时间、空间和性别在近代社会的交错和复杂。  相似文献   

15.
青年女工的社会网络和交往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劳工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外来劳工中的女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外来女劳工的进城就业途径、生活交往方式和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入手,让读者对外来女工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有更多的了解,让社会更多地关心这一生活在城市的女性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家政女工的深度访谈和田野调查,考察了乡城迁移女性的母职认知与实践。文章指出乡城迁移家政女工的母职认知具有双重面向——经济供养与生活照料。经济供养构成了她们母职的重要部分,而生活照料依然是具有道德和情感压力的母职内容。这种母职认知的双重性,挑战了以抚育为第一要义的母职界定,开启了在二者之间进行权宜性转换的可能。在具体实践中,乡城迁移家政女工采取各种策略进行应对,不仅通过现代通信手段进行"远程照料",而且通过"阶段性迁移"来弥合母职双重面向之间的张力。本研究凸显了母职作为意识形态和作为实践之间的差异,并为探究中下层女性母职协商的复杂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政服务业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在当前家政服务业快速转型与迭代升级期,充分借鉴典型国家家政服务业相关经验,提出现阶段我国家政服务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结合点:“变”理念,改善农民理念认知;“促”就业,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旺”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聚焦数字时代高校校园流动女工的消费实践,通过深度访谈北京市N大学25位校园流动女工,系统呈现她们网络购物的特征与消费习惯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由技术与社会力量共塑的阶层差异。网络购物嵌入校园流动女工的生活工作轨迹,承载她们按需、按能购物的消费品味,并被界定为一种生活社交、心理满足、社会融入的需求,体现为一种阶层惯习。信息技术在消费领域对流动女工的赋权存在局限,技术的革新无法修补资源匮缺,也难以撼动流动女工群体内嵌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与结构中的多重弱势。故而,信息技术并非赋权流动女工、缩小阶层差距的催化剂,新技术带来的“赋权异化”现象应得到学界与政策界的正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工劳动保护制度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定义女工劳动保护,试图划清中国女工劳动保护与生育保险的界限;然后将中国女工劳动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分为三个阶段;本文还对中国女工劳动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论是:我国现行的有关女工劳动保护的法规条例基本上得到了贯彻执行,这些法规条例对企业具有约束力,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各类企业,都不能完全按规定做好女工劳动保护;最后建议实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统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03,(3):18-19
哈尔滨市妇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把千方百计解决下岗女职工再就业作为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妇联家政品牌,拓宽下岗女工再就业渠道近几年来,我们以“巾帼社区服务工程为载体”,以家政服务为重点,广泛协调,开辟了引导下岗女工兴办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发展农村养殖业、组织下岗女工上工艺品项目、依托企业建立销售队伍、引导下岗女工竞聘社区主任、从事社区环卫工作等8条就业渠道,提出了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打造妇联家政品牌的工作目标。一、加强家政服务的龙头组织建设。我们在建立就业信息指导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