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斌 《法人》2009,(10):68-69
伴随着小灵通退市日期的临近,不论用户还是运营商雏心急如焚。小灵通无疑是中国通信产业史上的一记败笔,但如何使庞大的运营投入损失尽可能减少?如何留住这群依旧“庞大”的用户?是运营商绞尽脑汁思考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运营商进入视频监控市场,给安防业带来了什么?是机遇还是挑战?运营商进入视频监控市场,是否动了安防企业的“奶酪“?运营商是否能甩脱监控厂商而独霸市场?运营商与监控厂商是竞争还是合作共赢?运营商能否成为产业链的主导?今后市场谁说了算7产业链各方如何遵守“游戏规则“不越位?安防企业如何与运营商共舞?……  相似文献   

3.
从近年来我国互联互通所产生的问题来看,其研究的关键在于从“互联互通能不能起诉,有没有诉权和互联互通如何起诉,具体应当如何操作”的角度入手,根据四方当事人主体(用户、国内运营商、国外运营商、行政主管部门),将其总结为两大类问题,即行政诉讼问题与合同问题。以互联互通本质、权利与义务的边界、国际漫游合同性质、间接代理以及事实契约等观点和理论,可以分析出国内运营商与行政主管部门、用户与行政主管部门、用户与本网运营商以及用户与国外运营商之间的具体法律关系。用户在国际漫游通话质量出现瑕疵时,可以援引间接代理理论,向国外运营商以及本网运营商行使“选择权”,也可以在本网运营商怠为主张债权时,以代位权向国外运营商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将流量经营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当成新利润增长点的核心。因而流量经营成为三家电信运营商现在和未来重中之重的工作。流量业务的顺利发展的关键在于用户的接受程度。流量业务比较难推广与普级的原因就在于用户对于流量业务这个新事物有一个接受的过程。电信运营商想尽快推动流量业务的发展,其实就是在推动客户尽快接受流量这个新事物,并尽快应用流量并成为习惯,最终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故而可以发现,如何站在用户的使用习惯的角度来推动用户的习惯的改变,是提升流量业务最佳的方法。运营商如何处理好流量经营与用户使用之间的矛盾,在保护好用户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选择权的前提下,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2月13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一纸通告,明确要求小灵通在三年内清频转网,引发全国尚存的7000万小灵通用户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我于2003年8月将身份证借与他人到电信公司领取小灵通,两个月后才知道电信公司除了要求有座机号和身份证外,还要求免费的小灵通每个月必须打足48元的话费,时间为两年半。让我不能接受的是电信公司将小灵通话费与我的座机话费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说该小灵通的话费得由我负责交付。请问:1.身份证能代表我与电信公司建立了合同关系吗?2.订立这样的合同涉及我的利害关系时,是否需要我的签字认可才会生效?3.电信公司在设立这样的格式合同时有无过错?强迫我为别人买单是否合法?4.我是否有权要求解除这样的合同?(四川读者/詹光辉)本期做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浏览器自带网络广告屏蔽功能所引发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纠纷频发。此类案件涉及的实质问题在于,浏览器服务提供商针对不特定的网站所自主开发的网络广告屏蔽功能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要解决这一问题,以下三个问题不容回避:浏览器运营商与不特定的网站之间是否构成竞争关系?浏览器自带网络广告屏蔽功是否属于以不正当的手段破坏他人合法的商业模式?用户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如何平衡?文章从上述三个问题入手对此类新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因浏览器自带网络广告屏蔽功能所引发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纠纷频发。此类案件涉及的实质问题在于,浏览器服务提供商针对不特定的网站所自主开发的网络广告屏蔽功能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要解决这一问题,以下三个问题不容回避:浏览器运营商与不特定的网站之间是否构成竞争关系?浏览器自带网络广告屏蔽功是否属于以不正当的手段破坏他人合法的商业模式?用户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如何平衡?本文将从上述三个问题入手对此类新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郭英华  林浩 《行政与法》2014,(9):125-128
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概念.因现行法律并无关于虚拟财产的具体规定,因此,用户的虚拟财产一旦受到侵害则较难得到补偿.注册协议是运营商制作的格式合同,所以在用户与网络服务运营商发生纠纷的过程中,用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通过追究运营商的违约责任来弥补用户的损失比较困难,而选择追究运营商的侵权责任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江中帆 《法庭内外》2011,(12):12-15
固定电话运营商掌握着每一个电话用户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详实资料。而利用电话用户资料编印黄页则是运营商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那么,运营商能否利用掌握的电话用户资料编印黄页呢?请看,一起电话用户状告电信黄页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引出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是电信市场的搅局者,还是推动中国移动通讯市场改革,给百姓带来福音的功臣?小灵通的最终结局怎样?谁会主导中国的移动通讯市场?  相似文献   

12.
论虚拟财产之取得与丧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网络中各种虚拟财产交易的日益盛行,使虚拟财产地取得与丧失的法律规则问题日渐凸显。众所周知,交易的前提是财产的归属,那么,虚拟财产究竟归属于谁?运营商和用户之外的第三方是否有权从事虚拟财产交易?与此同时,关于虚拟财产的各种争议也不断呈现。例如,玩家在游戏中高价购进的装备可能被运营商以"非法复制"为由予以删除,甚至玩家的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08,(9):F0004-F0004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邢台市分公司是以经营固定电话、小灵通、宽带等基础电信业务和悦铃、短信、来电显示、信息魅力等增值电信业务为主的大型骨干通信企业。邢台网通现拥有交换能力129万门,交换网点1240个,营业网点259个,员工2000余名,为邢台市105万固定电话客户、20万小灵通客户、40万上网客户提供各类通信服务,并担负着邢台市党政军等重要部门的通信保障任务以及防汛、防震等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是邢台市网络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服务争创最优的综合信息业务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运营商与用户之间协议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旭霞 《法律科学》2012,(5):138-145
网络运营商与用户之间协议是一类新兴的合同,其法律规制关系着对作为新型消费者的用户之权益的合理保护。就性质而言,用户协议属于无名合同中的混合合同,其条款规定应具有"明示"性。除以增进用户利益为目的,运营商不得单方、任意变更协议条款。运营商应负有服务说明义务、告知义务和协助义务,在行使解除权时应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应有区别地对待不同情形下免责条款或禁止性条款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信用户对电信业务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电信用户与电信服务运营商之间的合同关系越来越复杂。电信服务合同作为明确电信运营商与电信用户权利义务的主要法律文件之一,电信运营商作为合同一方,具有明显的强势地位,单个消费者处于劣势。因此,对电信服务合同中格式条款的规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电信服务合同的概念着手,分析电信服务合同中格式条款对电信用户权益的制约,并对电信服务合同中格式条款的规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园妹 《法庭内外》2014,(11):31-32
正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尽管从牌照发放到大规模普及需要经历相当的过程,但并不影响我们对4G时代的期待。各项权利义务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在著作权领域,4G来了,我们如何保护?授权——4G时代的核心竞争力4G对用户带来的最大体验是通信速度的提升,也即意味着文件上传下载极为便捷,侵权行为实施更为方便。保护著作权,打击侵权行为的前提是合法的权利来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把安防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比作一部电影,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前,这部电影的结尾已经基本没有悬念。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整个影片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那么,面对庞大的AI安防市场,如何才能抢占市场制高点,切下更多的市场蛋糕?人工智能对安防产业来说,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给安防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AI+安防,成为驱动安防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那么,面对庞大的"A I+安防"市场,2万多家安防企业如何分羹?如何掘金?  相似文献   

18.
经销商是厂家分销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拥有好的经销商等于拥有庞大的分销网络。那么厂家应该如何选择利于自身发展的经销商,而经销商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自己呢?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尽管从牌照发放到大规模普及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4G时代的期待。在4G的大环境下,著作权领域的各项权利义务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调整。4G来了,我们如何保护?授权——4G时代的核心竞争力4G对用户带来的最大体验是通讯速度的提升,也即意味着文件上传下载更为便捷,与此同时,侵权行  相似文献   

20.
网络服务合同是确立网络运营商与用户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用户行使及保护其虚拟财产权的重要依托。实务中由于网络服务合同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导致其中存在大量不公平的争议条款,当法律纠纷出现时,严重不利于用户对其虚拟财产权的保护与行使。如何在法律上对网络服务合同进行规制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部分争议类型条款的有效性将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重中之重。正基于此,在分析网络服务合同与虚拟财产权保护的主要矛盾,探讨网络服务合同中部分争议类型条款之后,对网络服务合同的法律规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