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富二代"横行不法饱受舆论指责之后,接二连三发生的"官二代"选拔事件使得中国官场子承父业的现象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官二代"这种现象的发生?官员选拔何时才能远离特权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民企的传承焦虑与长寿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江苏将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引领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这是江苏在"富二代"命题上的率先破局.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例高达51.3%,能否有一批高素质、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不仅事关企业自身兴衰,也与全省经济发展、百姓就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牟其中为代表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中的部分人却因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付出代价.民营企业家应该如何面对财富与法律的边界?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又面临着哪些法律风险?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田文昌对此作出了权威解答.  相似文献   

4.
说法     
《政府法制》2013,(24):63-63
咱们中国都没富过,谈富二代的人也没富过,这些富二代的父母以前也没富过,谈富二代很可笑。 ——被称为“京城四少”之一的汪小菲表示,中国根本没有富二代,自己也一直想去娱乐化  相似文献   

5.
何睿 《法人》2020,(2):65-68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保护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2019年5月,最高法发布了张文中案、顾雏军案等"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社会反映良好。这些依法改判的案例为纠正涉产权和涉民营企业冤错案件、落实产权司法保护树立了典范和标杆。民营企业家卷入刑事案件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司法机关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要秉持平等保护精神,要慎之又慎。福建民营企业家刘某被羁押7年,两次被判处无期徒刑之后,辽宁高院终审改判刘某无罪,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这些案例说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公正的法治才能使民营企业家获得更多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李磊 《政府法制》2010,(9):10-11
继“富二代”横行不法饱受舆论指责之后,接二连三发生的“官二代”选拔事件使得中国官场子承父业的现象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官二代”这种现象的发生?官员选拔何时才能远离特权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霍建科 《法人》2011,(7):13-13
民营企业家自杀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我们对其中一种印象格外深刻,那就是资本问题,从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走上不归路,都是由于债务问题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继“富二代”横行不法,饱受舆论指责之后,近期接二连三发生的“官二代”选拔事件使得中国官场子承父业的现象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官二代”这种现象的发生“官员选拔何时才能远离特权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庞晓莉 《江淮法治》2010,(12):18-18
“富二代”从来就不是一个新鲜的阶层,中国从古到今都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但惟有今天的“富二代”是那么的惹眼,总是处在风口浪尖上。从“富二代”杭州飙车撞死人案到“富二代”网络炫富,再到专为“富二代”开设的天价培训班,每一桩都被媒体热炒热议。现如今。“富二代”已经不只是一个阶层的代名词。而且还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许多有限公司特别是民营有限公司出现了“富二代”股东.这些股东许多还在求学阶段或者还未实际控制公司.在公司重大事务处理上往往还是依赖第一代创业者。因此.股东不能或不愿亲自处理公司重大事务.委托他人代为行使股东权利形成一种趋势。同时.由于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申请办理委托他人代为行使股东权利公证的现象也日益普遍。  相似文献   

11.
《法人》2005,(8):44-46
合众人寿这样的民营保险公司出现,主观上是由于民营企业家进入金融领域的冲动,客观上则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后要求与金融业相结合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2.
张韫晖 《人民检察》2022,(17):65-67
<正>就我国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而言,法人人格独立的制度运行尚未达到预期效果,民营企业家与其创办的企业出现人格混同、财产混同的现象较为普遍,小微企业更为突出。尽管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在制度层面能够相对完善地处理人格与财产混同的问题,但在社会共识层面仍然存在将民营企业家和其企业相提并论的观点,企业的外部经营战略和内部管理相关决策在社会舆论中多被归于企业家个人,换言之,民营企业与企业家在实质上被高度绑定,这也导致民营企业在牵涉刑事案件时,极易形成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连带效应,面临诉讼内外更为多元的系统性、伴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赵军 《法治研究》2014,(3):71-77
对2013年度若干“影响力个案”分析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刑事法律风险控制方面存在六大困局。在现实政商生态、市场环境、社会氛围、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制约下.民营企业家在“依附权力”与“远离政治”、“潜规则”与“明规则”、“经营创新”与“刑事陷阱”、“老经验”与“新规矩”、“高收益”与“高风险”、“高调”与“低调”之间很难平衡把握,从而将刑事法律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只有从制度安排、机制运行层面入手,为民营企业家提供宽松的生存环境,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引导民营企业家潜心经营、积极创新、44造财富,才能有效破解民营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控制中的种种困局。  相似文献   

14.
郜志新 《法人》2013,(3):86-87
对于企业家犯罪现象的研究,传统的犯罪学理论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必须从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上去创新本人当过十几年的老师,也干过很多年的律师,在企业集团内也干过十年以上,老板接触过无数。从企业和企业家的角度,这些财富英雄们愿意犯罪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后果吗?犯罪的原因到底  相似文献   

15.
《法人》2007,(8):1-1
"我们25年来没当过被告"!一个拥有二十多亿资产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在介绍自己的企业时首先这样表述。琢磨这句话,传达的信息有两个,其一,企业25年的发展是很讲规矩守信用的,值得信赖;其二,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中,这家企业殊为难得。讲信用守规矩没当过被告,就能够成为当下企业或企业家们突出的一种优良品质,确实是一个我们应当认真面对的课题。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市场对企业遵纪守信重诺是当然的、普遍的要求,为何成为一种突出的优良品质了呢?  相似文献   

16.
孔志国 《法人》2006,(10):32-33
中国法律体系的不稳定性加大了从法律的角度对民营企业家“第一桶金”和致富过程进行判断的难度民营企业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总是不断的有民营企业家“出事”,最近几年就有周正毅、顾雏军、黄宏生、张海……最近大家热议的是张荣坤和与之关联、多名官员身陷其中的上海“社保基金案”。  相似文献   

17.
孔志国 《法人》2006,(10):36-37
“草莽”出身的民营企业家,大都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企业治理也几乎都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民营企业家的草莽本色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正像刘邦做了皇帝并不能掩饰其曾经身为小吏的经历、朱元璋做了皇帝并不能掩饰其幼时的农民身份一样,中国民营企业家,除了近几年的IT新贵和高科技新贵们外,大多数都是从小磨坊、小店铺、小工厂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虽然有的人已经成为亿万富豪,但依然保持着中国当年的生活习惯和思考习惯,几乎有着一样的“草莽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18.
富二代这个名称,不知是谁创造的,公开用在媒体上,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被概括其间的子弟对这个称呼并不满意,似乎还觉得含有贬义。有的人不满地说:什么‘富二代’?我们是‘第二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独有的"四自"(自主经营、自由结合、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运行机制.经过18年的变化.优势已丧失渐尽.企业必须重组再造.才能够再创辉煌。这是日前北京民协在京举行的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和有关人士的共识。民营企业家认为:在改革开放20年的今天.民营企业独有的"四自"运行机制.已经逐渐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所采用。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民营企业.由于产权不清等多种原因,与私营企业和外企相比.已丧失原有的灵活性。民营企业家指出:由于民营企业产权不清晰.企业的拥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出现三大矛盾…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家犯罪的十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来看,表七所列民营企业家所犯罪名几乎全部是故意犯罪。民营企业家比较典型、多发的犯罪中很少有过失犯罪。即使个别民营企业家存在过失犯罪,如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一般对企业或者对个人命运的影响都不太大,所以笔者在此不做过多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