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权力是公共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基础.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保证公共权力健康、有序、高效运作,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的关键.而我国第三部门作为新兴的社会组织,对于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第三部门的角度探讨当代中国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萧群 《发展论坛》2003,(10):16-18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的论述,表明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信心和决心。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当前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腐败易发和多发的领域和部位为防范重点,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对国有产权交易、财政性资金分配使用、国有土地批租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以下分别简称“产权”“财权”“地权”“用人权”)等四个方面的监督上,研究提出防范和管理对策,建立有利于用好权、管好钱、选好人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体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表现在公共权力运行、现行监督机制、现有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法律法规等许多方面,这些缺陷使公共权力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轨、错位、异化,从而导致公共权力的腐败、流失以及缺席。因此,只有构建完备有效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才能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4.
权力腐败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的构建,健全权力运行和制约监督的法律体系,强化人大的监督功能,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严肃强调:“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尉健行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对强化监督、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进行了重点部署。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并且总是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应当对权力、权力腐败、权力制约等基本概念进行厘清与准确界说。权力腐败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必须找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问题研究的着力点。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轨道上惩治权力腐败问题,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和民主政治建设制约权力腐败,以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提升廉政领导力,从而深化和拓宽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政治权力是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共意志的象征。监督的缺失,是政治权力经济化的原因。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完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政治制度文明;要科学构建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建设政治权力文明;要把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德制权,建设政治意识文明。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加大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推进权力制约和监督上迈出了重要步伐。进一步推进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切实解决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问题,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从近些年我国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来看,权力集中部门的领导腐败问题易发高发,一个关键原因是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极易造成权力的滥用乱用。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是反腐败的关键问题。腐败问题,说到底是一个脱离群众、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  相似文献   

10.
政治权力具有普遍的被非公共运用倾向,因此对权力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权力制约的目的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实现,主要有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权力的外在制度制约和实现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只有将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有效制约的体制下才不至于使掌权者因滥用权力而导致民主制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表明,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在一定的社会因素诱导下必然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在整个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要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这就明确指出了要靠法制和制度来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才能实现反腐倡廉,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政治权力具有普遍的被非公共运用倾向,因此对权力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权力制约的目的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实现,主要有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权力的外在制度制约和实现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只有将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有效制约的体制下才不至于使掌权者因滥用权力而导致民主制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约监督权力的机构部门不少且体系完整,但没有形成独立的权力制约关系,难以收到有效的制约监督效果。我国权力制约监督机构部门的缺陷归根到底是体制性问题,现有这套制约监督体制基本来自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沿袭了苏联模式内在的权力关系,这种模式和权力关系违背了列宁的思想。有效制约权力必须告别苏联模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走政治、行政和司法监督相对独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行政权力监控在我国正日益凸现其严峻性,由于行政权力的自身特征如强制性、单向性、扩张性、嬗变性等,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监督制约。为了有效规制行政权力,解决现行权力监控中存在的缺陷,目前需对原有监控措施进行全面分析,摒弃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监控内容,从完善监控权力运行的法律体系、构建严密完备的权力监控网络机制、构建监督工作问责机制、加强道德制约机制建设四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行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恩格斯权力监督与制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角度,论证了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必要性;对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学说采取了理性态度;总结巴黎公社政权建设实践,提出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原则;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启示我们:无产阶级政权和政党需要监督与制约;要破除对国家的迷信,树立正确的国家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建立和完善我国权力监督制约的制度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权力特性和人性特点双重因素所决定的,它一方面可以有效遏制腐败,另一方面也是预防国家重大决策失误所必须的。西方国家在长期政治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实践道路,逐步形成了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论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国人对权力监督、制衡体制的理想境界,通过辨析西方国家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基本框架,从民主选举、权力制衡、法治建构和市民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宏观梳理,探讨西方国家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特点及局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理解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为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指明了方向。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正处于政党政治时代,各国政党的执政方式复杂多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科 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 科学看待党政运作机制,以民主执政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改善权力配置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 和监督。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是防止腐败的关键.剖析公共权力腐败的原因,其内因在于理想信念动摇造成的心理失衡,外因则在于因为公权监督不力而造成的权力失衡.加强对公权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建立行政监督的协调机制,健全以权力约束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0.
预防腐败必须对权力进行制衡,防止权力过分集中。本文以历史时期为主要线索,通过梳理与分析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中分权制衡思想脉络,结合我国当下反腐倡廉的具体实践和公共权力运行的实际情况,从完善监督体制、以权力制约权力、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实现对权力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