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夜,点亮"抗战生命线"。201 5年9月4日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贵州晴隆县举行了"高举爱国火炬、弘扬抗战精神"活动,近3000名志愿者徒步走上24道拐,形成壮观的火炬长龙。睛隆24道拐,因其在抗战和二战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抗战生命线"。二战期间,美国援华抗战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经过包含24道拐在内的滇黔线才能送到重庆和抗战前线。2006:年,24道拐被国务院评  相似文献   

2.
黄伦 《理论与当代》2016,(12):30-31
晴隆县按照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晴隆县调研时提出“以大景区、国际化的理念加快二十四道拐建设,将晴隆县打造成贵州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指示和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到晴隆调研时提出“要将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打造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无烟工厂’”的要求,晴隆县实施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坚持“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的原则,围绕“车子一二十四道拐体育赛事”“羊子一晴隆模式”“茶籽一世界茶籽化石”三子把草做特、把路做长、把水做响,做到农业与旅游、旅游与产业互动融合、共生发展,通过以路为核、以特促旅、以旅脱贫,着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旅游高端品牌。  相似文献   

3.
“拐了,拐了”,小品《卖拐》在简短铺垫后开启了一场骗局。一对夫妻要把双拐卖给腿脚好的人,随着情节的发展,一位双腿健康的人果然被“忽悠”瘸了,钱不够,又搭上自行车买了双拐,最后还道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4.
1991年5月13日,一起床,江青就让工作人员把当天的《人民日报》送到她的房间,她立即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似乎要在报纸上寻找什么。找了一会儿,她随即用钢笔恼怒地在报纸的第一版上胡乱写起来。其中写得最多的是“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 对于江青来说,5月13日确实是值得纪念的。25年前的5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江青被任命为“文革小组”副组长。“文革小组”当时权力极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许是勾起了江青对显赫的过去的怀念和对今天处境的极其不满,她用钢笔在这张报纸上发泄她的情绪,写了很多对他人进行攻击的语言。她还认真地写道:“主席,您的学生和战士来看您了。”医生和工作人员已经对她的反常举动有所觉察,为了防止出现不测,一直想办法稳定她的情绪,24小时不离开她,并把一切可以用来自尽的物件取走,要求她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释"附会"     
袁平夫 《求实》2006,(Z1):296-297
在《文心雕龙》研究中,对篇名的理解往往有很大的分歧。譬如《原道》之道,究竟是儒家的“圣贤之道”,还是道家的“自然之道”,一直争论不休。又如《风骨》的“风”和“骨”到底指什么。有学者列出了三十四种释义。《附会》篇涉及的问题比较多,现代文学理论中没有与“附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保档案     
《当代贵州》2012,(36):64-65
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中国金州——黔西南,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还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距今2.4亿年的“贵州龙”化石,出土“抚琴陶俑”、“铜车马”等国家精品文物的汉代交乐墓群,作为二战时期形象标识的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等,无不充分展现了黔西南的历史变迁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八月的晴隆,金风送爽,气候宜人。在二十四道拐和安南古城,人流如织,热闹非凡。2014年8月,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在晴隆圆满杀青。该部片子的成功拍摄,让晴隆平添了许多神秘感和诱惑力,二十四道拐景区、安南古城及其他外景拍摄点,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峰回路转,翠华晴隆"——一个响亮的文化旅游品牌,即将传递出晴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8.
她没有上过大学,也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她一生只学会写5个字,却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她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  相似文献   

9.
1988年《党史博采》试刊号,刊出了我的一篇拙文,从此,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的“学术命运”同《党史博采》连接起来。倏忽十载,我同全省党史工作者一样,在这块园地上耕耘、收获,执着地关心她、爱护她、学习她。 《党史博采》的“重头戏”是汇集研究成果。各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在贵刊基本上都反映  相似文献   

10.
胳膊肘向“廉”拐关治春,陶永寿,冯宪印高原之夜,神秘寂静。明亮的灯光下,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高炮旅政委陈瑾清欣然提笔,在《营连干部清正廉洁情况调查》“内参”上批示道:“‘廉’字当头,事业为重,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部...  相似文献   

11.
李旎  桂茂博 《当代贵州》2014,(25):56-57
正8月23日,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晴隆县开展了"越野e族"重走抗战生命线——晴隆24道拐、文艺汇演、晴隆盘县两地书画联展系列活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百余名摄影爱好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成为宣传晴隆、宣传抗战生命线晴隆24道拐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杨兴江 《世纪桥》2009,(4):43-44
近日看到李富、张连桂二位同志写的《周保中将军在林口》的文章(载《世纪桥》2009年1月下半月)。笔者对其中“从1935年5月到1936年初……并在林口地域的……三道通等地……”(第52页)、“2月11日,在林口县域四道河子……”(第53页)、“3月3日至4月1日,周保中在牡丹江西岸依兰四道河子沟里主持召开中共吉东省委扩大会议”(第53页)的“三道通”、“四道河子”等地址的历史辖属的准确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老鬼姓马名波,是作家杨沫的小儿子。在所著《母亲杨沫》一书中,老鬼大胆地再现出一个真实的、并非完美无缺的杨沫。“文革”之初,眼看《青春之歌》将遭批判的厄运,杨沫惶然中想起早先康生对这本书的“批示”,于是赶紧让女儿将“批示”油印成传单,到处散发;后来她又给曾赞扬过《青春之歌》的姚文元写信(老鬼在书中将此信作了全文引录)……这种从当时炙手可热的“左派”那里抓“救命稻草”的自保行动,现在看来完全可以理解,算不上是什么“污点”;但将这些重新抖搂出来,也毕竟不是光彩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讲话的核心思想是“三个代表”,她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所以,《“三个代表”思想是研究党史的指南》,党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充分运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才能真正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党史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她忠实地记录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也忠实地  相似文献   

15.
茅盾先生在访问了延安后,有感而发地写下了散文名篇《风景赞》,记得其中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最美的风景是人”,如果您赞同的话,那我就可以说,我的手上有一张风景最美的照片,造就了这道最美丽风景的就是已故中央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一为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北京市地震局组织编写一本书:《历史的回声——唐山大地震回眸》。因该书编辑郭心女士在《城市与减灾》杂志社工作,她经常编发我写的稿子,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此她再次向我约稿,对于她的征稿,我当即表示积极参与,并初定写唐山重建方面的内容。随之,我开始广泛搜集资料了。一…  相似文献   

16.
向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主持人。这个节目的主题是“人生即选择”,她讲述别人做选择的故事,也帮助听众做选择2005年2月至9月,经过她的耐心劝说,3名身负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2005年,她先后被中宣部、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被公安部授予“金盾特别新闻奖”,被评为“法制新闻人物”和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鉴于本刊版面有限。摘要刊出她劝说其中两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14,(5):F0002-F0002
丁国君是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教学校长和全国十佳教师。她勤于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做的全国公开课《鸟的天堂》、《相遇应用题》分别获得“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大奖赛一等奖”和“全国首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相似文献   

18.
冰心——我魂牵梦萦、由衷钦敬的文学家和爱国老人! 去年10月4日,正值她老人家100周岁诞辰(10月5日)前夕,我在福州鼓屏路玲珑鲜花店,订做了一个用100支红玫瑰编成的花篮,冒着阵雨,驱车30公里,赶到她的故乡长乐市的冰心文学馆,如愿以偿地献给了这位中国文坛的“祖母”。 4日上午9点,我在鲜花店订做红玫瑰花篮时,先在鲜红的绸带上写上挽联:“冰心老人万古长青。”店主林小姐看到挽联,惊喜地说:“花篮是送给冰心奶奶的,真是太好了!我在初中的课本上读过她的《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我问她:“你怎么看冰心老人?”林小姐说:“冰心奶奶心地善良,就像我的外婆。她爱我们,我们也爱  相似文献   

19.
10月1O目至13日,2011年“史迪威公路”踌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和晴隆观赏石暨大广彩玉会展在晴隆顺利举行,两项活动作为第六届旅发大会系列话动的收官之作,为黔西南自治州承办的本届旅发大会划上完美句号,更好推动了旅游。文化和文体赛事的融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阳秋 《唯实》2007,(11):96-96
有个成语叫“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其实它是后人颠倒发挥出来又约定俗成的。“每况愈下”祖出于“每下愈况”,但二者的意思大相径庭。“每下愈况”,典出《庄子·知北游》:有一次东郭子求问庄子:所谓虚通至道,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庄子回答说:道无处不在,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