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事行政诉讼案件应由海事法院管辖□吴南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第9条规定:“专门人民法院不设行政审判庭,不受理行政案件。”根据这一规定,各海事法院停止了对海事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但6年来的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2.
海事法院受理海事行政案件必要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海事行政案件管辖权的法律规定几经反复。海事法院一度曾受理过海事行政案件,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目前海事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又被划归地方法院。通过实地调查,本文拟对海事行政案件的类型、数量、发展趋势及其由地方法院受理后产生的社会效果等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事法院受理海事行政案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立法建议。一、海事行政案件的涵义、类型和特点为廓清本文的研究对象,我们首先必须对海事行政的相关概念有个清晰的认识。海事行政是指对海域和通海水域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7)京高法字第132号《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是否受理治安行政案件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同意你院的意见,即:铁路运输法院不受理治安 行政案件,凡是铁路公安机关裁决的治安行政案件,当事人不服上一级公安机关裁决的,可向最先作出裁决的公安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  相似文献   

4.
海事行政案件包括海事行政诉讼案件、海事行政赔偿案件和海事行政执行案件,关于海事行政案件的管辖相关规定出现反复,最高院办公厅以通知的形式终止海事法院受理海事行政案件,其形式合法性存疑。目前部分高院指定海事法院管辖海事行政案件,这种做法存在弊端,不符合相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未授权海事法院管辖行政案件;海事法院管辖海事行政案件不符合“两便原则”;在确定海事行政案件管辖时其行政专业性应优先于海事专业性;随着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工作的开展,海事法院跨区域管辖的优势不复存在。故最高院应尽快发布司法解释以结束高院指定海事法院管辖海事行政案件的做法,让海事行政案件的管辖回归其应然状态,海事行政案件由地方法院管辖。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规范海事行政案件的管辖问题,根据我院审判委员会第1282次会议决定,特通知如下:一、行政案件、行政赔偿案件和审查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仍由各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审理。海事等专门人民法院不审理行政案件、行政赔偿案件,亦不审查和执行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二、本通知下发之前,海事法院已经受理的海事行政案件、行政赔偿案件,继续由海事法院审理;海事法院已作出的生效行政判决或者行政裁定的法律效力不受影响。2003…  相似文献   

6.
一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拓宽了人民法院的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从1990年10月1日至1995年6月底,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审行政案件141949件。其中1994年,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35083件,是行政诉讼法实施前的1989年的3.53倍。一些基层法院一年的一审行政案件受案数已超过两百件。湖北省随州市法院1995年1月至7月中旬,就受理行政案件299件,审结27O件。总的来说,自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全国法院一审行政案件受案数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是,行政案件受案数量的持续增长,并不能说明我国行政相对一方当事人的诉权就得到了充分的保护。首先,从人民…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诉讼法律监督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公布至今已历时10年。从宏观上说,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微观上来看,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民法院收案少。据《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统计,1999年全国法院审结行政案件为98759件,平均每个法院每年受理行政案件为20多件。一些基层法院甚至中级法院的行政审判庭甚至未受理过行政案件。二是原告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行政案件大量起诉到法院。这种现象表明:一、规定行政案件可由人民法院作出最后裁决的法律愈益增多(这是有根据的行政诉讼);二、不服行政大量地求助于法院来处理。在我国,对行政案件的裁决,主要是由行政机关作出的,只有依照法律规定的那部分行政案件,法院才能受理,行政诉讼始得形成。本文就后一种情况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海事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海上或内河行政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以海上或内河行政主管机关为被告提起诉讼的案件.海事行政案件的诉讼则是人民法院在有关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解决因当事人不服海上或内河行政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产生的,并以海上或内河行政主管机关为被告的海事行政案件的全部活动.海事行政案件的诉讼管辖则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海事行政案件的职权划分,即确定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也就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海上或内河行政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是向地方人民法院起诉还是向海事法院起诉,是由地方人民法院受理还是由  相似文献   

10.
张翀 《法制与社会》2012,(27):139-140
本文从行政案件的立案审查的标准着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行政案件立案审查的法定条件.结合具体的立案审查标准,分析平阳法院五年来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情况及该类案件的成因和所反映的问题,希望通过相关的立案审查工作可以做到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权的最大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 现将《关于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铁路运输高级法院: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命令公布施行。据此,现对有关设立海事法院的几个问题决定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各海事法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北海海事法院的批复》精神,现就北海海事法院正式对外受理案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北海海事法院管辖广西壮族自治区所属港口和水域以及北部湾海域及其岛屿和水域内发生的一审海事、海商案件,与广州海事法院的管辖区域以英罗湾河道中心线为界,河道中心线及其延伸海域以东由广州海事法院管辖,河道中心线及其延伸海域以西,包括乌泥岛、涠洲岛、斜阳岛,属北海海事法院管辖,不服北海海事法院一审判决的上诉案件由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海事法院的受理案件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海关行政处罚案件的诉讼管辖问题解释如下: 相对人不服海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提起诉讼的案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铁路运输法院与地方人民法院对案件管辖的分工,及时审理与铁路运输有关的经济合同纠纷和侵权纠纷案件,维护铁路运输经济秩序,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特对铁路运输法院受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范围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铁路运输高级法院: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命令公布施行。据此,现对有关设立海事法院的几个问题决定如  相似文献   

17.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和执行庭对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如何分工的问题,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由行政审判庭负责审查。经教育,行政行为相对人自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中国基层法院正在面临“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诉讼压力,行政案件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有的省市基层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就比上年翻了一番,有的基层法院甚至增长了200%。而自从1989年我国颁布了行政诉讼法至今,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已经超过了100多万件。其中原告人数上千的大规模群体性行政诉讼越来越普遍,有的甚至占到一些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20%以上,这已成为当前“民告官”案件的新趋势。如何看待“民告官”案件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它是好事还是坏事?国家和社会应当如何应对?笔者的看法是:首先,这一现象毫不奇怪,这是由人治转…  相似文献   

19.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 1999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相似文献   

20.
Q编辑同志:原审法院对行政案件作出实体判决后,再审法院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应当如何处理?应当作出判决还是裁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管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