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合力团"     
陈立旭 《求实》2001,4(1):15-16
本文认为"合力团"概念系由恩格斯的"合力"论延伸而来;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它的变化有自己的特点;它的运动也有特殊性;它的生命建立在运动与联系两个基点上;对它可以在特定角度、特定意义上认定;它具有特殊作用,考察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浮躁即漂浮、急躁.在认识上,它是主观脱离客观的一种思想倾向;在方法上,它是脱离实际、缺乏科学发展规划的"近视病";在心理上,它是一种急于求成、患得患失的心态;在"社会学"上,它是一种投机钻营的庸俗关系学.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建成全面小康提供法治保障;它与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姊妹篇",并为各项改革提供法理依据;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为管党治党提供法治基础;它与其他三个全面共同实现着"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意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作为一种解释学意识的大众化,它强调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原本精神;作为解释学原则的大众化,它强调要立足中国语境解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释方法的大众化,它通过"主客体统一"、"理论实践统一"、"雅俗结合"、"继承创新"等诸多方法的运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与发展指向。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结合,构成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即科学发展观;二是目标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战略任务,即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它提出并强调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力求使这一原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彰显;它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这是在当代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解读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新阶段,在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机遇的条件下提出的;它指出这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以往的"新农村"相比,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指出"五个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它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注意"五要五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十年浩劫中,江青曾被某些人捧为文化革命的"旗手".她手中挥舞的一面大旗就是<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这个<纪要>曾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下发全党.其实这个<纪要>的主要内容并非谈部队文艺工作的,也不是由与会的部队文艺工作者"座谈"后形成的.它是一个典型的江氏"一言堂"的产物.是江青伙同陈伯达、张春桥共同炮制出来的.它也是江青登上政治舞台的"宣言书".在十年浩劫中,江青等人利用<纪要>疯狂迫害广大文艺工作者,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直到1 979年5月3日,中共中央批转解放军总政治部请示报告,正式决定撤销<纪要>,使它寿终正寝.那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出笼的呢?本文谨向读者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票否决"成为很多地方和部门进行目标考核、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的重要标尺.并且,"一票否决"考核的范围越来越宽泛.但是,"一票否决"的法理依据并不充足:首先,是它的理论依据不足;其次,是它的法律依据不足;再次.是它不符合党章的有关规定.从发展趋势看,"一票否决"还可能成为人治与懒政的借口.  相似文献   

9.
上饶集中营举世闻名,但这个名称的来历却鲜为人知. "集中营"是个外来词,汉语<辞源>里没有它的出处.<辞海>"集中营"条目的解释是:"反动派用来折磨、残杀革命者、战俘、劳动人民等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郑杭生 《新视野》2011,(6):22-25
"大民政"的本质在于,它集中体现了"民生为重、造福于民"的理念。"大民政"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大力推进现阶段中国特色现代民政的艰辛探索,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管理从原有体制转向新型体制的不懈努力,力图做到"标本兼治"、"刚柔相济"、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是社会成员从无感增长转向有感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夯实世界城市建设基础的北京经验的生动体现;是促进建构国家—社会新型关系,实现国家—社会有效联动、良好合作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1.
<正>对黄埔军校,包括对武汉分校,许多人是知道的。但对武汉分校若干史迹,知道的人也许就比较少了。黄埔军校,是1924年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创立的。它的名字是"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原来不是它的正式名称,因为它地处黄埔,故人们称"黄埔军校"。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后,建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12.
政务微博是一类特殊的微博,一方面,由于它使用主体的形象、传播信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权威性,因此,它与其他普通微博相比应该具有严肃性;另一方面,因为它也属于微博,所以,它与微博一样也受到了虚拟网络的影响,如果它希望得到网民的关注,那么,就应该遵循微博的运行规则——具有亲和性,即语言网络化,内容生活化和互动常态化。但是,不能将它的"严肃性"理解为或者演变为"官话套话"、"形式主义"、"一言堂",同样,也要防止将它的"亲和性"变为"油腔滑调"。由此可见,政务微博要实现其话语权,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在严肃性与亲和性间寻觅到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三个来源"和"一个必要条件"。"三个来源":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又是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和发展,是主动自觉的,又是丰富充沛的。实践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又是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达。这种总结、概括和表达,是准确鲜明的,又是厚重坚实的。文化来源,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历  相似文献   

14.
孔繁毅 《当代贵州》2013,(16):49-49
它的日照时间是"贵州的阳光城";它的地理位置是"贵州西大门"——这就是六百年前的乌撒、贵州屋脊上的威宁。行走在这片6296.3平方公里的沃土上,为著名诗人舒婷笔下"有一片水域我未敢忘怀"的草海天然湿地而倾倒;为草海中"夭矫千年质,飘飘万里情"的黑颈鹤而骄傲;为它"春天看花,夏日看草,秋冬观鸟"的自然景观引以为豪!行走在这平均海拔2200米的灵山秀水之间,乌蒙山脉的四大高峰,  相似文献   

15.
梅宏 《党史文苑》2012,(10):4-6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创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及"上山思想"后,"经营农村"思想具体实践的重要开端;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开端;它为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乃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都具有榜样性的作用,是我们党土地革命斗争方式形成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16.
<正>自去年年底北京市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以来,"世界城市"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在此我不想从理论上分析、向历史中溯源,把它讲成一个概念上的东西,而主要介绍一下什么是"世界城市"?北京市提出这个目标,实现它的条件是什么?走向"世界城市"具体途径以及北京市为建设"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17.
<正>小平同志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不对?当然对。它简洁明快、朴实无华,一是针对几千年旧中国的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安于现状和故步自封,二是针对多年的"以阶级斗  相似文献   

18.
汪寿祥 《求实》2003,42(8):22-24
"三个代表"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内在联系着,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思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它的本质规定、时代反映、根本保证;"三个代表"思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衡量尺度;是它的价值体系、实践准绳、战略指针.创造性地实践"三个代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根本.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的一项有效回应了长期割裂的两岸关系现实需要的基本方针政策。从中国现代化任务来说,它提供了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制度保障和良好政治环境;从处理台湾问题原则上来说,它是对和平共处的灵活运用和新的创举;从国家政治体制上看,它为海峡两岸提供了政治整合以及政治权力分配的有效路径;从政治民主来看,它体现了两种不同民主制度的共存的可行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政策为构建两岸和谐、发展和统一关系,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洁非 《理论学刊》2007,(10):114-118
文学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如果像过去那样对当下文学的潮流、趋势作一个明晰的判断、展望,似乎已不再可能。然有一点可总结的是,虽然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份额"和分量都有所削弱,但是跟它自身过去比,文学反倒更加兴旺、更具活力——当其"强大"时,它实际上是有些单薄的;当其好像变得"衰微"时,它反而五光十色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