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养浩是元代一位别开生面的散曲大家 ,他把时事政治、咏史怀古、田园生活、农村场景等内容引入散曲 ,把散曲创作推上了反映社会的重大主题 ,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正途 ,极大地改变了元散曲创作以男女风情、隐居叹世为主流的倾向 ,一新天下人耳目。张养浩对元代散曲发展所起的作用 ,与苏轼在北宋词坛上所起的作用相似 ,是十分巨大、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2.
陆晓春  童晓峰 《求实》2012,(Z1):289-290
乔吉散曲的主要内容乔吉是元代后期散曲作家,籍贯是北方人,生活和创作都在南方,有散曲集《文湖川词集》、《惺之道人乐府》等编,曲辞优美,明人李开先曾高度评价散曲家乔吉为"曲中李杜"。[1]乔吉散曲的思想内容大致分为叹世、怀古、写景、言情四类。叹世散曲表现乔吉的世界观,尤其是对现实生活的不  相似文献   

3.
乔吉是元代后期著名散曲家,不仅创作了大量散曲,约有二百多首散曲传世,收录在李修生、李真瑜编校《乔吉集》中,而且在散曲创作过程中,他总结出"六言曲论".据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乔梦符博学多能,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尾要响亮.犹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也."就散曲章法而言,曲的"开端"特别重要,起句有神,既能摄人心魂,又能照应全篇;而一篇之"中",上承下转,需想象丰富,铺排扬厉,拓展散曲的表现空间;"结语"通常表现一曲的主旨,当立意新颖,出神入化,画龙点睛.本文按"六言曲论"分析乔吉散曲的开篇、转承以及结语的章法特点.  相似文献   

4.
乔吉是元代后期重要的文学家,其主要作品是散曲和杂剧.根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曹刊本)记载,散曲原著包括:《天风》、《环佩》、《抚掌》、《题西湖·梧叶儿》等四集,至今皆已散失.杂剧原著有十一种:《怨风月娇云认玉钗》、《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玉箫女两世姻缘》、《生死交托妻寄子》、《马光祖勘风尘》、《荆公遣妾》、《唐明皇御断金钱记》、《节妇牌》、《贤孝妇》、《九龙庙》、《燕乐毅黄金台》.现仅存《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等三种.迄今为止,文学界多评论乔吉传世的散曲和杂剧,但对其散佚作品的探讨不多.本文谨据现存资料,来推测乔吉散曲与杂剧创作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小说《铁道游击队》是以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枣庄的八路军鲁南铁道大队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著名作家刘知侠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时,为了点明这支铁道大队“游击”的战斗性质,将小说取名为《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6.
东北作家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相对松散的创作群体。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的创作具有多重的价值与意义。就读者接受的角度而言,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域,提供了读者阐释的多种可能与想象空间,具有激励读者与时代共鸣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社科联召开“山东精神”座谈会为贯彻前不久省委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山东精神"讨论的指示,省社科联于近日在济南召开了"山东精神"座谈会。与会的30多位各方面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山东精神"的内涵、特点、时代意义,深化"山东精神"研究的途径方法等进行了热...  相似文献   

8.
继唐诗、宋词之后而兴起的元曲,在文学、戏剧方面开创了一代新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通常指的元曲是指剧曲和散曲两部分内容.剧曲指杂剧,它和散曲构成了元曲的总体.而散曲又分为套曲和小令,小令既与诗词相似,又有其独特的风采.本文就元散曲小令的内涵与风格,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有元一代的社会画卷——小令的思想内涵元散曲小令内涵极为丰富.有的饮恨吞声,充满了不满蒙古贵族统治之愤慨.抒写了离乱之痛;有的歌颂前代忠臣、良将,表达了自身抑郁感慨之情怀;有的寄情山水,借酒浇愁,以有用之才寓子声歌之末;有的冷嘲热讽,嘻笑怒骂,将满腔怨气发泄于篇什之中.从而使得元曲小令成为有元一代的社会画卷.1、抨击时弊蒙古贵族的高压政策,使得大批知识分子处于敢怒而不敢言的地步.然而愤激出诗人,小令中有金刚怒目式直抒胸臆,大胆斥骂元统治者压迫的佳作.如汪元亨的[醉太平]:增苍蝇见血,恶黑蚁争穴,急流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苟且.叹乌衣一旦非王谢,怕青山两岸分吴越,厌红尘万丈混龙蛇,老先生去也.此曲表现了作者鄙视一切的气概,对腐朽社会深恶痛绝之真情.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前人主要关注精英知识分子创造的思想文化传统,相对忽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民间传统.对故土文化传统的难了之情,使得山东现代作家在五四偏激地否定传统文化的高潮之后,又较早地关注故土文化的可利用价值.来自故土文化的创作素材和母题填补了他们文学资源的空虚,凸显了他们的创作个性,但也制约了他们的开放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月8日,在上海邮政公司年会上,山东省临沂市邮政局受邀演出了根据我的真实经历创作的情景剧《红色邮包》。听到演出成功的消息,抗战时期那次奔波几个月、跋涉几千里,打通山东到中央的交通干线的经历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飞毛腿"领受任务1942年,山东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日寇碉堡林立,哨卡遍布,对我各组织之间的交通联系造成了很大困难。面对这种严酷的斗争形势,中共山东分  相似文献   

11.
洛夫在诗歌形式和创作技艺方面,鲜明地继承而又超越了现代诗歌传统。他在自由的诗歌体式中,自觉追求诗歌形式对于诗质的意义;以开阔的艺术胸襟,融合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和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不断探索现代诗歌的创作艺术。洛夫以鲜活丰富的诗歌样式和复杂多变的诗歌艺术,推动了汉语诗歌的现代化进程,丰富了世界现代诗的创作形态,并对当代汉语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汝清,1952年生,山东沂水县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山东《齐鲁晚报》主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他的美术创作涉及剪纸、版画、国画、连环画、漫画等诸多画种。1994、1995、1996连续三年获山东省新闻美术作品一等奖。此外,他特别醉心于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涉猎,尤以墨竹、葡萄、牡丹、梅花见长,形成了构图简洁、格调清新的画风。他的画用笔飘逸洒脱而有法度,墨色淋漓酣畅而不失凝重,画面洋溢着勃发的生机和浓郁的生活气…  相似文献   

13.
马怀金 《发展论坛》2003,(11):79-79
山东不仅在战争年代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且在和平年代也是个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所以,毛泽东主席不论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春潮涌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对山东这块热土极为重视,对勤劳勇敢的山东人民寄予了特别的厚爱。因此,编辑出版《毛泽东与山东》一书(中央文献出版社),创意很好,独具匠心。尤其是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更有特殊的意义。该书通过六个部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毛泽东与山东紧密关联的人和事,用生动传神的笔触记述了许多关系党、国家和军队命运、前途的攸关大事,也不乏对一代伟人铭刻在人们心中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军队党的生活》2010,(1):87-87
李翔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临沂.先后就学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央院。多年来勤奋努力.创作了太量的美术作品,参加许多全国性重要展煎。织并主持过许多全国.全军性的美木展览和学术研究活动。现任总政宣传部术局副局长.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常务割院长中国美术索协会理事.中国书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国青联书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5.
“干部南下”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作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山东干部南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步骤。各个批次的山东南下干部虽然具体任务不尽相同,但在党中央决议指导下,无论是在随军筹粮、城市接管、组建政权、支前土改,还是反敌袭扰、剿匪反霸、发展经济等工作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奉献意识和全局观念,展现了齐鲁儿女英勇奋斗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彰显了山东人民在全国解放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全国百余位曲艺家追寻革命足迹2月26日,2019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在渝召开。27日,百余名参会代表前往红岩魂陈列馆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从爱国英烈的大无畏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和创作营养。一位来自山东的曲艺家表示,红岩精神可以提醒自己不忘来路,文艺要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要时刻以此为准绳要求自己,创作更多格调高、艺术性强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7.
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山东、辽宁考察学习的收获和思考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俞棋德一、这次考察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5.19—6.3日我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到山东、辽宁进行了考察访问。这是一次规格高、规模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考察访问活动。刘明祖书记在考察学...  相似文献   

18.
《太和正音谱》中“乐府”一词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永军 《世纪桥》2007,(10):86-87
在《太和正音谱》中"乐府"一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历来的研究对这一概念多有误解和歪曲。"乐府"的内涵即为散曲或杂剧中的单支曲词。  相似文献   

19.
莫伟鸣  何琼 《共产党人》2006,(19):48-51
《长征组歌》作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创作于1964年10月,首演于1965年8月,迄今已40余年了。40多年来,《长征组歌》历演不衰,创造了中国音乐史和演出史上的奇迹,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时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长征组歌》创作、演出的历程,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劲东 《党建文汇》2014,(12):46-46
在朝代更替之际,前朝臣子的选择不外乎三种:一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是隐姓埋名、远离政治;最后一种便是入仕新朝。就元明之际而言,入仕新朝的官员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