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代进化史观的传播及新史学思潮的初步确立,冲击着传统学术史的编纂方式。进入20世纪后,摆脱由纪传体史书演化而来的学案体学术史束缚,编撰崭新的章节体学术史,成为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建构中国学术史的新体系的历程中,出现了像梁启超、刘师培、章太炎等人用新观点、新方法写成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学术史研究的新境界。本文主要对梁启超著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做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商鸣臣  李波 《春秋》2009,(4):30-31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蔡尚思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专家。今年104岁高龄,还思维敏捷,思想活跃。上世纪60年代,我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有幸听过先生讲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课程。时间过去40多年,先生讲课的特点和神态,仍记忆犹新。先生给我们授课时将近60岁了,步履矫健,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3.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包括概述、学者及其著述研究、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和学术批评、学术活动、学术机构、学术期刊、研究范畴等.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深化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区分政治性和学术性,二是提高研究者学术素养,三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4.
<正>刚刚听了贺桂梅老师和宋少鹏老师的发言,很有同感。我下面讲的,一方面是接着两位老师的讨论希望有所推进,另一方面也想把我读丛小平老师《自主》一书受到的启发和感到的困惑表达出来。两位老师的发言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把《自主》摆在当代中国妇女研究的学术史脉络中来看。譬如桂梅老师提到,对于当代中国妇女研究的发展,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引进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来理解中国妇女问题,包括妇女解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今讨论"重写学术史"是有意义的。但讨论不能局限于如何依据新出土的简帛文献以改写原有的学术史,而应该进一步讨论如何实现学术史写作上的形式革命。基于这一思考,应当重视"元学术史"写作问题。确立"元学术史"是规范各专门学术史的前提。我们已出版的各类学术史,之所以缺乏特色,大多雷同,就因为缺少特定的"元学术史"来引导和规范各专门学术史的撰著;"学术"的本质诉求决定了"学术史"之处理的对象是"知识"。"元学术史"研究对象是知识本身,而各专门学术史研究的是知识的特殊表现。"元学术史"与各专门学术史之研究对象从根本上讲固然都可以说是研究思想,但它们各自研究思想的进路不同,"元学术史"研究的是思想化为知识,而各专门学术史研究的则是知识化的思想。知识化的思想是在思想化为知识之后才有可能,所以"元学术史"对于各种专门学术史来说具有本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韦磊  刘颖 《理论月刊》2012,(5):182-184
近年来,当代中国成为美国智库关注的焦点。这体现在:研究成果和研究活动大量涌现;研究成果、活动形式多样化;既全面关注当代中国,同时又重点突出;设立中国研究机构或中国研究项目、专题;形成了一批较稳定的中国研究专家队伍;不仅如此,美国智库还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其当代中国研究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必须重视对其研究的追踪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的民族识别,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而进行的一项政治性学术工作,从学术史和当代民族史的视角对民族识别的研究不太多,至今还没有从宏观总体的学术总结。从对云南民族识别的研究进行基本的分类和学术回顾,可以看出云南的民族识别是云南当代民族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践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及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条件和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对理论界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评价当前的研究状况、展望未来的研究视角,以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界一个广泛、长久和相当重要的讨论议题,学者们为此进行孜孜不倦的探讨,在有关民族主义的定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发展前景等问题上的研究获得诸多进展,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但是,现有的文献似乎忽视了对海外学者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和评论。本文立足于海外学者们的著述,旨在评介海外学者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状况,目的是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存在于当代中国这样一种无法回避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0.
全景扫描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现实,深度透析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利弊,再以一个民族文化科学发展的应然律和必然律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方略,这就是孙鹤教授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略》(时事出版社)研究后,推出的一部对我国今后文化发展不无启发性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