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2015年4月26日早上9点,我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得悉诗人汪国真在凌晨两点告别了这个世界。我脑袋"嗡"就大了,自1995年9月起,我开始与汪兄接触,他多次赠书、赠墨宝给我。两个月前,我还想约请他出席"著名作家官桥八组行"笔会,他没有接听电话,短信也没有回复,没想到……我曾多次采访汪国真,两人也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汪国真曾经送给我一副字,是他的一句诗:"没  相似文献   

2.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绝不要娇养,粗茶淡饭足矣!” 这是烈士江竹筠(江姐)英勇就义前写给弟弟遗信中的话。 这封极其珍贵的遗信,是如何从戒备森严的人间魔窟渣滓洞里带出来的呢? 渣滓洞准尉看守黄茂才,20岁多一点,出生贫苦人家。一天,他到各室查房,难友陈作义趁机与他攀谈,问:“你家每年能收多少石租呢?”黄茂才一声长叹,情不自禁地谈出了他家祖孙三代惨遭地主剥削的往事,说着说着,泪花直在眼里打转。 事后,陈作仪把黄茂才的情况向难友们作了通报。不论是共产党员或其他难友,都想方设法和他接近,问长问短,闲话家常。 江竹筠、曾紫霞主动提出为黄打毛衣,并找机会和他交谈,联络感情。江竹筠特意给他写了一张小纸条:“小黄,你还年轻,但你总该晓得,这种社会制度太不合理,所以共产党要领导人民起来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3.
荨 追 念 往 昔 ,缅 怀 先 人 ,是 人 类荨荨共 有 的 情 怀 。 运 用 得 好 ,可 以 对 今荨人 和 后 人 起 到 教 育 、激 励 、鼓 舞 的荨荨作 用 , 引 导 人 们 发 扬 光 荣 传 统 ,继荨荨承 前 辈 遗 志 ,不 忘 过 去 ,珍 惜 现 在 ,荨把 工 作 搞 得 更 好 , 日 子 过 得 更 美 。荨荨比 如 前 不 久 对 改 革 开 放 总 设 计 师荨邓 小 平 百 年 诞 辰 的 纪 念 ,就 有 非 同荨荨寻 常 的 重 大 意 义 ,收 到 了 良 好 的 效荨果。荨荨 但 是 ,凡 事 都 应 该 把 握 住 一 个荨荨尺 度 ,纪 念 活 动 也 如 此 ,不 能 搞 偏荨了 方 …  相似文献   

4.
王大任审稿     
鲁迅先生生前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每当一位伟人或名人去世之后,总会有一些人要胡诌出点自己和他们如何亲近的故事,写些文章去回忆他们,借以攀龙附凤,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对于鲁迅笔下这类人的无聊之举,我自然也不屑一顾。为避嫌起见,自己亲历的一些值得怀念的人和事,想写也不去写,以免被人误解。但是,一些特别值得怀念的人和事,却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却之又来。当年我上门请山西省委书记王大任同志审稿的情景,就是这样。我从未在王大任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过。相互毫不相识。我因工作在24年前仅和他打过的这次交道,对…  相似文献   

5.
红 岩那 段战 斗 岁 月, 是我 们 终生 难 忘 和十 分珍 惜的 人 生 经历 。当 年 ,我 们这 群爱 国的 热血 青 年 来自 五湖 四 海, 汇 聚 红岩 ,有 幸在 恩 来 、董 老、 大 姐等 老 一 辈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的 直 接 领 导 下 工 作 , 聆 听 他 们 的 教 诲 , 目 睹 他 们 的 风 范 ,在 他们 的言 传 身 教下 成长 。 红岩 是 革 命的 熔炉 ,我 们 在 这里 奉献 自 己的 青 春 年 华 , 接 受 共 产 主 义 教 育 , 锤 炼 意 志 ,学 会学 习, 学 会 斗争 ,学 会 做一 名 真 正的 共产 党人 。 红 岩又 是革 命 的 “大 家 庭” ,我 们…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位省长,一生中四入牢房,经受了无数磨难而坚贞不屈。他就是我十分崇敬的老首长方志纯,这位江西人民非常熟悉非常敬重的老省长,长眠青山已经整整12年,倘若还健在,今年便是百岁老人了。方志纯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他伟岸的身影、慈祥的面容,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是挥之不去的怀念啊,这是永恒的怀念。他的精神情操,他的人格魅力,永远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方志纯有着坚定的信念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与堂兄方志敏同吃一口甑的饭长大。志纯亲近敬重志敏,志敏欣赏器重志纯,两人亲密无间。方志纯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方志敏的…  相似文献   

7.
王铭三同志是一位智慧长者,是我的好上级和尊敬的师长.1979年8月2日,他走完了为党为人民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惊回首,30年在眨眼间过去了,但我与铭三同志相识、相随、相知的近六年岁月,仍宛然在目,思之泫然.  相似文献   

8.
王旭飞 《奋斗》2005,(9):8-9
2005年4月30日上午8点50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劳模静静站在人民大会堂北厅,等待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9点25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堂,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当胡总书记微笑着向劳模们表示问候的时候,兴奋的“小贵子”多么想走到总书记面前,对他说说心里话!说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犹如雨露般地滋润了农民的心田,唠唠几年来村里发生的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告诫     
近 读 某 杂 志上 的 一 篇 报道 ,深受 感 动 。 报道 说 :在一 次 大 会 上,一 位县 委 副 书 记含 着 眼 泪说 ,中 秋 节 回 家的 时 候 ,母 亲 说 了 句令 他 非 常 吃惊 的 话 :“妈 不盼 别 的 ,只 盼 你 能平 平 安 安 地退休 。”他不 禁问 道 :“妈 ,我 才 30多 岁,怎  相似文献   

10.
近 年 来, 随着 我 国反 腐斗 争的 深 入, 一批 高 官纷纷 落马 。 在这 些落 马 的高 官中 ,田 凤 歧、 麦崇 楷 、丁鑫 发等 人 落马 更是 引 人注 意和 深思 , 因为 他们 不 仅是副 省级 的 高官 ,更 重 要的 是他 们职 务 特殊 ,或 是 省高院 院长 , 或是 省检 察 院检 察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5日,我把《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终结期——第276期《告别读者》的清样交到杂志社临时、负责人手上.从这一天开始,我为之奉献了15年激情与热血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将彻底消失.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不离开它拥有的近150万名读者.对于我这个已经视刊物为生命的耕耘者来说,这真是最悲壮、最心痛的一刀.  相似文献   

12.
郑培民副书记离开我们近1年了。我头脑里总是挥不去和他交往的历历情景。2002年3月13日,省人事厅一位领导泣不成声告诉我郑副书记的不幸后,我倒在电话机旁。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久,又一位领导从省城打来电话,说省残联的领导于14日去北京参加郑副书记遗体告别,并要我写一篇悼念郑副书记的文章。我还是半信半疑。直到打电话询问省残联周理事长和郑副书记的秘书,才完全证实是真的了。15日,我踏着千里悲伤赶往省城,为郑培民副书记送行……16日,是安葬郑培民副书记的日子,当一切安顿好后,憋了一天的老天爷再也无法忍…  相似文献   

13.
在6月21日向龚育之作最后告别那天,居然有近2000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报载送花圈的高层人士竟然达到40多位。这是我未曾想到的。老龚———这是我同他相识共事30年来,一直使用的习惯称呼。在这里悼念他,我想,还是这样称呼吧。因为他既离去了(形体),又还没有离去(精神)。———他不是政界显赫之人,也不是大众瞩目之星,只是一位学者,却有这么多人来送他最后一程。这些送行者都不是接受的分派任务,而是获悉消息后自愿来的;许多也不是他生前认识的,但这些不相识者与他却有神交;来送行者不是作例行公事,而是要表达一种情感。这使我久久难以平静。什…  相似文献   

14.
党员沈家喜     
1999年6月23日,贵航集团西秀山宾馆大会议厅灯火通明,一百多名来自集团各单位参加表彰大会的代表们将羡慕的目光投向正在发言的代表沈家喜,不由得发出声声赞叹:“连续18年的优秀党员,18年啊”!沈家喜,54岁,高高的个头,面庞黝黑,言语中带着轻微的滇东北口音。“我们一起分来了16个同学,现在只剩4个了。”沈家喜边说边卷动着发言稿。一看便知,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说实在的,请我去干的人挺多,我都放弃了。”1970年,沈家喜从北京航院无线电工程雷达专业毕业,分配到原清化精密工具厂。这个厂是贵航集团西南工具总厂的前身…  相似文献   

15.
曾克 《求是》2004,(16)
半 个 多 世 纪 前 , 我 参 加 了 刘 邓大 军 ,在 小 平 同 志 无 微 不 至 的 关 怀教 育 下 ,经 历 了 解 放 战 争 的 全 过 程 ,锻 炼 成 长 为 一 名 文 艺 战 士 , 全 国 解放 后 又 受 到 他 多 次 接 见 。 今 年 是 小平 同 志 诞 辰 100周 年 , 我 记 忆 的 潮水 喷 涌 而 出 ,难 忘 的 岁 月 又 清 晰 地呈 现 在 眼 前 。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带着在“抢 救 运 动 ” 中 遗 留 的 有 待 查 清 的“特 嫌 ”结 论 ,来 到 了 晋 冀 鲁 豫 军 区 。11月的 一天,在 峰峰 矿区 的 一所 普通 平 房 里 ,我 第 一 次 见 到 了 刘 伯 …  相似文献   

16.
邓 小 平 同 志 对 我 们 党 的 建 设 的 重 要 贡 献 之 一 ,就是 恢复 和发 展 了党 的马 克 思主 义思 想 路线 。他 从 端正思 想路 线入 手 拨乱 反正 , 把我 国带 进 了一 个新 的 历史发 展阶 段,开创 了 中国 特色 社 会主 义的 崭新 局 面。可以说 ,解 决思 想 路线  相似文献   

17.
正1904年8月22日,在中国四川广安的牌坊村,诞生了一名男婴,父亲邓绍昌为他取名为邓希贤。在川东北这个小村子里,邓希贤度过了他简单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那时的中国苦难深重,民不聊生,仁人志士们怀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一次又一次与旧世界进行着抗争。在这样的大风潮大背景下,年仅16岁的邓希贤离开了故土,开始走向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8.
工会经纬     
《兵团工运》2015,(3):42-46
冬闲人不闲收入只增不减□丁惠芳"老板,我要五串烤肉?""要六串嘛,我再奖励你一串?"……1月20日下午7点多,笔者在三师四十四团老步行街的第二个摊点上看见,烤羊肉串的艾海提·库尔班正在和顾客商讨着。他一边忙着烤串,一边说着他冬闲人不闲的事情。艾海提·库尔班告诉笔者,去年团场给想发展畜牧养殖的农户们分羊圈地,他鼓励和带领连队农户们积极报名,他计划依靠团里养殖合作社,扩大家庭养殖规模,除了  相似文献   

19.
唐大柏 《湘潮》2006,(6):F0003-F0003
1988年3月2日,在为湖南省近年来在国际上获奖的科技工作者举行的庆功会上,长沙铁路分局一小学学生、《小学生科普报》长沙记者站的小记者们在会前采访了省长熊清泉。小记者们将省长团团围住,争先恐后的举手提问。熊清泉说:“你们不要急,一个个提,慢慢讲,我要记下来。今天你们是小记者,明天就是大记者了,你们提出的问题,我都会认真回答,能马上回答的就马上回答,可能还要研究一下,暂时回答不了的,就以后按你们的通讯地址写信回答。这样行不行?”小记者们热烈鼓掌,表示同意接着,小记者曹宁志问:“省长,您对我省在国际上获奖…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0月18日,任期最长、年龄最大的外裔全国政协委员沙博理与世长辞,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生活了67年的中国,但他在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在没有见到沙博理之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不少关于他的情况。他在其自传《我的中国》一书中写道:"我在中国的时间比我在出生地美国的时间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对生我、养我的美国深。中国老一辈朋友都说我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的探亲假,回到美国不到假期过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