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互联网用户中 ,82 %的是 35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不难看到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满足了青少年资讯与学习的需要 ,但也由于网络自身的一些特性 ,使得个别青少年疏离了与现实生活中亲人、朋友、同学的交往 ,而沉迷于网络人际交往 ,并给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困扰和障碍。在此 ,笔者就网络人际交往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一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正由于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交往是以网络作为媒体而形成的新型关系 ,使得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存在…  相似文献   

2.
香港突破机构总干事蔡元云先生撰文展望九十年代的香港青少年工作,对香港正步入资讯年代的趋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青少年工作应作出的一些回应.蔡元云先生认为,随着有线电视、第二资讯网络、电脑科技的普及化等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日益普及,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最为活跃的使用者.在低俗有害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无序、无界、匿名传播的网络状态,对青少年人格缺失甚至形成犯罪型人格起着诱发乃至推进的作用,给个人成长、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于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需要采取严厉的打击取缔措施,要完善网络立法,并从互联网技术上对低俗信息予以过滤堵截,从而使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侵害降到最低,同时,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各个方面也应自觉承担起责任,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渐突出,其对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了解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我们首先必须了解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在这个信息时代,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的影响,同时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所以他们在学习、交友、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和冲突,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患上网络成瘾的可能性。然而,青少年一旦成为网络成瘾者,他们的正常社会化进程将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社会权威的树立、社会角色的形成、社会交往的模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最酷的年龄是16岁。而如今这个“酷”字已在逐渐地淡出,在美国青少年中最新流行的同义词是“青”或“邪”。他们所拥有的流行资讯主要是来自电视,而不是像常人所想象的那样是网络,更不会是报纸。以上是“趋势观察”对美国流行趋势的最新调查结果。他们指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形成的Y一代,将在2010年突破3100万人大关,在人数上将超过他们的父母“婴儿潮”一代,他们的消费能力也直追美国市场经济砥柱的“婴儿潮”父母,商家无不锁定Y一代为主要市场定位,Y一代的消费心理和模式也成为市场调查分析的重要学问之一。针对Y一…  相似文献   

6.
情系青少年     
南安市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这里云集了南来北往的求职者。随着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大,一些企业侵害青少年权益的劳动争议也频繁发生。为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南安市劳动局始终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作为劳动保障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制止和纠正侵害务工青年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2002年以来,南安市劳动仲裁部门共受理青年员  相似文献   

7.
华伟 《青年探索》2002,(1):10-13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在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本文将探讨网络交往中主体的特征,以及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道德失范是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青少年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的"他律道德"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根本原因。面对新的挑战,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寻求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显著的,网络改变了青少年一代感知、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对青少年影响是深刻的,本文试图通过网络对青少年道德影响方面的调查数据,来探讨网络时代应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ad-dictive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最早提出网络成瘾这一概念的是纽约精神病学家高登伯格(Goldberg)和匹兹堡大学的杨(Young)。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离我们越来越近。网络给人们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对一些上网者,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由于青少年是网络最主要的用户群之一,所以他们也是“网络成瘾症”受害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沉迷网青…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拓宽了青少年的生活领域和视野,为青少年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然而,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提供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导致了青少年主体性尤其是道德主体性的某种失落,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处在特殊时期,极易受周围环境和社会影响,是社会上需要特别保护的弱势群体.要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抵御侵害、保护自我的能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管理,各负其责.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教育中,把青少年视为网络不良影响的被动接受者,无视青少年的需求和主动性,是当前网络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网络教育应该把关注的中心由传媒和传播者转向受众,这是传播学理论向前发展的体现。同时,根据青少年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不断引导他们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需求,要更多地看到网络对青少年的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网络教育的目的,必须是全心全意为青少年着想,把适应、满足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求作为对他们进行网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无所不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人能摆脱其影响,青少年尤其如此。一方面,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传媒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念尚在形成之中,更容易被大众传媒所表达、倡导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道德理念所引导和教化,也更容易遭受不良信息与观念的误导和侵害。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12)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和传播不仅满足了青少年自我个性表达的需要,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文化,进一步促进其与同类群体交流的便捷和通畅。但网络流行语中也掺杂很多不良的信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此,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力度对网络环境进行治理,积极建设绿色、和谐的网络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青少年工作之所以开展得比较好,除了日本政府比较重视青少年问题以外,这主要同日本有一支强有力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是分不开的。这支队伍既有委派的专业工作者,又有自愿参加的志愿工作者,既有从属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又有从属于各种社会团体的。他们大都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同时又能热心、专心自己听从事的工作,因而工作颇有成效。一、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者在对青年开展社会教育的活动中,主要由社会教育工作者起领导作用。要扮演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互动方式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环境条件 ,它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正面影响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 ;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给青少年提供了扮演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 ;提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负面影响 :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极大危害 ;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观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过分迷恋 ,会对他们社会化过程中完美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中传播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信任这一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凸现在网络中。当前,经常被媒体报道的青少年网络交友受骗事件,正反映了网络这一特定交往环境下的人际信任问题。青少年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一方面能够与网友建立一种特定的信任关系,获得信息、情感与友谊的满足;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理性而盲目地信任网友,从而成为人际信任的受害者。因此,了解青少年在网络中的信任究竟包含着多少理性或非理性的因素,正确看待他们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将是有着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莺 《桂海论丛》2005,21(1):63-65
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煤介教育,使众多的青少年认识互联网的本来面目,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过滤能力、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学会合理、有效地驾驭和使用媒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现实,南盟组织在青少年的政策制定方面,应为青少年提供他们需要的在日常世界中通行无阻的政策,以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关注。因为青少年并非是游离于社会而存在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这样的环境涉及父母、伙伴、老师、保健工作者、雇主和邻居,所以关注青少年就要关注所有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