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校园暴力犯罪的概念与校园暴力犯罪的现状及其特征;分析了校园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与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提出了校园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狱内暴力犯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狱内暴力犯罪问题的研究,归纳了狱内暴力的几种类型,分析了暴力犯罪主体构成的基本状况与特点及犯罪行为呈现出的特征,指出狱内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并对导致狱内暴力犯罪产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逐一进行了探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狱内暴力犯罪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周丰华 《法制与社会》2012,(30):276+291
近些年来女性犯罪逐年发生变化,其中暴力犯罪逐年攀升,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类型。女性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巨大,不仅危害女性自身,还危害家庭、下一代和社会,故研究女性暴力犯罪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暴力犯罪起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犯罪本不属于特定的刑法术语,而是犯罪学中的概念。目前这一概念并没有正式在各国刑法典中系统、集中地规定,而是泛指暴力作为犯罪手段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本文从暴力犯罪的特点探讨了暴力犯罪的起因。  相似文献   

5.
<正> 在美国这个"犯罪王国"中,最能引起人们内心恐惧、关注,同时又最能代表犯罪问题的莫过于暴力犯罪了。在美国主要的人身暴力犯罪是谋杀、严重攻击、强奸和抢劫。此外,还有其他攻击、绑架,虐待配偶与儿童和放火等暴力犯罪。近年来的统计表明,各种暴力犯罪几乎无例外地呈上升趋势。以杀人为例,近几年平均每年在美国发生的杀人案约为22,000起,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年中有一万个人里就有一人被暴力杀人致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  相似文献   

6.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2,(16):177+185
暴力犯罪不仅危害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以近三年我区暴力犯罪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剖析暴力犯罪所具有的特点、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社会中恋爱暴力的普遍存在,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但与国际社会的视角不一致的是,恋爱暴力对我国来说依然是一新生事物,社会各界对婚姻暴力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恋爱暴力.但近些年来恶性恋爱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大对恋爱暴力的研究,制定防范恋爱暴力犯罪的对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暴力犯罪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是死刑研究的典型样本.在"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司法实践如何适用摹力犯罪的死刑就成为重要课题.通过对目前司法实践关于暴力犯罪死刑判例的统计量化和实证分析,不仅明晰了暴力犯罪适用死刑的现实状况,而且还在于探求与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相关的犯罪人、犯罪行为和被害人等影响因素,以期为刑事司法中暴力犯罪的死刑适用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暴力犯罪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在城市又表现出了与农村不同的发展趋势 :一是城市暴力犯罪严重化 ,二是城市暴力犯罪智能化 ,三是城市暴力犯罪多样化 ,四是城市暴力犯罪流动化。对此 ,政法部门 ,特别是公安机关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打击城市暴力犯罪的基本对策。主要是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防暴特警队伍 ;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健全暴力犯罪的信息网络和报警系统 ;配备先进的武器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相似文献   

10.
暴力犯罪是对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犯罪类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的暴力犯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对影响暴力犯罪相关因素的分析,本文作者预测上海市近期暴力犯罪案件仍将增长,远期可能形成高位平台,而暴力犯罪的类型、作案手段与方法等将呈现多样化.为此,必须有效控制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协调、全面发展,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强化警察在打击和控制暴力犯罪中的职能作用,研究制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刑事政策,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吴堃 《法制与社会》2013,(2):260-262
大学校园暴力犯罪是目前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之开展广泛深入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以社会学的角度从大学校园暴力犯罪的影响及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大学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解读其发生的原因,并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非暴力犯罪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暴力犯罪死刑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命题。经过分析,可以得知,暴力犯罪死刑具有典型性、有限性以及终极性,因而充分地反映出死刑制度在刑法典中的最终命运。推动全面废止暴力犯罪死刑,才能使得死刑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通过独生子女犯与非独生子女犯的比较,发现二者共性与差异并存。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的文化程度在低水平中略高于非独生子女犯,捕前无业、财产犯罪、初偶犯居多;成年犯的犯罪类型较复杂、长性犯多;独生子女犯与非独生子女犯、独生子女犯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人格因素不多,但不显著的差异较多。多数罪犯对罪行的归因和法律惩罚的态度正确;明确以合理的手段满足需要;有改恶从善的信心;抗御诱惑和延迟满足的能力独生子女犯较非独生子女犯弱;对管教干警和改造对策的态度未成年犯与成年犯有差异。改造对策包括法律和心理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暴力犯罪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亚刚 《现代法学》2001,23(6):138-142
本文认为我国理论上对于暴力犯罪的界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对暴力犯罪的界定 ,重要的并不在于刑法分则条文本身是否明文规定以暴力为犯罪构成要件 ,而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采取的是否为暴力行为。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暴力犯罪”的范围以及“暴力”的内涵予以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几种法律明文规定的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5.
黄春建 《法制与社会》2012,(17):295-296
当今社会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且呈现出新趋势.对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暴力文化为青少年进行暴力犯罪提供了诱发氛围,价值取向、技术支持和模仿范本.探讨研究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文化的相关性,有利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遏制暴力文化的泛滥,以达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对青少年及暴力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这四个方面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通常具有犯罪的预谋性、发案的突然性,危害的连续性和拒捕的凶残性特点,且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对参与处置行动的人民警察构成巨大的威胁。人民警察在处置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行动时,往往由于情况未明、准备仓促,过分轻敌、心存侥幸等导致较大伤亡。因此,我们在处置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行动时,必须吸取近年来处置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时种种血的教训,紧紧围绕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根据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不同特点,立足于现有武器装备和当地的实际,多措并举,依法制止严重暴力犯罪,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努力提高公安机关处置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总结了发生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未成年人群体性暴力犯罪的总体特点、犯罪类型以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意见,以期能为有效地治理未成年人群体性暴力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晶  孙锴 《法制与社会》2012,(27):290-291
中国社会转型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各种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严重影响的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社会转型期,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的急剧增加尤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只有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控制才能有效的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钢 《法制与社会》2010,(26):267-268,270
严重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使用危害性极大的犯罪工具和强暴手段或危险方法,对公民人身、公私财产和公共安全,具有严重威胁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一些刑事犯罪的总称。本文在此就严重暴力犯罪的现状及预防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