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人民调解条例》于2007年12月19日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全面正确贯彻落实条例的各项规定,对于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对于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法制教育宣传功能,促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创造发展起来的一项司法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并在“大调解”机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人民调解制度与公正、效率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果任由这些趋势不断增加,将会对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要找到相应的对策,推动人民调解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2012,(3):14-15
如何理解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 《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应理解为,当事人之间依法订立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对双方当事人行为的约束及限定,也就是说,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执行协议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22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杭州市人民调解条例》新闻发布会。受吴爱英部长的委托,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副司长姜爱东、处长李冰应邀出席会议,对《杭州市人民调解条例》的颁布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享有"东方一枝花"美誉的人民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新闻办10月27日发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内涵以及继续完善的目标方向,展示了新中国立法成就。在介绍人民调解制度时指出: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就导致很多员工遭受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劫"。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于"铁饭碗"的误解,使得不少企业感到恐慌。为了消除误解,实施条例将分散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条中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3种情形作了归纳,同样,实施条例将分散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三十九、四十、四十一条中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4种情形作了归纳,这些规定有利于澄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铁饭碗"、"终身制"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9.
法律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松 《行政与法》2007,1(3):17-18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不公多与法律制度不公有关。完善法律制度,保证立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实现以体现公正价值,体现民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的良法之治。同时还应该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巴州司法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工作原则,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排查走在化解前,化解走在激化前,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坚持定期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落实纠纷案件汇总分流制度、应急处理制度、限时包案制度,及时掌握矛盾纠纷信息,以“四防”为重点,确保实现“四不”目标,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张藤青 《中国司法》2008,(8):107-109
日前,司法部法规司、基层工作指导司联合在上海召开《人民调解法》立法研讨会,全国11个省(市、区)司法厅(局)的有关人员出席会议并就如何界定新时期人民调解组织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如何界定新时期人民调解制度的适用领域和调解纠纷的范围等10个问题展开研讨。通过对《人民调解法》立法中一些热点问题的深入讨论,厘清了一些基本概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人民调解法》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调解程序、经费保障、调解协议、效力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依法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为帮助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人民调解员更好地学习、理解、贯彻《人民调解法》,全面了解《人民调解法》的基本内容,深刻领会法律精神,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发展,本刊从第4期开始,设置法律·规章解读专栏,以《人民调解法》为依据,结合人民调解工作相关规章和实践成功做法,对《人民调解法》进行释义和解读,以期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读你,《人民调解》,偏偏喜欢你的儒雅。打开《人民调解》,淡淡的油墨清香让人心旷神怡。翻开《人民调解》,细腻的情感沁人心脾。隽永的文笔。叫人似掬似撒:时时变幻着一个个智慧的哲理.处处氤氲出一层层深邃的意境.儒雅是一泓内涵。儒雅是一种超俗.每一回详读。如同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每一次品读.仿佛在和一位长者沟通.  相似文献   

14.
郝赤勇 《中国法律》2010,(6):2-5,58-62
人民调解植根于“息诉止讼”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现代人民调解制度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陈维生 《江淮法治》2010,(21):38-39
集体合同制度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的调整用人单位和职工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该制度以其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独特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2008,(2):33-3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和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做出新贡献,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为此,陕西省司法厅全面分析全省人民调解工作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2012,(1):15-16
调解不成的救济方式有哪些? 《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19.
人民调解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在当事人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公序良俗,通过说服教育,耐心疏导,帮助纠纷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从而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性自治活动。人民调解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调解的传统,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2011,(6):36-37
司法行政部门和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职责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何不同?按照《人民调解法》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市、自治县及市辖区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