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公务员灰色收入已经成为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公务员灰色收入的概念在理论上和法律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其产生的社会危害相比其他灰色收入更大。本文在分析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对解决这一难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丽 《法制与社会》2011,(12):155-156
中国传统语境中的"官员"在法治国语境中称谓"公务员",公务员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因此,其法律意识的强弱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直接的影响力。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民主的发展,不断曝光的"官人雷话集"表明:中国公务员法律意识处于虚无状态的困境:权力至上,漠视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减少官员雷话就得追本溯源,加强依法行政法律意识是当务之急,而且应该找到一个标本兼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如何充分激发公务员的潜能,发挥公务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成为我国目前迫切而又现实的问题,而其则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保证的。但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仍普遍存在,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务员角色冲突问题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是一个承担着多重角色的特殊职业群体,在他们的行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角色冲突,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以及等级分明的官僚制度的角度对公务员角色冲突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应对公务员角色冲突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我国的政府改革面临更大和更为紧迫的压力。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目标客观上要求我们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务实、廉洁的行政公务员队伍。如何架构一整套激励广大公务员亟思进取、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机制,对于实现入世后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定位至关重要。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论述我国构建公务员激励机制所应坚持的理论原则、模式选择,以适应入世后建构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冯加严 《法制与社会》2011,(11):149-151
现行《公务员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关于公务员兼职的规定存在着公务员可以兼职的条件不明、可以兼职的范围不明、有权批准的机关不明、批准的具体程序不明等问题,致使在现实适用中歧义丛生,难以执行。公务员兼职屡禁不止,除了规定本身存在的问题外,还有对兼职公务员处罚力度不够以及公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等原因,应当制定公务员兼职实施细则,加大对公务员违规兼职处罚力度,尽早出台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方能减弱公务员违规兼职的欲望,进而减少公务员违规兼职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务员培训旨在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改善其素质结构,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和岗位规范的要求协调一致,以大大提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中国政府于1993年8月14日正式签署颁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这是中国政府公务员管理的第一个基本行政法规。该条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但从中国公务员培训现状来看,与国外一些先进的做法尚有较大差距,亟待加强和完善。文章在对英、美、法、苏等国公务员培训情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就中国政府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化,学习型政府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方向。公务员是政府机关中集合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务员队伍学习能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执政能力是创建学习型政府中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已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公务员队伍建设是国家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吉林省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省情实际提出了加强吉林省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是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执行者,在管理公共事务中代表着政府形象。公务员所展示的职业道德水准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要提升公务员的道德修养,更要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和规制。本文从完善机制、法制、监督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侯雷 《行政与法》2006,(10):32-34
公务员精神来源于公务员制度的本质规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决定了中国公务员精神与西方公务员精神既有相同之处,又在“政治中立”这一点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务员精神的内涵也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务员精神体现了公务员制度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精神和时代精神。当前最为迫切的就是以个人自律、组织教育、制度控制、环境制约等为主要途径,从精神、制度与方法的有机结合上促使每个公务员真正成为“公务员精神”的实践者和体现者。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薪酬作为公务员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既可以影响到公务员的廉洁奉公和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政府工作效率,也可以在全社会分配中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但在公务员薪酬水平变动过程中,"公务员薪酬乱象"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公务员薪酬乱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公务员薪酬乱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法的理念与中国民法典制定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振国 《河北法学》2005,23(8):13-19
民法的理念是民法典的灵魂,一部好的民法典,必须深蕴着完美的民法理念,而完美的民法理念及运行又建立在适合民法存在的社会基础之上。但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礼治社会”、“乡土社会”的特点,以及建国后形成的社会主体一元化、权利结构国家化、社会关系身份化的社会结构特征,目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制度建设。因此,在制定我国民法典的过程中,必须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基础与观念进行再造与更新,应逐步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中国民法典的制定至少要同这种社会基础再造与观念更新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发 《行政与法》2006,(10):28-31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以及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健全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已势在必行。笔者在分析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了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改革的一些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及其理念——市民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个历时性的概念。它经历了等同于政治社会,与国家/政治社会相分野,区分于国家、经济的文化领域等几个时期。各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即市民社会的理念。由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理念—市民法的理念—市民法这一线索可看出,市民社会及其理念对市民法及理念起着基础作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应吸纳西方市民法固有品格,进而推动市民法及其理念在中国的根植。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务员考核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正宇 《行政与法》2006,(11):51-54
随着政府目标责任制的实行,政府绩效评估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政府绩效是由公务员创造的,因此,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对公务员考核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来看,简化程序、促进诉讼、加快审判一直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在此过程中,德国的民事速裁程序制度也逐渐形成、完善并呈现出鲜明特色。深入、系统地研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与理论思想,对于构建我国的民事速裁程序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素质现状与提高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建立,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已迫在眉睫。本文采用冰山理论、胜任素质理论等方法,从公务员十个基本素质入手,对吉林省政府机关部分公务员进行了问卷及测试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旨在探索和创新公务员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   总被引:104,自引:0,他引:104  
谢海定 《法学研究》2004,26(2):17-34
中国民间组织存在严重的合法律性问题,一方面,占总数80%以上的民间组织属于“非法存在”,另一方面,经过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也存在内部管理不善、财务混乱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从法律角度考察,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直接地由执法部门的执法不能导致,归根结底由立法不当产生。现行的民间组织法规体系严重缺乏实效,处于正当性与合法律性均不足的困境中。解决民间组织的现实问题,需要尽快制定《民间组织法》,推进管理制度变革,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型管理。  相似文献   

20.
郭振杰 《河北法学》2004,22(6):31-35
在简单清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现实表现后,列举和分析了我国制定民法典背后的原因,并在深刻探讨我国当前的现实社会法律背景基础上,对我国民法法典化提出质疑,得出目前我国尚不存在民法法典化的厚重可靠的社会、学术和政治条件根基这一结论,在此结论下,提出法律界人士当前的历史任务,是摒弃民法典的神化功能,真正面对当今中国亟需解决的法学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促进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律体制在实践中的有效和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