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宏观计划指导下的劳动力市场。在实施有计划劳动力市场目标模式尚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试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1.为有计划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2.努力为目标模式创立必要的社会心理环境;3.实行劳动合同制;4.开辟劳动力流动市场;5.建立和完善调节劳动力的经济机制;6.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计划调节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和数量正在逐年发生变化。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到本乡镇企业的流动,以及省际之间的流动对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或者政策上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我们现在对生产要素的流动还是有限制的。劳动力就是一大生产要素。经济学里面讲,劳动力流动可以带来地区间的均等化。而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4.
莫荣 《中国法律》2006,(6):30-31,94-96
农民工流动就业催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同时。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就业对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特别是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主要是人力资本障碍、就业市场不完善和社会保障缺乏。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对华北一个村庄改革开放后近20年的农村人口流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村中的人口流动并不单纯是向外流动,而是表现为有出有进的双向流动,通过了解村中外来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状况,发现地区发展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也存在分层性-人们的就业愿望和选择能力是有层次性差异的。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农民较之经济水平较低地区的农民就业要求高一些、选择就业的范围大一些。而由于血缘与地缘关系的存在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劳动力就业市场又是分割的。两种方向的人口流动互相影响,共同推动村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问题】作为非移民国家,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边门"渠道接收非熟练技能外籍劳动者。虽然政府在设置这些渠道时强调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但伴随外籍劳动者规模的扩大,其权益问题却日渐凸显。如何解释这种政策偏差的形成?【方法】论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日本外籍劳动者政策的言辞、输出和结果进行区分和对照,界定政策偏差;并以日系人劳动者和中国技能实习生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移民体制和劳动力市场两个维度研究政策执行的社会嵌入导致政策偏差的机制。【发现】日本政府在设置"边门"渠道的同时主要依托商业化的力量管理非熟练技能外籍劳动者的跨国流动,这些劳动者进入日本后成为日渐弹性化的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政策执行的这两方面社会嵌入推动了非熟练技能外籍劳动者数量的增加,但却导致这些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受到限制,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也很难得到提升。【结论】论文从理论上指出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劳工移民政策面临劳工跨国流动的"商品化"和劳动力市场弹性化的结构性限制。论文也指出了日本政府在改革外籍劳动者管理体制的同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过程中,存在不安定因素的不只是城市,农村也同样存在隐患.表面上看来,似乎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离乡而纠纷也随之减少,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依靠劳动力的投入以弥补初期资本稀缺的短板,其背后是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供给。正是通过廉价的劳动力供给,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但30多年过去了,随着人口不断的老龄化,中国正在失去这一最大的优势。根据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度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  相似文献   

10.
白海英 《政府法制》2010,(17):48-49
一、劳动合同基本理论及其特殊性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劳动关系必须以合同作为其法律形式,为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相互选择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自由流动提供法律条件。该合同在西方国家称之“雇佣合同”或“雇佣契约”,我国则冠以“劳动合同”之名称。  相似文献   

11.
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中国经济转型30年》一书。该书主编蔡昉指出,由于户籍制度仍然执行着分割城乡居民的职能,改革没有完成,劳动力流动、人口迁移仍存在制度性障  相似文献   

12.
就业稳定性下降是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个体收入的持续增长,并妨碍企业的稳定生产.从劳动关系的视角分析影响就业流动意向主要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当前工作流动频率较高的原因并非劳动者身份、年龄、教育水平等个体因素,而主要是工资福利待遇低下、员工的主体地位未受重视等劳动关系方面的因素,而根植于劳动力市场制度而导致的劳动关系扭曲的症结在于,仅仅依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因而,必须从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角度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并实施以“一个基点、三大支撑体系”为主的公共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松江,对于外来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有“四个一”的思路: 形成一个共识——摒弃歧视性管理手段,开展市民化、人性化管理和服务; 抓住一个重点——以集中居住为抓手,从治安管理入手,加强服务和管理; 规范一个制度——严格执行外来劳动力用工制度,规范外来劳工的使用和管理; 把住一个源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实行源头性控制,将地区外来人员群体的规模、构成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内。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基本情况和特点四川省是劳动力资源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截至2006年,全省8760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6970万,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人员1637万,进城务工人员1307万人(其中跨省农民工600万人),占全国流动就业总数的13.3%左右。总结近几年我省农民工基本状况,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从外出务工就业方式看:随着“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的开展,农民工有组织外出、有目的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但还未达到外出务工就业主渠道地位。目前,依靠亲缘、人缘和地缘关系自助化外出务工的占58%,通过政府部门、企业和中介机构组织外出务工的占35%,…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年来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讨论,较多关注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以及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较少关注已经完成行业转移的农民面临怎样的社会环境,“农民工”谤种就业模式具有低地位职业、低技术劳动、流动就业这三个基本特征,氏地位主要形成于先赋的原因;劳动素质低和社会网支持差是低技术劳动的原因;家庭经济选择是就业流动性大的原因。“农民工”就业模式将成为一种持续存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是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新课题,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当前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范湘凌 《政法学刊》2007,24(5):66-71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尚处初级发育阶段,难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之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促进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发挥其配置劳动资源的作用,成为中国劳动法制的当务之急。在开放的社会和世界性的经济环境下,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观念来研究和探讨劳动力市场监管法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商务与法律》2004,(5):41-42
2004年12月15日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对对外职业中介机构实施年审制度,用以维护我国境外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据统汁,2003年末我国流动到国外的劳动力和就业的人数为52.5万人。但也出现不少非法中介机构利用虚假信息欺骗出国务工人员的事件,为此劳动保障部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对外中介机构的项目审批中要严格审批条件,保证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资质.并对中介机构实行年审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9.
河南作为农业人口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也居全国首位。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通过加大对现有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来"稳就业";培育河南新的经济实体,扩大河南自身消化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发展适合当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吸纳力;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等措施,能有效的实现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0.
韩美菊 《行政与法》2007,(11):62-63
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治本之策。因此,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农民职业教育、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和学习的机制是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之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