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其特定的“工作圈”外,还有其特定的“生活圈”、“社会圈”和“家庭圈”,而在这“三个圈”里的表现,往往由于远离单位同志的监督和自我角色的变化,不同于在“工作圈”中的表现,而这时的表现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其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生活作风、工作能力等等。如何全面认识、正确评价领导干部,既考察在“工作圈”中的真实情况,又考察出在“三个圈”中的真实情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考察领导干部的“三个圈”,从时空上看,几乎包罗了八小时以外的所有活动,具…  相似文献   

2.
“发达”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字,诸如经济的增长速度、人均收入多少.更主要是表现在人们的观感和感受上,“发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淡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直接影响和危害政府形象、政府威信的首推腐败。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就我国腐败官员的情况来看,在生活中有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赌博嫖娼等表现;在工作中有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徇私枉法等表现。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的集中表现就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他们或是以“收费”、“摊派”、“提成”、“回扣”、“索要”、“卡拿”、“罚没”等方式直接收取租金,或是以“公款吃喝玩购”、以“私费公报”等公款消费行为间接获取租金。腐败愈演愈烈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公职人员主…  相似文献   

4.
《广东党史》2011,(10):24-24
干部庸懒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群众意见大、整治难度大、不良影响大的顽疾。笔者在为庸懒干部“把脉”后认为,这个群体按“发病症状”来区分可以划成三类:一类是“不想干”的干部,主要表现为懒。“病因”主要是宗旨意识淡化、无理想无追求无工作压力,缺少绩效激励。第二类是“干不了”的干部,主要表现为庸。“病因”主要是自身素质不高、水平有...  相似文献   

5.
所谓“贸然履新”是指一些领导者在走马上任、履行新职务之际表现出的信日开河、轻举妄动现象。这是领导活动中的一种病态现象。它不仅会严重损害领导者的自身形象,还会给当地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拟就其主要表现及危害、成因和克服办法略作探讨。一、“贸然回新”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第一,下车伊始,妄加评说。有些领导者在踌躇满志地走马上任之时,因得志而得意,往往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以下“症状”:一是说自己,夸夸其谈。到新单位走马上任之后,在不同场合眉飞色舞地将自己的“非凡履历”广而告之,夸耀自己过去如何如何,在那里时怎么怎…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2,(1):60-61
周敬青在第11期的《小康》上,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党内潜规则潜伏在党组织的运行全过程。如:党的意识形态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有,理想信念的“不认主义认实惠”潜规则、政党认同的“不认组织认个人”潜规则等;党内决策和执行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有,“百鸟朝凤”式只唯上不唯下型决策潜规则、“现实利益算计”的“玩程序”型决策潜规则、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潜规则等;  相似文献   

7.
执政文化,是执政阶级或政党凭借国家政权推行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制度规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方面为主要着眼点。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客观上对孕育于其中的、包括执政文化在内的各种要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执政文化而言,这种要求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在精神文化方面表现为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向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细化;在制度文化方面表现为“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为人民谋利益”宗旨在新时期制度层面的体现;在行为文化方面表现为在抵御风险、拒腐防变中彰显“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造就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做到全面监督,特别是强化对其“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一、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违法违纪的主要表现   第一,“灰色收入”的主要渠道是在“八小时以外”。从领导干部的“灰色收入”来源来看,主要集中在逢年过节、生病住院、婚丧嫁娶、住房装修、出国出境、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而言,“四风”表现重点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关键在于解决“信仰”和“责任”问题,落脚点是勇挑历史重担,培养和造就时代所需人才,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小发点在于心中真正装着师生,行动真正体现务实。  相似文献   

10.
春天的故事     
王佑贵 《学习导报》2011,(14):19-19
我们这辈人特别感谢小平同志。为什么?我们上山下乡在“修地球”的时候,可以说快要绝望了,一点着落也没有。这个时候,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了,提出了“有错既往不咎”和“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个人表现”。当时我们在老家湖南郴州农村七年多,表现那么好,可以上大学了,但这个机会就是小平主持工作时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党内脱离群众现象的集中表现。清除“四风”,才能清风拂面。如何反“四风”?不妨对照老一辈革命家的作为,照照镜子,正正衣冠。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任务,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这使我们想起了当“班长”与当“家长”的话题。当前,在一些领导班子的“一把手”身上,存在着当“家长”的现象,有的有时甚至还非常严重,常常表现为在言论上是“我说了算”,“我是当家的,出了问题我负责”。表现在具体工作上是独断专行,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违背集体决定,自行其是,擅自行动,唯我独尊,搞家天下、裙带风,团团伙伙,等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把手”不当“家长”才能当好“…  相似文献   

13.
一、加深认识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何谓“经济”,在中国古代,有“经国济民”之意,现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活动;也是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基础。何谓“政治”,列宁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的政治,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归根到底,政治是由经济决定的,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我们从政治和经济的基本内涵上可以看到,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一定阶段上,任何一个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都表现为同国家政机紧密相联的政治;这种政治的反作用,集中地表现在对建立、巩固和…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纪委目前发出通知,指出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有的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儿”“兄弟”,破坏了党内民主,损害了公仆形象。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于清海 《发展论坛》2002,(4):20-20,24
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因为,党的群众路线既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集中表现,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途径。一、党的群众路线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唐剑锋 《实践》2013,(9):55
党中央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三观”,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党的形象和战斗力的反映。
  领导干部是否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直接表现在思想上、作风上、世界观上,因此人民群众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感受到。在这“三观”上,谁都无法作假掩饰自己:你是什么人,就会有什么表现;你有什么思想,就会做出什么选择。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像一块试金石,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金子、成色是多少,都会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谢君 《新湘评论》2005,(2):35-35
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德育与智育“一长一短”不协调发展的现象。“一长一短”现象在学校教育中表现为“重分轻能”、“重理轻文”、“重智轻德”,解决这种现象,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向贤彪 《学习导报》2010,(23):31-31
大干世界,“争”是常态。翱翔的雁阵,飞弃的瀑布,追逐的云彩,拔节的禾苗,无不在“争”中表现自我、绽放美丽。与自然界的“争”相比,人类赋予“争”以更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以,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也有各行备业的争一流、争上游。  相似文献   

19.
会风是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会风不正一直是国人深恶痛绝的焦点问题,也是屡次整改效果不明显的顽症之一。会风不正,主要表现为“滥”、“乱”、“长”、“空”、“玩”等。新一年,我们学习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应从坚决整治不良会风起步,切实填平“会海”,消除“会害”。对此,笔者献策如下。  相似文献   

20.
“知止”观念和“忠恕”行仁之道,表现了儒家对自我认同、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及个体人格教养的独特理解。“回到你自己”是“知止”的根本义。知止展开为三重意义:回归自然、回向历史与成德知本。忠恕之道就是从最切己的欲望、要求和意愿出发,通过推己及人的践履工夫,达到于内外、人己、物我的一体相通,即“仁”的境界。忠恕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统一、限制性与沟通性的统一,是不可以做“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的积极表述的。儒家论人格教养,特重“独”、“诚”的观念,“独”表征人格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同时又是向着他人和世界的一个完全的敞开性;“诚”则标志人性的完成,表现为一个转化实存和“形善于外”的工夫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