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女士手里拿着广州市教委主任批的一张条子到广州的一家名牌小学为孩子联系上学时 ,被告之要填一份“自愿”捐资表 ,最低价码两万 ,也就是说 ,即使你有最硬的关系 ,要想择校上学 ,就得“自愿”捐助两万元。据了解 ,如果一般人的孩子要想上这所学校的话 ,至少要“自愿”捐助五六万元。城市中小学出现的“择校生”高收费现象 ,早已是老生常谈 ,每年各地政府都要下达文件三令五申不许择校 ,然而却收效甚微。近年来 ,随着有关教育产业化的话题升温 ,“择校风”也愈演愈烈 ,择校费水涨船高 ,但是在不少地方 ,为了掩人耳目 ,采取了越来越隐蔽的形…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我长期从事民主党派机关工作,常常碰到一些已加入党派或将要加入党派的同志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称为民主党派呢?”“为什么只能是八个民主党派呢?”我想,这是由于他们对我国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历史不太了解的缘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在1979年3月一次会上,提出了“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观点,他说:“统一战线,包括民族、宗教工作是一门科学,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摸到规律,有  相似文献   

3.
闲话名片     
启真 《民主》1999,(11)
我最早见到的名片是我父亲的。他为什么要印名片?我想我知道其原因。小学三年级寒假,先父带我回苏州老家探望祖母,有个老朋友宴请先父,我也随往。席间好几位客人都掏出一张小纸片给先父,先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真抱歉,我没印名片。”不久以后,先父就去印了一盒名片。我看这名片,除了姓名之外,只在左下角印了“江苏吴县”四个小字(当时苏州市叫吴县)。先父微笑着对我说:“名片上应该印头衔,我没  相似文献   

4.
有位老政工讲过这样一则以事寓理的小故事——有一个“饱汉”去做“饿汉”的思想工作,讲了这么几层道理:一是要正确对待“饱”和“饿”,树立以苦为乐的思想观念;二是要学会忍耐,在困境中要看到希望,面包总会有的;三是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按说,这几条道理讲得都不错,都很动听,可是,想象得出,“饿汉”们一定听不进去,“你说你的,我想我的”,甚至愈听愈腻烦,愈听愈反感。 “饱汉”的说教之所以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一等功臣盛其顺同志“后进变先进”事迹的思考,使人们从中受益不浅。我想,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当初盛其顺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吃亏的事不干”的后进战上呢?我以为作这样的思考也是有益的。盛其顺和他的同龄人一样,从小受正面的思想教育,热爱党,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但是,他所受的教育,是单色调的,有脱离实际、片面性的因素。比如说“共产党员”这个概念,“学校里学的,书本上讲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人后己的“完人”。于是,在这些孩子们的头脑里,就会形成共产党员个个都是尽善尽美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恰恰是他们的“先天不足”。因为实际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瞭望》1993,(35)
不是批评学校我儿子上学快两年了。其间,学校开了三次家长会。三次家长会都没有讲教育问题。第一次是希望家长多给学校办的印刷厂和修理厂联系“活”。第二次讲学校没钱买课桌,要请家长拿一部分钱。第三次家长会则是因为家长对交课桌费有意见,给大家再做做解释。校长诚恳地说:“我们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实  相似文献   

7.
孩子与金钱     
孩子是纯洁的天使,这是人们对孩子由衷的赞美。但最近听到一些有关孩子的怪事,却令我瞪目心惊。 怪事之一: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每带新颖玩具到学校,都能赚到一笔钱。同学想沾光玩一下,他就收费一二角,当起了“大老板”。 怪事之二:有客自东北来,谈到有些学校学生给班主任老师送礼成风。过年送挂历,生日送礼物,而且东西要送得多才“光荣”。 听到这些怪现象之余,忽然想到“中国小皇帝”之说。以“中国牌”的“小皇帝”形象地概括当今独生子女一代的特色,极有见地。  相似文献   

8.
这些日子,港城烟台象“炸了锅”似的,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几乎人人都在谈论着一个话题——住房改革。 在北京开往烟台的火车上。夜里,卧铺车厢已经熄灯,可我那两位“邻居”操着浓厚的胶东口音仍在“抬杠子”。“要咱说,这次房改可治了那些当官的了。过去,谁有权谁住大房,这下可好了。”“要你这么说,当官的都得和你住一样面积才行?”“想多住也行,得多拿钱呗!”“过去人家不也多缴了房租?!”“房租?那顶个么!一平方米才八分钱,还不如送个人情呢!” 我到烟台去,正是采访住房改革的。没想到,没容去“采”,情况已经上门了。  相似文献   

9.
误解     
远道退来一份陈稿。再大的作家,退稿都收到过,因此我毫不难为情。为了敝帚自珍起见,修修补补,拟收集子。一位女士见了说:这篇退稿还要什么,另写一篇新的吧。说得好轻松,“另写一篇新的”,要知道,我写文章跟生孩子差不多,也有一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想早点出生,也可能是早产儿,放在温箱里不知道活得下去活不下去。再往深处一想,那位女士可能存在一点误解,什么误解呢?即是说:会者不难,反正你学会写文章了,另写一篇就是了。这种误解,其实好多人都有。我有一位高龄朋友,天天洗冷水澡,却告诉我一个秘密:“几十年如一日,天天洗冷水澡,可逢到寒冬腊月,清早往冷水里跳,每次还要思想斗争。”这是大实话。“几十年如一日”,总可以说“会”了吧?可是“每次还要思想斗争”。写文章一样,哪怕是多老的作家学者,如果要写点  相似文献   

10.
一辆去天津的汽车突然在半路上抛锚了。司机急于要与天津联系,便向一位行人询问:这里离天津还有多远。那位行人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说“越走越近”了。司机听了这个回答心想:废话!谁还不知道越走越近,还用你说!然而又一想,这个回答虽然是所答非所问,但确是一句“山东大实话”。汽车朝天津开,当然是离天津越来越近。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越走越远”论者。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每个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还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什么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什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想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母弟妹 我叫周群,今年79岁.祖父是道县兴桥人,是普通农民,有十几亩田,省吃俭用送我父亲上学.父亲周谟,抗日时期报名参加国民党青年军,上前线抗日.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国民政府交通宪兵科当科长. 我1936年出生在江苏镇江.1949年,我已经13岁,这时,到处传说解放军要打过江来了,远方“隆隆”的炮声都听得见了.有一天,父亲突然神色慌张地从南京赶了回来,对我和母亲说:“共产党的军队要渡江了,政府乱作一团,我们得赶快跑.”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与政治”是唱了七八十年的老调子,但老调子并未唱完。因为直至今天,不仅仍有可唱之新内容,而且要唱得“字正腔圆”依旧殊非易事。正因老调,有人觉得厌烦,甚至反对将文学与政治挂钩。于是,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连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天然联系也想否定。其实,这都是以往极左路线实用主义处理文学与政治关系所造成的后遗症。对于“创作自由”,从内心而言,可以说,凡作家,无不心向往之。就拿几位仍健在的文学大师来说,七十年来,他们总希  相似文献   

14.
对“村官”不信任、不满意的一首民谣在农村流传:“镇上是他的爹,区上是他的爷,告到联合国,还得找他爷。十年帐目不公开,还说他廉洁,谁要敢炸刺,蹲你六个月。”所以,像集乐村这样想罢免“村官”的农民大有人在,但像集乐村这样成功行使罢免村的村子却非常罕见。集乐村的成功,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读《红楼梦》都想读明白,但有一位红学大师曾说过他的体会:“这部书越读越糊涂.”而另一位红学大师说:“这部书应越读越明白才对,怎么能说越读越糊涂呢?”对此该如何解释?笔者发表点个人拙见. 作者有意不让读者读明白.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就说:“故将真事隐去.”第七十八回中说:“太平不易之年,蓉桂竟芳之月……”作者说了一通,仍是“假语村言”,让你不知他写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发生的地点.而对下列问题也是糊涂不清.  相似文献   

16.
“说时容易做时难”。把理论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理论化,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非在备课时下苦功夫、花大气力不可。所以,我总结的第四句格言就是:“备课精益求精,讲课洒脱轻松。”只有精益求精地认真备课,对所要讲的问题都真正嚼烂吃透,方能在讲课时胸有成竹,得心应口。备课怎样才算是精益求精呢?我体会起码要做到“四熟”: (1)思想观点考虑成熟。就是把讲课内容中所有的思想观点,都从实际出发,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思考。想了正面想反面;想了历史想现实;想了此域想彼域;想了在逻辑上能否讲得通,还要想在…  相似文献   

17.
今年高考,我家两名考生全 都如愿以偿,考入理想 的学校。全家沉浸在喜 悦中,我高兴的同时想了很多:自 己因家境不允许,未能圆大学梦。 我的一双儿女因“文革”等原因, 根本不可能上大学。如今孙辈双双 进入高校就读,这是我家四世以来  相似文献   

18.
琼升 《瞭望》1995,(51)
你说我的事业一帆风顺?不不不……这些全是表面的,能有今天,我不知蜕了多少层皮.西盟县在云南西南部中缅边境,24个民族,72%是佤族.我出生在一个佤族小山村.母亲是个公社干部,父母打破不送女孩上学的习俗,送我上学.母亲常常对我说:我们佤族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没文化.还说,不管做什么,都要任劳任怨.这成了我以后做事的原则.在法院工作的7年中,我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每次休完56天产假,我就背着孩子上班——那会儿请不起保姆.许多工作需要下乡,有时一去就是10天半月,我又要强,从来不以孩子小为由不去.好几次,背着孩子走几十里山路去办案,太阳很毒,孩子中暑了,浑身热得烫手,吐了一路……现在想起来就揪心,幸好孩子的身体没落下什么毛病.  相似文献   

19.
加强国企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抓住三个关键,即:常问“我是谁”,常念“紧箍咒”,别碰“高压线”。常问“我是谁”就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飘飘然、昏昏然,明明白白做人,清清白白执政。周恩来总理曾要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缺欠,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好,不满意”的心理状态。用孔子的话讲,就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共产党人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常问“我是谁”,就是要时常告诫自己是一名党员,做人做事别辱没了党员…  相似文献   

20.
鲁人徙越     
春秋时期有一名鲁国人,身怀编织麻鞋的技艺,他的妻子会织白绢,他们想迁移到越国去谋生。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到越国去,一定会困厄的。”鲁国人听了,问什么原因,那个人说:“你编织的麻鞋是让人穿着走路的,可越国人都赤脚行走;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