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民事诉讼时效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规定权利人不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即丧失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换句话说,法律对主体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有时间限制的,超过一定的时间,法律不再保护。《民法通则》作出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既不是为了惩罚权利人剥夺他的诉讼权利,也不是为了鼓励义务人不履行义务,而是为了稳定社  相似文献   

2.
略论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刘培峰,任玉《民法通则》实施后,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正式建立。然而,仍有不少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司法实践中也无章可循。一、关于诉讼时效的效力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指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后果。对此,备国和地区大致有三种作法。1.权利消...  相似文献   

3.
《民法通则》实施后,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正式建立.然而,仍有不少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议,司法实践中仍无章可循之处.  相似文献   

4.
一、诉讼时效的性质 我们认为,诉讼时效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消灭时效,而是兼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的双重性质。即是说从权利人角度而言它是消灭时效,从义务人(占有人)角度而言,它则是一种取得时效。 人们之所以竭力否认将取得时效包括在诉讼时效之内,其理由不外有二:其一是,取得时效的规定有违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容易助长人们占有他人财产或公共财产的不正当欲望;其二是我国《通则》中未对取得时效作出明确规定。这两点实难成立。撇开取得时效所适用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这一立足点姑且不论,法律规定的取得时效一般都要求对他人财产公开善意的占有,且要持续经过一定期限。这不但不会引起鼓励人们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消极后果,而且还有利于促使不太稳定的经济关系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诉讼时效制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事法律制度。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初衷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交易的安全。由于法律规定尚不完,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中的某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引发了许多争议。为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性,立法时应注重分析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困境,进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发明 《政法学刊》2007,24(1):19-24
诉讼时效制度的正当化理由仅在于保护不应再履行义务的债务人。这本是德国民法早已解决的问题,但在我国却总结出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方便案件审理、利于物尽其用四大理由。有学者更夸张地列出减少纠纷、保护一般债务人、保护债权人、保护第三人、进行市场调节等项理由,并牵强地与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相联系。诉讼时效制度正当化理由的原理还包括其必然性根源和负面性影响等内容。这些原理对审判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昌达 《法制与社会》2014,(34):37-38,46
本文尝试从诉讼时效制度的起源入手,简要阐述民事时效的历史沿革,分析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立法缺陷。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对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及道德因素对诉讼时效制度运行的规制和影响等,从诉讼时效适用客体、诉讼时效完成障碍制度方面对其立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诉讼举证时效制度之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陈思贤 《中国律师》2005,(10):78-80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由于尊重现存秩序,有利于促进经济秩序的正常进行,因而自罗马法以来一直为世界各国民法普遍承认。我国1987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通则》设专章(第七章)规定了这一制度。长期以来,诉讼时效制度在调整民事法律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注意到,《民法通则》第七章仅规定了七条,过于原则、疏简,很多具体问题规定不完善、不明确,甚至不合理,如诉讼时效的效力就没有明确,导致诉讼时效制度中的很多问题在理论上、实务中均出现了不应有的混乱,影响了立法和司法的公信效力。本文试从诉讼时效效力的基本理论着手,重点针对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一、诉讼时效的客体(一)诉讼时效的客体为请求权诉讼时效的客体即一定事实状态因时间经过的作用而丧失的权利。哪些权利应适用诉讼时效,现行法律不曾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人们普遍认为除法律明文规定不受诉讼时效期间限制以外,要求保护自己民事权利的,均应在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逾期不受法律保护。这种认识导致了诉讼时效的运用范围过于宽泛这一不合理现象。综观各种民法理论及立法实践,皆未将范围广泛种类繁多的民事权利笼统地、不加区分地作为诉讼时效的客体。主要有四种主张及立法例:(1)主张债权,如瑞士债务法;(2)主张债权和除所有权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制度.施行三年来,这一规定显示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它使当事人逐渐明白了自己在诉讼中的地位,也使人民法院走出了替当事人收集调查证据的泥沼,审判效率大大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案件不断出现,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争议案件越来越多,我国现行的民事调解制度,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本文拟就我国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阎峥 《法制与社会》2010,(22):62-62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作为程序公正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诉讼整体公正的重要保障,但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却存在着许多立法与实践的缺陷。本文从回避制度的价值入手,主要分析了其立法与司法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阶段,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有一定的缺陷,但最主要集中在《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奈。另外,一些其他问题,如法院整体回避、律师回避、诉讼代理人的回避请求权、当事人时审判人员信息的知悉等,都是完善立法必须弥补的地方。本文指出在法制中国完善民事回避制度,不仅要依靠立法手段,更要从根本上提高审判人员的回避意识,从而保证司法公平公正,让正义以看得见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
李利军  李艳丽 《河北法学》2001,19(6):144-145
确保公平正义.兼顾诉讼经济.是一国审级制度应当遵从的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再审率连年上升.终审判决的严肃性受到严重挑战,不利于诉讼经济。鉴于再审程序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足.建议拓展审级,有条件她实施三审终审制。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法治国家,"接受审判"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要实现这一基本权利,让普通民众真正接近正义或者真正享受司法福利,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树立正确的诉讼收费观;诉讼费用立法权收归人大;扩大法定民事诉讼费用的范围;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健全救助体系;建立诉讼费用保险制度;加强对诉讼费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反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中对反诉制度都有相应的一些规定。但由于法的阶级本质不同,或者由于国情的不一样,规定的具体内容也各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对回避的主体和适用条件、回避的启动、回避的决定和回避的审查及其效力等做出了较为完整的规定,使得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本文就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案件不断出现,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争议案件越来越多,我国现行的民事调解制度,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本文拟就我国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陈帅 《法制与社会》2010,(34):65-65
调解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机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被视为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从理论上论证民事诉讼调解在纠纷解决中的司法价值功能,通过分析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现实情况,针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诉讼调解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