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秋实 《理论月刊》2000,(12):31-32
文化建设对社会稳定具有特殊的作用,表现在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最终决定社会主导型价值观,调适人们的心理,整合人们的心灵,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使人们抵御心头的迷误,摆脱歪理邪说的精神控制,促进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姚思陟 《求索》2010,(3):223-225
宋代市民文化的社会共识是指在宋代三百余年间,生活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及个体共同拥有的先验的文化生活的价值观念和共同对市民文化功能认可的一致性。在社会生活的层面形成对市民文化的社会共识,是宋代社会的社会共同体开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成功举措。市民文化社会共识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宋代社会,特别是下层社会思想的解放,推动了宋代社会综合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宋代上层封建统治阶级与下层社会被统治阶级的妥协和融通,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中相对的克服了,或减弱了封建统治阶级狭隘的个人主义意识与行为,也相对的克服了下层劳动者阶级“无欲净植,静虚无争”的封闭状态。在宋代社会,统治者利用市民文化的社会共识作用协调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使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300余年,上下信而多仁恩,保持着社会运行相对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责任应成为政府担负的重要责任。文章认为,文化责任是政府在行使职能与服务中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并由此体现和形成的文化价值与理念、文化形象与导向,通过文化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形成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生产力。政府的文化责任对社会是一种指示和标志性的行为,它与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形成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武菊芳  李文廷 《前沿》2012,(14):130-131
慈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高度注重慈善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公众道德素质,调节人际关系,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稳定和谐,从而实现社会良性运行与科学发展.通过将政府支持与规范媒体、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协同,企业及全民参与相互结合,共同形成合力之途径,营造整个社会浓郁的慈善氛围,进而使慈善文化深入人心,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方飞  吴汉华  张艺琦 《思想战线》2013,(Z1):187-190
和谐文化,是崇尚以和谐为内涵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想文化体系。推进和谐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创新和传播;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出现了城、村分化趋势,城市和谐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形成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我国农村群众众多,研究和谐文化在农村的发展和传播现状,基于文化传播学的有关理论背景提出建设性的思路与发展建议,不仅能促进农村和谐文化发展与繁荣,而且也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智力支持,稳定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晓华 《长白学刊》2006,1(6):94-95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形成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的历史洪流,空前传播和传递了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造就了合格的政治社会成员,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稳定。回顾这段历史,总结相关经验,对促进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牟昱苍 《前沿》2010,(24):84-86
加强民族地区稳定,对于构建和谐青海,促进青海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我省民族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使促进民族和谐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提出了推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交礼仪文化继承了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传统,同时又积极结合美国的现实与实践,创新发展而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实用主义社交礼仪文化,体现着平等宽容、诚信率真和简捷实用,在促进美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美国社交礼仪文化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汲取美国社交礼仪文化的合理性元素,努力探索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的现代文明社交方式,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提升社会各阶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红杰 《长白学刊》2007,(4):135-137
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谐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干调整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建设和谐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外先进文化,创新社会道德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功能论者认为教育传承对于民族村寨文化传承具有社会高度的整合与稳定作用,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持、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及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在维持社会结构稳定与族裔文化续存中的关联性。法人类学对民族村寨文化教育传承的解释包含了民族村寨文化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系统分析,这种集情境逻辑、解释和说明为一体的研究体系对情境化下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开放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