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表     
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贾庆林 《黄埔》2012,(1):1-1
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由之路。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主张通过两岸协商谈判,逐步解决彼此间的问题,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海协会成立20年来,认真贯彻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通过与台湾海基会开展协商,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6月中旬,祖国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北京重启中断近10年之久的两岸协商谈判,双方就两岸周末包机和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项议题达成协议。两岸制度性协商机制重新建立,预示着两岸关系进入全新时代。但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变数与障碍依然存在,两岸关系发展道路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两会制度化协商自恢复以来,至今近3年。协商取得了举世关注的重大的成果,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特别是2010年6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识,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构成了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人报告中指出,“希单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这是中共中央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的三大政治愿景与目标。  相似文献   

6.
祝志男 《人民论坛》2010,(11):30-31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大陆自身的不断强大与对台政策的正确是首要条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议的签署是关键因素;两岸交流、民间往来日益频繁是民意基础与有效途径;"两会"制度化协商的深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两岸关系向着和平发展是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刘红 《台声》2008,(10):10-12
当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有利于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因素在继续增长,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主题,“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成为两岸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8.
《统一论坛》2006,(3):1-3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两岸同胞在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推动下,积极开展交流交往,“两会”制度化协商成果丰硕,签署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共同发展的协议,两岸交往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时期。最近,我们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京台交流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牛有成。在谈到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时,牛有成说,在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12·31”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六点重要主张指出,两岸要“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提出了探讨两岸政治关系和军事安全问题的新主张,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展示了我们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善意、诚意和决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20日国民党在台重新执政,迄今已近周年。一年来,两岸双方抓住机遇,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使两岸关系呈现出共识增加,交流频繁,制度性协商谈判成效明显,和平发展态势逐渐稳固的良好局面。尽管这种局面还面临着各种挑战与阻力,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像扬帆竞发的航船,一路高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其前进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重要标志,现阶段海峡两岸仍然难以商签和平协议。两岸和平协议实质上是国家统一前的过渡性协议,“一中框架”是其政治前提。海峡两岸的认知差异应当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获得合情合理的解决,采取灵活方式,循序渐进地解决相关问题,包括程序性问题与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一方面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就是两岸共同责任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是下一阶段两岸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4.
声音     
“今天,两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尚且能够通过协商谈判化解矛盾、解决争端、开展合作,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更应该这样做,而且应该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座谈会上,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新的一年开始,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继续推进,两会制度化协商取得了新的成果,两岸民问交流呈现出新的高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的互利双赢日见成效,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本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真诚愿望,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这一新的理念,反映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大势,代表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7.
陈勤浩 《台声》2011,(12):67-67
近年来,如何探索两岸和平问题的协商对话路径,已逐渐成为两岸学术界和政界讨论的话题。2009年10月2日,国民党籍民意代表蒋孝严在台民意机构施政总质询时,就提出建立“两岸和平促进委员会”的概念,得到台“行政院”院长吴敦义的正而吲应:“完全同意应维持长期和平及稳定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2013年一季度两岸关系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全面推进的良好势头。正如3月22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上的讲话所言,当前,维护两岸关系大局稳定、赞同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和推进平等协商、支持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发展,已成为两岸同胞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更加深入社会人心。  相似文献   

19.
刘红 《统一论坛》2011,(2):23-24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以来,在取得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建立、两岸"三通"等一系列重大突破的同时,"涉台外交"也是一样,态势对中国外交大战略有利,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对巩固"一个中国格局"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凸显出了一个“进”字。“进”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2014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然的大趋势。在新形势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已经多次表示,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