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瞭望》1986,(15)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完成预定议程之后,于四月十二日闭幕了。这是一次受到国内外瞩目的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以及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外资企业法,对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路子,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回顾、总结了“六五”计划的成就和经验,规划了八十年代后五年的建设蓝图。“一五”计划和“六五”计划,是建国后我国各个五年计划中执行得最好的两个五年计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0,(47)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年)即将结束,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1—1995年)将要开始。在这个时刻,回顾已经走过的建设道路,展望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前景,是很有意义的。“温故而知新”。细心地分析过去,常能发现未来奋斗的着力点。 对“七五”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不可以做这样的概括:成就巨大,困难不少;治理整顿,初见成效;过关仍需苦战,齐心最关紧要。  相似文献   

3.
即将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和批准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和审议决定几个重要的法律,这次会议就成了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去年九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个文件并不是“七五”计划本身,而是关于如何制订“七五”计划的建议。根据这个文件,“七五”期间的任务主要有三条: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创造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在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进入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七五’’计划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搞好“七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怎样才能搞好“七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工作?“关键有两条: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积极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赵紫阳《关于制  相似文献   

5.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1956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639亿元,比1952年增长60%左右。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1962年与1957年相比,国民收入下降了14.5%。1961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决定为了继续完成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再用3年时间(1963—1965年)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作为今后发展的过渡阶段,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第三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6.
(一)“八五”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今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八五”计划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五年计划,也是取得现代化建设效果最明显的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五年中,我们国家的经济面貌、体制变化、对外开放、法制建设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济建设上,五年来平均年增长率达11.7%。95年同90年比,经济增长总量将近80%。因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5,(34)
今年,是我国胜利完成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一年。“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鉴于此,瞭望周刊社将以“盛世丰碑——中国‘十五’建设成就”为主题,举办大型展览并编辑画册、特刊的配套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苏联最高苏维埃十一届五次会议六月十九日通过了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一九八六至一九九○年)。会议认为,这项计划是实现今年三月苏共二十七大确定的加速经济发展战略的“决定性阶段”。 转向集约化发展 戈尔巴乔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前夕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指出,新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加速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历次五年计划相比,一个最为显著的不…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2000,(6):20-20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提前一年实现。1956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639亿元,比1952年增长60%左右。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1962年与1957年相比,国民收入下降了14.5%;1961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决定为了继续完成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再用3年时间(1963—1965年)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作为今后发展的过渡阶段,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上 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草案 )》明确提出了“十五”期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水平 ,发挥国际性大都市的综合优势 ,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徐匡迪市长在上海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草案 )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到‘十五’期末 ,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发展环境、综合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 ,都要跨上新的台阶”。可以说 ,增强城市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五年里,我国经济发展之快,可以用如下数字表明:标志我国经济建设物质基础的固定资产,全民所有制单位新增加的部分比“三五”、“四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的总和还要多;反映经济效益进步的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分别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三点三和百分之七十点九,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储蓄存款余额上升了三倍多。 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几年来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指出:“进一步搞好整党,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实现整个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切实改进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胜利完成第七个五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六年初,烟台市牟平县宁海镇传出这样的消息: ——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个镇工农业年总产值增长了九倍,达到两亿三千万元,五年翻了三番!五年中,除交售农产品之外,全镇向国家交税近一千万元。一九八五年,全镇人均收入已达八百五十元。其中,六十三个村人均收入超过五百元,有二十个村超千元。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6,(13)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和批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这是一件大事。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即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进一步由旧模式向新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一步走得好,走得不好,关乎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也关乎到下一个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否在更高水平上顺利展开。这就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不论是苏联的敌人或朋友,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战后以较高速度持续增长并且在若干领域领先的苏联经济,近十年来却陷入持续低速发展时期? 应当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经济曾经是以较高速度增长的。第五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一——一九五五年)期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一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6,(24)
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成员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六国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六国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还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我们勾划了“新世纪的伟大进军”的蓝图和方略。继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好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瞭望》2000,(42)
进入新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 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是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好“十五”计划,对于巩固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好局,为实现宏伟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好基,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6 个正式成员国的国家元首,以及4个观察员国的领导人将齐聚上海,庆祝“上合组织”成立5周年,并共商地区和平与发展大计。时间回溯5年前的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5年之后,当“上合组织”再次回到诞生地时,世人发现,这个国际组织与其诞生地——上海一样,富有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