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春宁 《求实》2005,(Z1):46-47
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 西方现代国家体制建立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20世纪中叶达到炽盛,国家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向度对市民社会进行渗透或侵吞.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国家体制出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危机:国家权力日益集中,普通民众被排斥在政府决策外;凯恩斯主义试图通过国家干预刺激有效需求来缓解经济危机的努力遇到了严重的挫折,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症;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因财政危机而难以为继,现代福利国家陷入危机之中.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人们对单纯依靠国家机制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效能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同时对国家权力膨胀和国家干预扩张的政治后果开始警觉起来.从80年代开始,市场化和民主化成为席卷西方社会的潮流,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京市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敏 《北京党史》2011,(4):59-60
北京市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曾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与指示下,采取了消烟除尘、改造锅炉等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至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控制煤烟型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工业废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世纪90年代至今。北京市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保护大气环境进行着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经历四个周期的变迁,西方国家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则经历三个周期的变迁,这两者的变迁历程存在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而且两者在某些时期明显相互影响.根据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变迁过程中呈现的某些规律及中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状,可以推导出中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迁趋向,并发现一些对当前中国及西方国家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极具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世界各国兴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究其动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政府失效为行政改革提供了内在动力;二是公民社会的日益强大为行政改革提供了外在动力和基础;三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行政改革提供了助推力;四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行政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信息革命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结构经历了一轮"信息化"重组,形成了垄断大资本所有制与中小资本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相应地工人阶级就业的企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结构变化表现为中小企业的增多和在中小企业就业工人的增加,而这意味着工人总体生活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故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破四旧”开始后,故宫被批判为封建主义的堡垒,红卫兵要冲入故宫内砸烂“封建余孽”。得到消息后,1966年8月18日,周恩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关闭故宫并停止开放。  相似文献   

7.
城镇知青的上山下乡,曾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方向,全党重视,八方努力,成绩斐然。但教训也深刻,“文革”中更是问题成堆,为后来爆发知青返城浪潮埋下了种种隐患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高潮开始后,我国先后有1700万知识青年加入此行列。起初,因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各级政府都设有专  相似文献   

8.
9.
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军用飞机不断入侵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和高炮部队,英勇地进行防空作战,与美国进行了20年空战,共击落美军各种新式战斗机17架,击伤8架,击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20架,有力地打击了入侵者的嚣张气焰,保卫了祖国的领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习俗是指历代相习、积久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它具有相当大的稳固性,但并非静止不动,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习俗的兴衰生灭表现尤为激烈。如对五四时期的社会习俗变迁,就已有史者作了深入探讨①,对建国初期的社会习俗变迁也有触及②。本文所要探讨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社会习俗变迁。之所以把探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张季风 《前线》2008,(3):36-37
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媒体报道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泡沫经济,并将其与现在的国内经济现象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十分相似。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更为相近,更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营经济是印度独立以来借以迅速实现工业化的一种工具。但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印度公营企业具有诸多弊端。1991年开始的经济改革中,印度政府把公营企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着重于对公营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具有私有化程度低、进程缓慢等特点。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与印度的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徽州文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徽州文化的概念、起源、内涵、演变过程、历史地位及作用、现代价值、保护及利用等问题均予以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和有益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徽州文化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起来了,并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与此同时,这一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与社会关系始终是政治哲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亦是理解不同国家选择不同体制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国家与社会关系依次经历了"统合"——"分梳"——"整合"的历史变迁,对国家的政治权力结构运行、经济与文化体制变革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分析和阐述国家与社会关系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实践经验,对于业已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趋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本位"立场,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将是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不断推进和落实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史学研究成果。一些史家的文集、日记、个人自传等得以结集出版,同时一些当代史学名家的访谈、随笔、回忆录等也日渐增多起来。因此,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  相似文献   

17.
郑言  亓光 《探索》2008,(1):45-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公正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从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入手,从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上,在对近20年来我国公正理论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认为,我国学术界关于公正理论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般性、零散性研究比较多,专门性、系统性研究相对少;更多地集中于对伦理公正、经济公正、社会公正(专指社会学意义)等研究,对政治公正研究相对薄弱;对中西公正思想的梳理性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研究,尤其是创新性研究相对不足;与其他相近概念范畴混同起来的研究十分普遍,紧紧围绕公正展开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抽象性研究较为突出,联系实际研究的成果较为缺乏.因此,关于公正的讨论大有深化和拓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1980年"潘晓讨论"开启了新时期青年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面对后"文革"时期集体主义信念的失落和困惑,80年代青年人做出了不同回答,其中赵林"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的观点为多数青年所支持。随着"潘晓讨论"的仓促结束,青年的人生意义完全转向"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沦陷在个人日常和自我满足的人生同样令人困惑和无奈,引发了"人生意义"和"自我意识"的新危机,潘晓之问始终未得到根本解答。虽然"潘晓讨论"已经过去30多年,也鲜有人再度提起,但是却为后人留下了解答人生意义之问的线索和方向,人生之路究竟该向何处去,也终有一天会重新进入青年的视野,在辨识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9.
<正>自胡乔木1992年去世至今,对他的研究渐渐多了起来,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相关胡乔木中共历史研究的论文200余篇,专著十几部。本文试图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社会民主党社会福利政策的革新可以从社会福利的价值理念及目标、社会福利的对象与项目、社会福利服务供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福利政策不仅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也对社会民主党自身以及欧洲其他政党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