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务犯罪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以职务犯罪为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洪宪  李成 《犯罪研究》2005,12(6):7-18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可以构成职务犯罪的共同实行犯;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职务犯罪时,有身份者构成无身份者实施职务犯罪的教唆犯、帮助犯,无身份者构成职务犯罪的实行犯;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职务犯罪时,应以职务犯罪确定共同犯罪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对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职务犯罪如何确定职务犯罪的性质这一问题,我国刑法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至今聚讼不止。本文在梳理和评析现有各种观点的基础上,论证了"职务犯罪说"的合理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法中的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行为的犯罪形态。在身份犯的场合,应结合身份犯理论,探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中身份犯与共同正犯的关系,具体包括有身份者联合且共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构成共同正犯,有身份者联合但并未利用共同职务上的便利是否构成共同正犯,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以及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以此推动刑法理论关于共犯与身份问题的研究,促进司法实务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得出符合正义理念实质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实践中微博侵权案件的归责主体主要有三类:微博写作者、微博运营商、微博转发者.追究微博写作者的责任往往不是一帆风顺,其中夹杂着侵权人身份、成本等一些特殊情形的考虑.微博运营商的侵权行为在学界被认定为共同侵权行为,对其原因却有不同看法,对其承担责任的合理性也存在质疑.对于微博转发者,应区分不同的情形予以归责并且承担不同程度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王勇 《当代法学》2022,(1):68-77
《监察法》与《监察条例》通过"类型化+抽象化"的方式界定了职务违法,通过"类型化+具体化"的方式界定了职务犯罪,二者共同构成了违法所得中的"违法",并实现了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认定标准从"身份"向"公权力"的转变.违法所得中的"所得",共有三种类型:第一,原物型违法所得.其认定关键在于,通过判断行为人所指向的目的 财物—...  相似文献   

6.
共犯与身份问题是刑法中的疑难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学说与观点莫衷一是。本文从身份的概念出发,拟着重解决无身份者能否成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以及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该如何认定的问题,以期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在共同金融犯罪中,无特定身份者可构成有特定身份要求的金融犯罪共犯,但无特定身份者不可能成为有特定身份要求的金融犯罪实行犯。有特定身份者与无特定身份者构成的共同金融犯罪是否以身份犯性质的金融犯罪定罪,关键要看有特定身份者是否实施了实行行为。单位也可以成为共同金融犯罪的主体。承认一定范围内的片面共犯为共同金融犯罪与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理论并不对立,而且也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共犯与身份问题是刑法中的疑难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学说与观点莫衷一是。本文从身份的概念出发,拟着重解决无身份者能否成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以及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该如何认定的问题,以期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聂文峰  王居卓 《河北法学》2011,29(4):179-185
共同职务犯罪的各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认定,特别是数额认定在理论和实务中均存在一定争议,从分析数额型职务犯罪共犯责任的立法沿革与存在问题出发,讨论数额型职务犯罪共犯责任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洁 《法制与社会》2011,(5):133-134
长期以来,实务中对职务犯罪案件的自首和单位自首的认定存在诸多分歧,认定标准的不统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贪污贿赂犯罪惩治。本文以《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为视角,以期厘清自首问题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职务身份犯罪的责任认定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论,在共同犯罪中,各共犯人责任认定和责任承担除了应当以犯罪总额包括犯罪参与总额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之外,还应该以其在共同犯罪中地位、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作为决定其处罚轻重的因素。建议将犯罪总额作为定罪数额,将参与数额、分赃数额和平均数额作为量刑数额。  相似文献   

12.
职务犯罪中的混合身份共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是一种身份犯罪,它是指具有一定职务的人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职务便利而进行的与其职务相关的犯罪.混合身份共犯是职务犯罪的一种普遍的但也是典型的共同犯罪形式.对于混合身份共犯应如何定性,在司法实践和学术理论界均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学说.到底如何认定混合身份共犯方显合理,笔者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在理论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和共同防止职务犯罪(以下简称“共防”)单位应如何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法律无明确规定,检察机关颁布的工作制度尚不完善。笔者认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本身有必要规范化。现提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范化的设想,其主要内容如下: 检察机关和“共防”单位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首先要和“共防”单位召开预防职务犯罪仪式大会,签定《预防职务犯罪协议书》。《预防职务犯罪协议书》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存在司法认定与行政认定双轨制模式,二者以不同的职能共同实现对商标权的全面保护,两种模式均是对商标是否驰名的事实状态进行确认,但二者在极个别情形下会出现认定冲突,为保证人们行为的安全性,应对冲突认定提供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自首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行贿和介绍贿赂的特别自首认定,对被纪检、监察机关调查的自首认定,对“如实供述”方面涉及的自首认定等自首特殊情形的论证,特别是对被“双规”的自首认定等,可进一步探讨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中自首制度的适用,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身份犯之间接正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份犯之间接正犯发生于两种情形 :一为有身份者利用有故意无身份的人实施构成要件行为 ,二为无身份者利用有身份但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构成要件行为。在前一场合 ,被利用的人如果有刑事责任能力 ,则与有身份者构成共同犯罪 ,承担帮助犯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自首种类中是否有特别自首情节、形迹可疑引发的自首情节如何认定、未如实供述身份是否可认定为自首以及自诉案件中如何认定自首等方面存在争议,应该针对具体情形,依据自首的本质特征和立法本意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8.
典型的单位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单位名义实施、为单位谋取利益以及由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单位有关的负责人决定三个条件。但现实中也存在许多案例,上述三个特征并不同时具备,比如以单位名义进行,却并非由单位领导集体决定。对于这样的情形是否应认定为单位犯罪,理论上存在着分歧。近日,本刊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共同邀请专家,结合典型案例,对单位犯罪的认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吴玥 《法制与社会》2012,(36):243-244
为规范职务犯罪自首情节的认定,两高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然而职务犯罪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别就职务犯罪自首认定实践中“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钟国辉 《法制与社会》2010,(35):375-376
近些年以来,职务犯罪自首情节的认定和运用存在诸多不严肃和不规范之处,两高为此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职务犯罪自首情节的认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