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和两个哥哥在城里,只有弟弟在乡下。母亲老了,我们都叫她进城来住,母亲却说她喜欢乡下的生活。其实母亲是要在乡下帮弟弟带孩子、看家、喂鸡鸭……母亲向来特别宠爱弟弟,到老也改不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一本《娘是儿的山》让我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一股淡淡的忧愁笼罩在心头,驱之不走、挥之不去。不同的身世,相同的际通,使我身不由己地想起了我疏远已久的亲情。母亲老了,大半辈子的曲折,大半辈子的颠沛都刻在脸上道道深深的皱纹里,填满了她大半辈子的纯朴、辛苦与倔强,好像在每一道深皱里都隐藏着或甜或苦的故事。想起母亲操劳过度的样子,我内心就有一种揪心的痛,感到欠她的太多太多了,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位善良而热情、严厉而可亲,倔强而坚强的人。母亲是农民的女儿,当然也就是那种比较典型的、传统的家庭妇女。相夫教子,…  相似文献   

3.
母亲生有三个子女,除了我的经济条件尚可之外,两个姐姐都没有能力尽自己的义务。对此母亲对自己的晚境常常忧心忡忡。母亲没有劳保:“有力气就有饭吃。”可现在,气力正被岁月无情的夺去,她上一次山有时也气喘吁吁。见到我时就说,我是越来越不中用了。三年前,在一次母亲患病后我开始隔三岔五给她一些零用钱,有时是五十元,有时是一百元。母亲先是推脱,说我的生活也不容易,现在她还能耕种。在我  相似文献   

4.
我叫阿香     
我是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长大的,我能感觉到背后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懵懵懂懂中我觉得别人不喜欢我。一直到 8岁那年,我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她把我叫到床头告诉我她将不久于人世,她的心里放不下我。她还告诉我她其实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的亲生母亲在我生下来的第二个星期将我送给了她然后远走他乡。那时我才明白,别人为何不喜欢我的原因,我的出世名不正,言不顺,我的人生先天不足。   我看到养母的眼里滚出浑浊的泪,于是我也哭了,我不是哭我的身世凄惨,而是害怕养母就此弃我而去,我像一茎藤蔓一样依赖养母,我不知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5.
夜里 10点多钟,电话铃突然响起。我拿起一听,是母亲的声音。至今, 72岁的老母亲仍住在离县城 120公里外的大山中,家里没有装电话,母亲打电话要翻过屋门前的那座山,离家有两公里远。母亲告诉我,她头天打了一整天电话,我这里就是没人接。回家后一查,是她记错了一个号码,于是第二天又跑了一趟。   母亲在电话里说,近两个月来,她的腿总是抽筋,情况跟当年外祖母一样,疼得难受。一开始,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不想将病情告诉我,以为挺一阵就会好些。谁知却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她才打了电话。   我听了,心中一阵愧疚。此前,我…  相似文献   

6.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民大会堂,是我和母亲永远的骄傲,是我们宁夏穆斯林民族永远的自豪!因为我的母亲是第一批代表穆斯林民族在人民大会堂工作过的宁夏人。她在人民大会堂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十年,而我寻着母亲的足迹,也在此度过了终身难忘的四年。  相似文献   

8.
有个关于回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不知回声是啥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喊,他的回声也跟着叫喊。因此,这个孩子很生气,大声叫骂起来,但是回声应他的也是一声声的叫骂。后来,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他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读完这则故事,我感慨万千。闲暇中我又一次想起了家中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以致两鬓斑白,丝丝银发千斤重,而我们又回报了她什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求学在外,每次临行…  相似文献   

9.
吴忠溪 《中国保安》2004,(24):49-49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在本镇读高中。家中,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我家有一块宅基地,有人想买。那一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相似文献   

10.
1978年夏秋之际,我从云南边境的国营农场回城探亲,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已经退休的母亲似乎比正在上班的我的哥哥姐姐们还要忙。从早到晚,都有街坊邻居来找她。邻居们对她很尊敬,一口一个“郑代表”地叫。派出所的户籍民警也时不时来家里与她商量事情。我仔细询问了才知道,原来街道居民正在酝酿选举出席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见母亲忙碌得焦头烂额但又心甘情愿的样子,我不由得问她是不是也要当代表?母亲听了,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是选她当代表,是选比她更先进更有能力的人当代表。我说,既然那样,你怎么比那几个要当代表的人还忙呢?还有那些邻居大妈们,怎么也不分辨清楚,事先就叫了你“郑代表”,这不是有意让你难堪吗?  相似文献   

11.
张健 《人大建设》2010,(6):56-56
编辑同志: 我前几年到城市工作,但户口并未从农村迁出。母亲不愿进城生活.于是留在农村老家,由我堂弟照顾她的生活。两个月前,我母亲不幸去世。她在遗嘱中声明,老家的宅基地及老宅由我来继承。可我听别人讲宅基地是国家的,老百姓无权继承,我需要把老宅给拆了。请问,这种说法是合法的吗?  相似文献   

12.
勤俭难忘     
去年,单位给我分了三间房子,房子虽然是旧的,但比起我以前住的单间要强得多。欣喜之余,我和妻子商量,如今房子宽敞了,该把母亲从农构接到城里来享享清福了。回到老家,我与母亲说了此事。母亲说,我在农村住惯了,在城里怕不习惯。但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她终于答应进城住几天。进城后第二天早上,母亲说她夜里没睡好,我和妻子忙问她怎么啦,母亲说:“这里的路灯怎么一整夜都亮著,谁掏电费呀?”我笑着说:“您老人家就别操那份心了,不让你掏钱就行了呗。”母亲却说:“这得浪费多少电呀,村里人浇地电都不够用呢,咋城里人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虽然许多才来到美国不久的中国老人们每天都早出晚归,由小巴士接送着去老人活动中心,但是老人活动中心是个什么样儿,我是一点也不清楚。可是看着将近80岁的母亲自从一年多前加入了那里的活动之后,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身上的病痛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再时不时地要我带她去医院看病,由这事想来,老人活动中心必然是一个有趣的地方。我家姐妹众多,大家相聚时总爱揶揄母亲说,她每天早晨花了太多的时间装扮,把自己弄得那么干净整齐,又不是中学生去学校上学,还指望着哪个男孩子对她多看上两眼。母亲被我们如此的逗弄每回都是笑得花…  相似文献   

14.
“您是王博士吗7我是厦门一位患者的父亲。我女儿要杀掉她母亲!她现在正揪着她母亲的头发,将她母亲拖倒在地板上打,她母亲快被她打死了!求您救救我女儿,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15.
徐小岩 《黄埔》2010,(2):20-23
2009年11月16日是母亲黄杰的百岁诞辰,在父亲徐向前1990年辞世之后的第17年,母亲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亲爱的母亲虽然已经走了两年多,但是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睡梦里,许多往事异常清晰地铭刻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生日     
说来实在惭愧,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连母亲是哪一天生日都不知道.但打我记事起,母亲每年就开始给我们过生日,尽管她终日忙碌,但6个孩子的生日,她却记得十分清楚.那时乡下日子极为清苦,说来生日也没有什么盼头,不像现在,人们过生日除了大鱼大肉外,还有生日蛋糕和生日蜡烛,气氛热烈而又奢华……而乡下人的生日,无非是两个煮熟的鸡蛋!  相似文献   

17.
凡怡 《传承》2008,(21):51-51
20年前,母亲和邻居为琐事争吵,邻居仗着她儿女都是吃商品粮的,出言不逊:"你命不好,活该在农村受罪。我丈夫是商品粮户口,我的儿女也是。看看你,丈夫是个种田的,儿女皆是农民。我怀疑你的女儿都嫁不出去,要嫁也只能嫁个土包子,若能嫁商品粮的那就算有本领……"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19岁的我虽然不能出面和她争吵,但在心里定下了目标:你等着,我一定要嫁个吃商品粮的男人为母亲出口气。这成了我后来择偶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诺言     
西流 《人民公安》2010,(14):64-64
<正>父亲对母亲说,晚饭后你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请你看电影。父亲是偷偷对母亲说的,母亲闪了父亲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她装作没有听到跑开了。这是十几年后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当时还是个姑娘。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就吃过了饭,她一反常态地在镜子前多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就趁着夜色出了门。  相似文献   

19.
开心岛     
怪事“简直怪了,”丈夫对妻子说,“你这次打电话时间怎么这么短?前后不过20分钟,以前从没少过半个钟头,这是怎么回事呢?”“拨错了号码!”妻子答道。吝啬鬼夫人轶事晚会已经开始半天了,吝啬鬼夫人才到场。“您这是去哪儿啦?”人们问她。“我在化妆品商店呆了有两个多小时。”“是买东西排队吗?”“不,我是等着我的连衣裙被店里的香水味熏香。”没关系母亲对儿子说:“快!萨沙,不然你到校要迟到了。”“没关系,妈妈,学校的大门不关的。”戒烟一个病人来找大夫,不停地喊腿疼。“先生,您这里脱臼了,疼了多长时间?”“已经两…  相似文献   

20.
佛。”“主席怎么知道?”“你说她心善嘛。出家人慈悲为怀啊。”“您、您母亲也信佛吗?”我问。“我也喜欢母亲。”毛泽东说,“她也信佛,心地善良。小时候我跟她一起去庙里烧过香呢。后来我不信了。你磕多少头,穷人还是照样受苦。”“磕头不如造反。”“好,讲得好。”毛泽东点点头,继续散步,走过一圈,又停下问:“怎么样,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我低下头。怎么回答呢?唉,与其说假话落个虚假,不如闭上眼睛说真话,做个老实人。“不愿意。”我小声喃喃着。一阵难熬的沉默。毛泽东终于轻咳一声,打破了沉默:“你能讲真话,这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