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一概念首次见于我们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其中写道:“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此后,党和国家一些领导同志的报告和讲话,多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正确贯彻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极为重要。本文作者认为,在民主与法制的研究中,应提出“法制的民主”、“民主的法制”作为法学、政治学的重要范畴。“法制的民主”与“吏制的民主”是一对范畴;“民主的法制”与“专制的法制”又是一对范畴。它们在各个历史类型的国家,都存在过或存在着。由社会制度本质决定的,真正能够实现“法制的民主”和“民主的法制”的,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当前在我国实现“法制的民主”和“民主的法制”的关键,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选》出版一周年了.《文选》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了一系列论述,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卓越贡献,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指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深刻地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作用.指出它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高度的民主、健全的法制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又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4.
<正> 《邓小平文选》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文献。它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国大纲,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文选》中关于民主与法制的论述,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民主与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确纲领。邓小平同志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文选》第136页)“我们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这是我们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邓小平文选》第221页) 小平同志这些光辉论述,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出新的努力,夺取新的胜利。建国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在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确定全党和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还决定要大大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中全会以来,虽然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但我们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实现国内安定团结、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6.
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并亲自过问人民检察工作,从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到组织原则,从检察干部的教育培养到工作方法,他有一系列的精辟论述。但是,林彪、“四人帮”破坏法制,践踏民主,颠倒历史,混淆是非,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少奇同志,蒙受了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屈。公检法被“彻底砸烂”,撤销了检察机关,赶走了检察干部,连同少奇同志对检察工作的正确指示,也统统遭到了最野蛮的“批判”。粉碎“四人帮”以后,鉴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需要,我国又重建了检察机构。今天,少奇同志已经沉冤昭雪,恢复了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缔造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国大纲,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指导。它在法制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把民主和法制结合起来,把“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确定为党和国家的坚定不移的方针①;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制度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转变职能 全面推进卫生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5.31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相似文献   

9.
一、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论证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它提到战略的高度上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根本目标之一。然而."文革"十年内乱.使原来并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丧失殆尽。粉碎'咽人帮"以后.认真总结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发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成为党和国家历史重要会议的重要议程,也成为邓小平同志历次重要讲话中一再强调的内容。马克思认为.民主"是一切国家制度的实质"。①列宁对民主问题则…  相似文献   

10.
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有着很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①因此,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党的“八大”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就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任务,并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作了有益尝试,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方针,虽然这些正确主张未能坚持下去,但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功绩是:一、把社会室义民主建设摆在国家政治工作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09,(7):1-1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为了法治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78年12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7年9月,“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成为民主法治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六大通过了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写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彭真同志直接领导下,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正在和有关部门一起加紧进行立法工作。一九七九年六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七项重要法律,这是党的三中全会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它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治国方略,它的确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保障人民民主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并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治国方针,揭开了中国依法治国的序幕。第二阶段是1995年2月江泽民在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上的讲话,到199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L五”计划和ZOIO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1995年2月,江泽民在中央举办…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已被确立为我国新时期的伟大旗帜和各项事业的根本指针。在邓小平理论中,其民主与法制思想占有显著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之特色。一、关于民主与法制的内在联系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①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两方面是统一的”。政民主与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又“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就是说:民主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民主的保障。宪法,一般说,就是人民把自己争得的民主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宪政促进会上的演说中说:“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  相似文献   

16.
1982年修改颁布的我国现行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精神,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宪法修改草案的讨论中,我认为,对我国法制的提法也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在法学著作中,对我国法制曾经有过不同的提法:一是人民民主法制,一是社会主义法制.诚然,人民民主法制属社会主义法制范畴.但是,由于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人民民主法制的提法更能准确地反映我国的历史和现实.一九五六年,党的八大文件就曾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充分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把民主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开辟了道路。建国以后,我们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做过大量的工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建设高度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集中于中央,削弱了政权机关和其他群众组织的作用。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19.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大地回春春常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余兴萦绕,光辉灿烂的1988年元旦又在欢声笑语中临岸。壮丽的事业,改革的年华,似春潮涌动在整个中华大地。在这可喜可贺的时光里,我们怎能忘记九年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阳光才得以普照这块濒临窒息的土地。党在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会上提出的关于“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的光辉论述,一直是《法学杂志》办刊的指导思想。九年来,法制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上,在管理公共事务以及调节社会各种矛盾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法学杂志》有幸为此贡献了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