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工程建设领域是近年来腐败案件多发的重点领域。为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约束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河南省纪委建立实施了工程建设项目廉政风险告知书制度,  相似文献   

2.
庞斌 《学习月刊》2012,(16):57-57
工程建设往往是腐败问题高发的敏感领域。要确保工程建设的廉洁,关键还是靠内抓制度外树监督强化廉政管理,确保"制度健全、教育到位,监督有效"三管齐下,将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干部职工队伍中树立清正廉洁正气,为阳光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真正达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丁贵桥 《学习月刊》2010,(12):101-102
湖北省招投标管理工作坚持以推进"五统一"综合监管模式全覆盖和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创新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项目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加强招投标法律制度支撑体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4.
措施     
《先锋队》2012,(30):14
上海:整合资源分专业分领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上海市检察机关把打击职务犯罪和建立廉政制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发挥当地各级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整体协调形成合力的优势,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分专业分领域开展专业化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集中该市预防职务犯罪机构的专门人才,分别组成国有企业、涉农领域、国家机关、工程建设、专家型人才等5个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小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成为腐败问题的"高发区",尽管纪检监察部门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加大了对工程建设领域案件查处力度,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是层出不穷,根治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顽疾"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范工程建设秩序,惩处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廉洁、高效运行,现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彦明 《先锋队》2012,(29):48-49
当前,国有企业工程建设中挂靠、分包、转包等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影响工程建设质量、扰乱国有企业工程建设正常秩序、产生大量纠纷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挂靠、分包和转包现象泛滥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工程建设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监察工作实践,针对国有企业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挂靠、分包和转包等突出问题的治理,谈一些个人观点。一、挂靠。所谓挂靠,是指单位或个人,在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前  相似文献   

8.
廉政建设     
《党的建设》2010,(6):46-46
廉政动态中纪委明确"党员干部插手工程建设"39种违纪形式为惩处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规范工程建设秩序,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廉洁、高效运行,中央纪委2010年5月7日印发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正>为惩处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规范工程建设秩序,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廉洁、高效运行,中央纪委前不久印发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  相似文献   

10.
潘多拉 《唯实》2004,(Z1):59
为了规范重大工程发包和建设行为,预防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广东佛山市前不久出台《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建设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对财政性投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工作意见(试行)》。《工作意见(试行)》提出:"市政府每年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解决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中涉及的版面费、资料费、拍摄费、奖励费等专项开支。"在市政府专项经费的资助下,市直新闻媒体将获准对重大工程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建立现场监督制度、跟进调查制度和"群众监督员"网络(《珠江时报》2004年8月11日)。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对外开放全方位的高速转型期,一些地方的权力腐败现象呈现出阶段性“多发、高发、群发”的态势。以阜阳市为代表的皖北地区之所以会发生“全方位的政治生态灾难”,实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地方官场内生拓展型权力腐败。究其根源就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互相脱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买官卖官"现象严重,造成卖官者卖官或供给官职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有私心的当官者拥有择官权以及现行的监督与惩罚手段相对滞后、乏力.而治理"买官卖官"现象应当强化反腐败的制度创新,如推进社会文化意识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利益分配制度创新、监督和惩戒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创新党内监督机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关键.必须结合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完善监督内容,创新党内监督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从而深化党的建设,促进执政水平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4.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发生一定的成本支出是必须的,但如果通过权利“缺位”与“越位”进行寻租,偏离为社会服务的轨道,异化为集追求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为一身的混合体,则必然导致平庸、无效率和腐败,从而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外在约束,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审批责任追究制度、违规惩戒制度就成为防范道德风险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是对反腐败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 ,也为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必须找准源头 ,抓住重点 ,就要加大对人权、财权、事权的改革步伐 ,就要大力推行“事务公开”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委统一领导与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等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如果没有文化、制度等方面的措施作为前提,公务人员过高的薪俸反而可能助长腐败。因此,在廉政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薪酬这一杠杆的作用,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同时加强会计和审计监督以及人员选拔和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对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权力过分集中是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党首次从体制上探寻腐败现象的根源,从而结束了以往把腐败现象根源仅仅看作是思想、作风的历史;他指出反腐败的指导思想是"反腐倡廉工作必须紧紧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从而纠正了反腐败服务于阶级斗争的错误倾向;他提出依靠法制反对腐败,从而实现了反腐模式的根本转变,即由人治反腐到法制反腐;他重申反腐斗争的重点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而指导我国反腐败斗争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就有回避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古代回避制度的经验对于干部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通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铲除腐败的生存条件,通过回避制度与其他制度的配套建设使领导干部对腐败行为“不敢为”、“不能为”和“不愿为”。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制度保障反腐倡廉建设,是"人治"反腐向"法治"反腐的必然举措,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反腐倡廉科学制度具有合理性、合法性、现实性、系统性的特点和要求。实现以科学制度保障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的意识是前提,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方式方法是保障;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现行公务消费制度,是目前中国改革中唯一较完整地保存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是助长铺张浪费之风,提高行政成本,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温床。改革总的取向是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尽可能缩小统收统支“大锅饭式”的报账式公务消费的范围,彻底改变实物消费的方式,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