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杨振闻 《求索》2022,(1):30-39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蹂躏使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对待传统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曾遭遇整体性危机的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文化等维度向西方学习,均遭遇失败。中华文明新生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一切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坚持文明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其他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宣告了西方文明关于"现代化=西化"神话的破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崔乃文 《人民论坛》2023,(20):104-106
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长期交往,并在兼容并包、交流互鉴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样态。中华文明也在器物、技艺、制度、思想等层面影响和促进其他文明及人类文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表明,文明交流互鉴使各文明在交往中增强对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认识;增进相互间理解、尊重、友好,助力维护世界和平;各文明间相互借鉴,互为启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深刻的政党逻辑,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文明自觉、使命担当和自我革命四个方面。党的领导使党能够以自身新政治文明,引领创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总体性新文明;文明自觉使党始终珍视、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并在现代化建设中赋予其新意涵,奠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坚实文明根基;使命担当赋予党创造新文明的内在动力,并且以使命担当贯通中国与世界,使填充着中国特殊内容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意义;自我革命展现了党的鲜明政治品格,确保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古代历史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四个国家,依顺序分别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不是最早的,却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究其原因是中华文明有自身独特优势。中华民族自始至终具有一种不断变易、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周虽旧邦,其命  相似文献   

5.
廖逊 《新东方》2008,(8):1-1
在21世纪的今天谈思想解放,已经与30年前大不相同。那时因极左思潮长期泛滥,文化专制主义严酷禁锢,国人既不能得到中华文明的哺育,又不能吸取世界文明的营养,思想空虚,精神贫乏,终日匍匐于现代迷信之前,战战兢兢,唯恐越雷池一步。为了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小平同志在毛主席的名言“实事求是”之前加上了一个“解放思想”,合起来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具有显著特征,就精神文明层面而言,在于精神文明的一体多元与以人间经验理性为主导的即凡而圣的心灵追求;在制度文明层面,中华文明在漫长的郡县制中所创立的科举取士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文教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器物文明层面,中华文明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技术的推广,加快了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的步伐,催生了现代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王焱麒 《前沿》2014,(23):65-66
古往今来人们毕生都在寻求自身的价值。人类始终不渝地把关注自己命运的现实和未来作为追求的动力和目标,思考和寻找自己的价值。而价值观的建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人类真正的自我认同,表达了人类对从现实生存状态到理想状态的一种有意识的追求。在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中,对人的价值的形成、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刻、精辟的分析。本文主要运用唯物史观,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探讨人的价值以及引发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要把握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规律,应当从纵向上把握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潜在的始点、它从物质文明中分离出来的现实的始点、它自身成型的始点和达到崭新高度的始点。 1 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潜在的始点,必须追溯到人类社会的第一个时代。文明时代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现象。在它之前,曾经经历过人类社会的诞生和此后几百万年的漫长岁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想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按照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人类社会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即蒙味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而蒙味时代则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起源的始点。因为“人是起源  相似文献   

9.
张欣 《传承》2013,(8):60-61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是人类迄今为止最文明、最进步、最科学的妇女观。是观察和处理妇女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广大妇女争取自我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六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了妇女解放的重大作用,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理论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要求妇女要在经济上独立,劳动妇女自身也要联合和组织起来,在革命中得到自身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袁建平 《求索》2010,(8):226-229
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要素以"都市、文字、青铜器"一说最有代表性。本文认为服饰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服饰是起源最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明要素,同城市、文字、玉器、青铜器等其他要素促进了早期中国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服饰是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文明要素,纺织技术的发明是人类技术史上一大进步,从此服饰进入织物装时代,加快了社会的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服饰是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催化剂。服饰是富有精神意蕴的文明要素,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绪、等级观念、宗教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徐焕文  杨岱庆 《前沿》2011,(22):142-144
伊斯兰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和人口、广袤的传播地域,在人类文明史中有过非凡的建树和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对话、交流、融合历经千年,使回族穆斯林即保持了伊斯兰文明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属性,又接受和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独特的中国回族二元一体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话题被提出并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都鲜明地从文明的高度来总结我们党的历史,阐释中国道路。比如,提出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文明蒙尘”;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提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文明和文明时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著作中,认为文明是个历史范畴,是和蒙昧、野蛮相对立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状态。他们一般是将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使用的,无论是在谈人类的文明史、资产阶级文明  相似文献   

14.
一、东方智慧的内涵世界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现在东方,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希腊文明四个最古老的文明东方就占了三个。世界古文明产生的历史年代和精神形态具有惊人的相似性,雅斯贝斯认为,在经历了史前和古代文明时代之后,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也即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明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阶段。中国农耕文明是一种有着独特形态的文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特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经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创造了繁荣的工业文明。而今中国迎来信息文明时代,将继续奏响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崛起在世界文明中越重要,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话语中的地位就越重要。中国文化不仅是东方的,而且正在成为世界的。每个时代的思想家都有其自身文化立场,并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身份,众多思想家的互动形成大国文化身份的价值认同。文化创新对强国文化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现代化必须从本民族高度向人类共同高度出发,坚持文化交往中的自主创新,使中国思想成为人类思想。新世纪中国文化创新将在坚持"发现东方、回归经典、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的文化自我更新,进而走向绿色生态文化,知识创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明既绵延不绝又不断发展,其历史演进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河洛文明阶段,儒、道、法三足鼎立阶段,佛、儒、道三足鼎立阶段及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对立阶段;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保持其内核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内容,在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保持其基本特征;依据中华文明的演进逻辑,可知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呈现出严重西化的状态,但未来不会被西方文明取代,反而会在挑战下获得新生。此外,针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不应当接受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笔者认为,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国家,但其本质属性是一种批判西方的社会制度、背叛西方文化传统的思想体系,是一种被西方排斥的、代表被压迫者的解放哲学。可以预言,马克思主义将会完全融入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等等。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由于异族入侵和内部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共同体所形成的天下一家、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思想为基因并根据当代世界的客观发展情势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作为一种文明发展道路的中华文明自信和回应世界当下矛盾冲突和发展道路、未来前景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它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需要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促进文化交流、文明融合,需要中国不断用自己的实践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现代性塑造下的以中国为范围的文明体系,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含括着古典与现代两个层面的要素,是经过现代性改造和升华的现代文明,具有古今结合之特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是中国自身的传统资源,包括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两个核心要素:强调人伦,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集体和国家,形成了典型的国家主义理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素,也包括当今被世界普遍认可并践行的要素,它为全人类所共享。强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识,不仅赋予我们生活以价值,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起到催生和促进的作用,而且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理解中华文明如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共同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