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处岭南的客家围屋,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地域特质,是古老农耕文明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为何迟迟未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荣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事象大多散落在民间村落.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学界议题,村落与学界的关系就变得愈加紧密.在学界与村落、词与物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学界与村落、学者与村民双方对话、博弈的产物.相应地,一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由学者和村落所构筑的知识生产共同体诞生出来.基于村落研究中的经验分析,揭示这种含有普遍意义的知识生产机制的存在,能助益于理解知识生产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给对象方面带来的文化生态改变.  相似文献   

3.
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是海南文化遗产的一笔宝贵财富。在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海南省共有12个村落入选,分别是: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三卿村,澄迈县金江镇的大美村、美朗村、扬坤村,老城镇的龙吉村、罗驿村、石石矍村、谭昌村,澄迈县永发镇的道吉村、儒音村,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  相似文献   

5.
蒲月英 《乡音》2015,(3):18+24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对记住乡愁、延续文脉、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石家庄市为例,截至目前,共有8个村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井陉县7个、石家庄市鹿泉区1个。由于认识不足、措施单一等原因,一些传统村落仍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各  相似文献   

6.
塔下村是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的一个行政村,200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景观村落”。自从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山村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7.
关于恩施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与载体;现阶段民俗文化开发利用有了好的势头,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保护为主的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实施,以各种民俗文化艺术节为主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实施,以民俗文化人才培训、讲座为主的一系列民俗文化人才工程的实施,使民俗文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整体影响力,即对经济的贡献率尚待提高,民间氛围不浓,两张皮现象严重,这应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与旅游:乡愁挽留与活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村落大都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但建筑风貌保存完整,且旅游资源丰富,将旅游作为手段对传统村落进行活化利用式保护,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现实的选择。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传统村落风貌逐渐消退,特色民居建筑损坏较严重,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面临着保护与传承上的困难,一些传统民俗文化也面临着原真性与文化商品化的矛盾困境。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要着眼于促进旅游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实践融合,实现文化记忆的传承;利用旅游延续和复兴村落传统产业,实现旅游与产业的融合与协同创新;推动传统村落旅游与社区营造的理念融合,提升传统社区的内部生长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发展目前面临着空心化、文化流失等问题。贵州榕江县栽麻乡及该乡大利侗寨、宰荡侗寨是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寨,本文以这两个村寨为调研对象,探究传统村落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保护传统村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叶莉 《求索》2011,(12):54-56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生活、文化、习俗的统称,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风俗习惯,它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大农业的特点,表现为多元性和复合性、阶层性与地方性、神秘性与实用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本文以我国西南“盐工号子”为考据.阐述了民俗文化艺术的艺术特色与生命意识,论证了社会生产力及社会分工的发展是民俗文化艺术产生、发展及变异的深层根源于社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钟金贵 《传承》2012,(8):70-71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其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内涵独特的民俗文化,并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传承等现代价值功能。阐述仡佬族民俗文化并对仡佬族民俗文化的现代价值功能作一初步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沿着澜西公路进入佤山,在澜沧与西盟交界处,栖息着一个佤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的村落--勐梭镇博航自然村。
  博航村是一个佤族聚居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村内的森林遮天蔽日,林间山花灿烂,这里的佤族群众大多能席地而歌,即兴起舞,佤族神话为村子增添了神秘色彩。然而,这样一个美丽的村落,过去却十分贫困,直到2007年,西盟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调研,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思路逐渐清晰,对博航村的改造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是指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群体生活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发展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方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14.
田莉莉 《传承》2013,(2):82-85
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将传统的个人传承、单一模式传承转化为公众参与、合力传承,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消费的引导性,关照公众需求,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将民俗文化更大程度上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提高社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性和认同感,是培育民俗文化活力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苗成斌  柯华龙  赵扬波 《群众》2023,(14):44-45
<正>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让乡村“美”出新高度?响堂,一个曾经“鸡犬相闻”的传统村落,如今成为人们追求田园梦想的现代版“桃花源”。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以美丽田园为韵、村落肌理为形、艺术文化为底,让一朵栀子花飘出“共富香”,一杯村咖啡唤醒“新时尚”,一间老民宿体验“慢生活”,一座讲习所滋育“新农人”,探索着都市近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特色田园乡村梦从这里点染、升腾、激荡,精致乡村与乡野潮牌、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地方物产与时尚业态相互交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响堂探索在山谷里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恩施州民俗文化是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与载体。现阶段我州民俗文化开发利用有了好的势头,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立足于现实分析原因,着眼于文化亮州对三州战略的支撑来思考开发利用好民俗文化的发展对策,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遏止传统村落频遭破坏现象的蔓延,制止对传统村落无度无序开发,防止和避免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永久的"文化遗憾",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迫在眉睫。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不仅包括建筑保护、村落文化的生态保护,还包括村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认知传统村落的"活态性",强调如何协同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但传统村落"活态化"的方式、内容、目标及运作机制又因中国的特殊国情而有差异。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因群山峻岭的自然屏障,西南侗寨传统村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获得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活态"特征及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西南侗寨传统村落的"活态化"能基于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和空间背景,生成自我运行的内在发展机制,于日常生产生活中达成。要做到一是加强对原住居民主体性的认知与保障;二是建立以传统为根基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三是依托传统产业升级,突破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陈雨蕉 《创造》2010,(4):84-87
<正>在发展云南文化产业的视野里,最为吸引人们眼球的一直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其实,除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之外,云南还拥有一批特有的文化遗产——工业文化遗产。2006年昆明石龙坝水电站和个旧鸡街火车站都入选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像个旧、东川这样的矿业城市还面临着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问题,如果此时能及时引入新的理念,注重工业遗产,工业遗  相似文献   

20.
在最近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项目是农村社会传承的,由农民创造和享受的文化。毫不夸张地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许多项目,大多是来自农村的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农民文化在国家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不可轻视的领域。农村文化,主要是村落文化,民间文化。新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应该放在村落文化建设上。村落在民间文化创造和传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至今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