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培育出社会主义政治权力之良性的伦理品质,而要达及这一价值目的,其根本之方则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与其政治权力伦理的生成、维系与提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之关系蕴涵着手段与目的的逻辑。文章具体分析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现状、建设之关键点,以及评价之尺度,从而完整地体现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权利伦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黄旭 《前沿》2009,(13):175-177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文学政治现象。笔者通过细梳托克维尔在该书中对文学政治的叙述,提出文学政治现象产生有其独特的背景及其特征,并概括了文学政治对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一种稳定的民主制度,托克维尔把它归结为美国具有三种独特的因素:自然环境、法制、民情.而这三种因素中按其对美国民主的作用而言,"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欧洲之所以能够建立起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新教伦理所凸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在这里,托克维尔所讲的"民情",韦伯所讲的"资本主义精神",不过是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概念的不同提法.政治文化作为对政治系统的认知、情感及评价,是一种心理层面、意识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因素,它是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鉴于托克维尔思想本身的价值,西方理论界的相关研究用力甚勤.其研究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第一类致力于挖掘托克维尔思想的知识渊源;第二类将托克维尔置于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来研究;第三类比较托克维尔与其他思想家的异同;第四类则是法国革命史学的视角.通过对西方已有的托克维尔研究路径加以归纳与整合,将有利于国内相关研究者对未来研究趋势的把握,探究进一步研究托克维尔思想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5.
惠继红 《人民论坛》2012,(17):176-177
哈耶克、托克维尔都是自由主义思想者,但他们自由主义理论的侧重面不同,哈耶克是从自生自发的市场经济出发,主张一种自由的个人主义,这是原子式自由主义。托克维尔则通过对美国民主政体的考察认识到,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政治参与的责任,他主张一种共和式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6.
杨柳 《新东方》2013,(3):77-79
1856年,托克维尔出版了其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此书中,托氏提出了著名的"托克维尔悖论",即繁荣导致革命的观点。对于"托克维尔悖论",笔者认为,首先,它颠覆了传统革命观,即革命与社会财富分配关系;其次,它仍然在20世纪的政治实践中不断上演,也极有可能在21世纪重演;更重要的是,托德维尔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攻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能否坚持群众立场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不久前,中央制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继续坚持党的群众立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措施.要想在这方面做出成效,必须科学界定"引领"的基本涵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它的基本要求,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究方方面面形成合力,使大学生真正认同这一价值体系,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
王智慧 《传承》2013,(11):61-63
思想品德的价值结构根基于人的主客二分的存在结构,这一价值结构又可分为阶级统治性价值结构和公共交往性价值结构。前者根基于生产的逻辑,渗透在思想、品德、政治观之中;后者则根基于交往的逻辑,贯穿于思想、品德、法律观之中。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的价值结构根基于人的主客二分的存在结构,这一价值结构又可分为阶级统治性价值结构和公共交往性价值结构。前者根基于生产的逻辑,渗透在思想、品德、政治观之中;后者则根基于交往的逻辑,贯穿于思想、品德、法律观之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我们认识战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于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与逻辑主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有力地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人民幸福的根本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包涵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幸福论新篇章,为我们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提供了科学指引与价值指南。一、人民幸福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  相似文献   

13.
杨沉 《湖北社会科学》2007,13(11):116-118
黑格尔《美学》体现出了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其美学大厦是建立在"人为自然立法"这一价值判断基础上的。以此价值判断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双重困境。在困境中重新反思这一价值判断,重新解读"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无疑具有现代意义。而相对于"人为自然立法","天人合一"的价值观不啻为解决此双重困境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4.
政党制度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主动选择和设计的结果.探究和厘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初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所期望的创设价值,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使这一价值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广录  李映辉 《求索》2013,(1):189-191,64
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其市场供给的低效性,这种低效性会直接危害公共利益、降低社会福利水平。政府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各种规制政策是必要的和正当的。政府规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其归宿都是围绕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这一价值逻辑而展开。政府规制理论和实践演进的历史是印证这一价值逻辑的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决定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本价值观,马克思终身奋斗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本社会。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是普遍的人的解放。因此,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立足时代条件和中国国情,结合远大理想和阶段性历史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是人民大众。这一立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中国青年政治参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具有一系列新的发展和变化,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意识较强,参与行为方式趋向理性化、务实化以及政治参与中政治认知和行为投入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其中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之间的偏差,即价值选择的二重性问题表明某些主导价值观念在青年中还没有真正地内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青年自身利益的影响。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也要首先从经济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新书架     
《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政治学领域绕不开的著作。其特色在于:第一,它不是从理论出发,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立足于扎实的历史档案,条分缕析,试图得出结论。这保证了学术上的科学性。第二,基于科学化的视角,本书做到了既不守旧,也不激进,而是立场公允、思维冷静、目光犀利。  相似文献   

19.
<正>这次青年中心的读书会,让我结合自己在法国的经历,谈谈对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认识。说结合法国的经历,其实非常有限,第一是我在法国呆的时间不长,也就一年,谈不上对法国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其次,托克维尔这部书记述的是过往的法国,是已经过去200多年的法国历史。托克维尔当年以事件亲历者身份来探讨这段历史时,就特意谈到,一旦革命成功之后,当年革命缘何发生的种种原因、迹象就可能消失不见,因而他才觉得特别有必要就在当时把这一切付诸笔墨。不过,正如托克维尔敏锐地意识到,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民主最早的病理学家,托克维尔预言了民主社会中长期潜在的公民之病:尤其表现在公民的衰弱和个人主义的盛行。这些反映在当今美国政治现实中的病症吸引学者们围绕制度和德性层面提出种种对治方案。本文将从比较政治角度综合地阐释托克维尔所揭示的民主公民之病的各面向,即:民主暴政的潜在威胁、对身份等级固化与荣誉身份的失察和狭隘的个人主义,并依据当代政治哲学家莎伦·克劳斯结合当代自由主义特性,塑造特定结构的荣誉观念激发公民能动性的解决方案,拟介绍一种值得重视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