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关村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城郊小村,共有625户,2967人,耕地不足1800亩.到198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元,绝大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辛苦劳作,全村贫困面高居70%以上.1990年以来,东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5年,在全县率先实现稳定解决温饱;1999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年的200元提高到1200元以上,村积累由1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  相似文献   

2.
混撒拉村是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的一个彝族村落,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天干地旱,资源匮乏,农业基础条件十分薄弱.多少年来,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同胞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199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36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到2004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17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1.5万元,成为了攀枝花市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12,(Z1):78-80
兰光村位于贺兰县立岗镇北部,全村有耕地7850亩、7个村民小组、547户2300人,是一个纯回民村。2007年之前,是贺兰县12个后进村之一和远近闻名的"上访村""空壳村"。2007年下半年以来,新的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3930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00元,村集体积累由2007年负债35万  相似文献   

4.
走进康县甘石坝村,提起县人大代表、村支书李进才,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甘石坝村共有87户,410人,全村耕地面积550亩,且多是土薄地陡石头多的山坡地.1995年以前,全村仅有的财产是2000多元难以收回的欠账和存折上的几毛钱,全村人均有粮不足300斤,人均纯收入仅260元,群众生活贫困,村上的工作很难开展,领导班子处于瘫痪状态,是有名的后进村、难缝村.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李进才勇敢的挑起重担,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5.
在卓尼县大族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多元,高出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0元,说起今日的美好生活,村民们无不称赞村委会主任李日占。1998年底,李日占上任伊始,面临的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全村241户1182人,长期赖以生存的林副业收入断了,这给刚刚跨越过温饱线的全村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群众返贫人口剧增不减的问题非常突出。如何摆脱“靠木头过日子”的  相似文献   

6.
王丕江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已有40年的历史了.这40年里,他为村集体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但无怨无悔.在他的领导下,昔日的落后村在1997年跨入全县20强村行列;199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80元增加到1180元,人均产粮由39公斤增加到420公斤,居全县前列.1999年,该村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王丕江本人也先后受到地、县表彰奖励20多次,荣获"全区优秀村支书"、"优秀共产党员"、"重教兴学的先进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相似文献   

7.
四年前,当我挑起郭顾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的时候,全村三业总产值仅有351万元,人均纯收入870元,集体积累几乎为零。上任后,我们支部一班人拧成一股绳,走出了一条引导群众造船致富发展经济的路子。目前,全村拥有造船企业101家,年生产船舶2000多条、20多万吨位,被誉为“中国造船第一村”。全村三业总产值达4247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集体积累48万元,户  相似文献   

8.
杨治科是庄浪县水洛乡陈杨村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八年时间,陈杨村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1999年,村企业总产值由1992年的29万元增加到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10元增加到1880元;人均产粮由220公斤增加到440公斤;村集体经济由"空壳"增长到8.8万元.陈杨村由一个一般化村变成了全县的"明星村",连续三年被县上树为"十强村".杨治科也多次被评为"全区优秀村支书"、"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村支书",受到地、县的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9.
地处黄海北部的辽宁省长海县广鹿乡塘洼村,下辖18个自然屯。近年来,塘洼村党总支立足渔村实际,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和群众需求,统筹谋划,把解决生产发展参差不齐、贫富差距日渐加大、群众生产生活发展不均衡作为提升党组织建设的着眼点,成功地探索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使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以前的2100元增加到2003年的8070元,4年累计向国家纳税623万元。  相似文献   

10.
我们离石市城关镇东关村是名符其实的“都市 里的村庄”,依城傍路,全村805户, 2117口 人,只有耕地30余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党的政策与东关村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党建先行,工贸兴村,依法治村的新路子。到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2.5千万元,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40元。1996年,我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千万元村”荣誉称号。我支部1998年被省委评为“红旗党支部”,2000年被吕梁地委评为“农村红旗党支部”。我本人也被地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正党…  相似文献   

11.
在成都市南郊的江安河畔,永康村民就靠着这方圆不足1平方公里的土地滋养、生息.2005年,森林公园建设项目落户永康村,村党支部一班人抓住机遇,探索出"资金入股、土地流转、两次分配"的新型农村经济运作模式,当年全村完成税收612万元,村集体经济盈余1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  相似文献   

12.
<正>邢台县北店村地处太行山深山区,拥有耕地面积400亩,山场面积5700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店村"两委"班子坚持"心系群众、以廉促谐、自力更生、求真务实、深思长计"的为政理念,使贫困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年前的200元增长到2014年的2.4万元,不仅提前完成全面小康目标,还为其他贫困山村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95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6年来,我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挖穷根,找富路,发展经济,使吴岳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续几年被省、地、市评为"五好村"、"十强村"、"安全文明村".村党支部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党支部".去年,吴岳村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比6年前增长近10倍;集体经济纯收入119万元,比6年前增长近20倍;集体积累1280多万元,比6年前增长近20倍;上缴税金65万元,比6年前增长了10倍多.  相似文献   

14.
潘家庄村是临洮县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共6个社,428户,1936人,耕地1356亩.199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绝大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辛苦劳作.如今,该村已成为临洮县新添镇的小康示范村、地级文明村,人均纯收入达1580元,人均产粮达300公斤,70%的农户过上了小康生活.全村现有大小汽车17辆,农用三轮车300多辆;有40户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有14户农户建起了宽敞明亮的二层楼房,13户修建了清洁卫生浴池.潘家庄村富了,治安好了,环境美了.潘家庄村的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有一个替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5.
榆树市八号镇七号村,前几年一直很贫困,集体没有企业,群众致富门路单一,1993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贫困村之所以贫困,主要有三难:领导班子思想不够解放,脱贫致富的信心难树立;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经济的资金难筹措;群众人心散,观念旧,市场经济意识难增强。七号村党总支就是从解决“三难”入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去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10万元,人均收  相似文献   

16.
卢定华是平凉市252个村党支部书记中惟一的女性.她上任6年来,重视作风建设,带领干部群众奋发进取,把一个"后进村"变成了全省闻名的"五好村".2000年,全村完成总产值1856万元,人均纯收入3516元,集体积累1284万元,上缴税金65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张北县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为当地群众谋划脱贫路径。3年多来,德胜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算好脱贫账,找准致富路,村庄面貌和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底,德胜村成功摘掉"贫困帽",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0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3万元,成功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百万村",从"贫穷"到"小康"的转变。如今,德胜村村民脸上挂着藏不住的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09,(9):9-9
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道新中村党支部在大力发展村域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用了短短12年时间.村集体收入由1997年的92万元增长到2009年上半年的950万元.增长幅度超过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现在1.5万余元,实现了全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功地将一个“破烂村”建设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党支部连续几年被评为市、区“五个好”党组织和市级红旗党支部。  相似文献   

19.
温江县天府镇铁篱村党支部书记蒋熙华,带领群众走"蔬菜兴村"的路子,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蔬菜书记".该村蔬菜种植面积78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3600元.  相似文献   

20.
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昆老村公所野猪塘自然村,位于祖国西南部的扣林山上。该村距国境线不足1公里。由于偏僻落后,经济发展一直很缓慢。1983年,全村人均有粮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然而才过了十来年,到1998年,人均有粮就达500公斤,人均纯收入800元。家家户户年年有余粮,口子过得甜甜美美。人们都说:野猪塘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一是靠党的政策好,二是全村妇女发挥了半边天作用。野猪塘村共有40户人家183人,都是苗族,女性87人。以妇女组长李桂珍为首的妇女小组在村党支部及县乡妇联的领导下,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