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红军的银行     
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行址在叶坪村的一幢普通农家小院.包括行长在内只有5名工作人员.启动资金仅20万元大洋。它的成立,为发展苏区经济,改善民生,支援革命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央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使赣南闽西21个县联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中央苏区。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决议。苏区国家银行的创立,成为苏区经济活动和支持革命战争的重要支柱,为尔后各个革命时期的金融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我国红色金融事业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以马列主义金融理论为指导制定金融政策 1930年共产国际东方部鉴于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未能掌握银行的失败教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信用事…  相似文献   

3.
付娟 《党史文苑》2009,(5):22-23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根据地的军需民用,稳定和发展经济,根据地政府在金融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主要是实行统一累进税,设立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统一货币,进行货币斗争.这些措施的推引,为建立健全经济制度,筹措经费和物资进行抗日战争、稳定和活跃经济、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效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根据地的军需民用,稳定和发展经济,根据地政府在金融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主要是实行统一累进税,设立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统一货币,进行货币斗争。这些措施的推引,为建立健全经济制度,筹措经费和物资进行抗日战争、稳定和活跃经济、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效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5.
中央红军长征时,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下,国家银行全体职工用担子挑着资财,一面打仗。一面帮助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还要为红军沿路筹款,步行二万五千里。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他们越过万水千山。1935年10月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时,国家银行干部有6人牺牲于长征途中,只剩下6名干部。龙岩红坊人曹根全便是其中的一位幸存者。  相似文献   

6.
单冬克 《党史文苑》2012,(13):38-41
中央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21个县联成一体,正式形成了中央苏区。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通过了《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案》,决议案之一是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创立独立的苏维埃金融体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创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打破了自1905年以来主要由以外商银行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势力、以钱庄(银号)为代表的中国旧式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信用机构构成的旧  相似文献   

7.
<正>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为支持革命战争,发展苏区经济,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村创立,毛泽民任行长。1932年7月,为建立统一、独立的金融货币体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开始发行流通货币。从1932年7月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共发行了8款货币,分别为壹元、伍  相似文献   

8.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忽视了“金融软件”的创新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所谓“金融软件”创新,文章认为是基于伦理学,发展哲学视阈,在“金融硬件”创新过程中通过金融道德建设,树立金融道德榜样、提升金融道德情操、实施金融道德评价等一系列金融领域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对金融产业的道德“洗牌”,最终达到有效地规避“金融硬件”创新将带来潜在风险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中央苏区开创了红色金融事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国家政治保卫局为框架、国家银行为主体、具有战时金融特征的红色金融保密体系。本文从保密工作视角出发,系统挖掘梳理苏区时期的红色金融发展脉络,以填补红色金融保密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一、坚持合作制是适应基本社情的需要信用社是合作金融组织而非国家银行,也非商业银行。因此,一切工作都应从信用社的基本社情出发,都要根据合作制基本原则去开展。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大跃进”后,由于对社情的歪曲理解,信用社先下放“社办”(地方管理)、后又下放“民办”(贫下中农管理),导致信用社在以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业务萎缩,经营管理混乱,很多信用社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文革”后,又由于没有从社情出发,没有按合作金融组织的内在规律办事,信用社走入“官办(国家银行管理)和“商办”(单纯追求最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农村新型金融试点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总结和梳理世界范畴内微型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西方微型金融的目标定位,金融排斥与目标漂移等理论成果以及微型金融的福利效果,都将为我国农村新型金融试点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金融思想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主要包括金融调控思想、金融组织体系思想、金融市场思想等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金融思想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继续以这一科学理论作指导,不断探索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创建60周年。当人们追忆起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财政金融发展历程时,自然会想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奠基人毛泽民的丰功伟绩,是他第一个在中央苏区统一财政,统一货币,组织建立完整的金融体制。他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培育的金融队伍,为新中国财政金融事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接轨,中国金融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金融创新不仅是我国金融业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动我国金融化的过程中,必须以金融稳定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非正式金融对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决定了其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证明了非正式金融内生于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被正式金融的发展所取代,它的存在也有利于农村金融业的市场化发展.但需要采取措施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8,(15):31-32
11.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柳钦 《实事求是》2008,200(1):41-43
循环经济体系,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金融需求。因此我们要为循环经济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改革发展循环经济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体系;建立专为循环经济生产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循环经济项目融资渠道;推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实现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赵志君  颜翀 《理论学刊》2023,(2):115-122
发展数字金融是建设数字中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改善金融生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建设国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数字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数字金融平台侵害客户利益、可能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数字金融征信数据失真、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等。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打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根基、补齐关键技术短板,加强数字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和机制,提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强化金融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9.
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行址就设在叶坪村一幢三室二厅的普通农家小屋,包括行长在内只有5名工作人员,启动资金仅20万大洋,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  相似文献   

20.
应对金融全球化挑战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它带动了我国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随着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中国即将加入WTO,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那么,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  一、顺应大势,明确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让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金融全球化趋势是客观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出现金融自由化浪潮,使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政策放松,金融创新获得迅速发展。比如,美国在1933年以后,颁布《Q条例》、《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等,对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