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7,(24)
<正>我有时候会无聊地计算,父亲带我们全家搬离金门,定居台北,那一年,父亲几岁啊?"才四十!"我得到惊讶的答案。现代人,40岁真能不惑?当然不能,他们都在干嘛呀?姑且不论他人,我40岁时,人生路还没有线头,父亲却已做出了人生大决定,卷起裤管与衣袖,扛水泥、挑砖头,对他来说,生活是力气挣出来的。父亲可能不知道,他带给我的意义除了生活,便是迁徙。迁徙曾是动荡时代很多人的命运。我的写作朋友,蔡怡  相似文献   

2.
7月13日,投资1000万美元的台商独资企业——山东安臣仓储设备有限公司落户章丘县明水经济开发区。在签约仪式上,企业委托代理人、上海臣安商用设备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翟民风趣地说:“绕树三匝,唯济可依。”济南用其热情和豪放,不断推进济台间交往与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来济台胞9109人次,其中旅游观光、交流考察6081人次;济南市居民因私赴台和应邀赴台130人次。截止目前,累计来济台胞已达17万人次,济南市居民因私和应邀赴台3041人次。济南与台湾交往交流高潮迭起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01,(10):17-18
目前在上海生活过10年以上的台湾人恐怕不在少数.这些最先“登陆“的台湾人,无疑成为欲来上海寻找新生活者的榜样,而他们自己有时也暗自嘟囔一句“阿拉上海人“的方言.其中有人感叹“上海太大了,摸了10年都还没摸透“;还有人说自己也养成了上海人的性格;更有人说孩子落地生在上海,回到台北,竟闹着要回上海,说他的家在上海.无论怎样,上海已成为这些台湾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无法割合,此处也许更饱含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台湾东森电视台的朋友们来到了广州,要把广州的风貌带回台湾,工作虽然紧张忙碌,却也让他们大开眼界。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摄象机,看看台湾人眼中的广州是个什么样儿吧。  相似文献   

5.
郑坚 《台声》2001,(7):7-9
在祝贺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的时刻,回顾 54年来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征程,目睹神州大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闪耀风采,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的宝岛台湾、为祖国的新生和统一大业拼搏了一辈子的老台胞,能不感慨万千吗? 跟着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 由于家父参加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文化协会活动,遭到殖民当局的迫害,我在 9岁时就随家逃往台湾,回到十几代前的老祖家——福建闽南。半年后,“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两岸同胞都遭受了沉重的苦…  相似文献   

6.
浙江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姻缘关系一直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在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及两岸关系升温的时候,这个话题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回台湾探亲。在探亲访友之余,揽胜观光。虽然时间有限,足迹却遍及全台湾。所见所闻的台湾人的住与行,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次去北京,我有.幸第一次搭乘直航班机。下午1点25分班机从桃园机场起飞,4点25分即降落北京机场,飞行时间3小时,比之前香港转机节省4个多小时,非常方便,唯一美中不足是机票比香港转机要贵5000新台币。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1,(2):43-43
当今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然而,如果我们把问题的由来更往上追溯,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寻找问题的根源,那么历史的坐标就应该设定在1840年。  相似文献   

10.
前言周合源老先生,台湾民众史的世纪同龄人,1993年12月13日辞世,年91高龄。他的一生与台湾史同步,青年时期,与王诗琅先生倡立台湾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台湾黑色青年联盟"。受到克鲁泡特金的人道思想启蒙,与慈善家施乾先生在台北万华收容乞丐,教育乞丐,成立名震东瀛的"爱爱寮",有第二号乞丐头"二显"的美誉。1927年,周合源第一次因为抗日被捕;1930年主持社会科学读书会,创办义塾,与台共书记长王万得一起主编《伍人报》。1931年,担任文化协会中央委  相似文献   

11.
对台湾人来讲,一年里头,最为重要的一段时光应算是“除夕”与“春节”。农历12月一到,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不管是都市还是农村,除旧布新的过年气氛一天天的浓厚起来,到处都显得喜气洋详,焕然一新。台湾的年节自农历12月24日开始,这一天正是灶神升天的日子。传统家庭的厨房通常会供奉灶神,主管一家人的平安及观察家中各人的行为。传说灶神上天后,会向上帝禀告他这一年在人间所观察到的是是非非,于是人们便在灶神升天这一日准备丰盛的牲礼、甜品祭祀,希望灶神上天后能说些好话。在送灶神回天后,就得准备大扫除,将屋内…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祖先是从唐山来的”这句话,长时间以来在台湾民间父告子、子传孙,一代叮咛一代。“唐山”,也有人写作“长山”,在台湾省人的意识中,并不是一个专属  相似文献   

13.
林光辉 《台声》2006,(10):21-21
在台湾省1945年光复后一周年,我们的先辈们组织了一个致敬代表团,渡过海峡,向中央政府致敬,表达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50年的中国版图的台湾,从此重归祖国,台湾600万中国人内心的欢欣感谢;致敬代表团更重要的一个行程,则是亲赴我们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陕西省的陵墓,要代表全体的台湾同胞致祭,在老祖宗的陵前祭拜禀告,这支血脉在饱受异族强敌统治凌虐50年之后,再又回到骨肉兄弟的亲爱拥抱之中,这是何等值得庆幸,让人感动落泪的一幕,这是必须告慰于民族先祖的光荣大事。必须指出,60年前的这一光复致敬团的组成与行动,完全是自发性的,因此,它也是完…  相似文献   

14.
北京朝阳公园西门林立的酒吧、餐馆之间,有一家门睑不大的小店——苏菲的店。黄色的门匾、古色古香的门窗,走进店里,带流苏的中式靠垫、滚边盘扣的绸缎钱夹、梅花图案的各色门把手套子、系着粗丝绳的粗布茶壶套……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1,(7):39-40
最近台湾发生几起有关“认同”的争论,包括“台语文”事件及两岸几位学者对台湾民意结构趋势不统反独的忧虑等。这些争论如果回到源头,还是两组老问题,第一组问题是,台湾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台湾人是什么人?第二组问题是,台湾人如何建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中国时报》2017年6月5日发表题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的社论。本刊转摘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在国民小学的门口会看到一副对联:做个活活泼泼好学生,做个堂堂正正中国人!现在在台湾有些人竟然不承认是中国人,他们不承认是中国人的借口是:“中国“的涵义很模糊,所以“中国人“的涵义就更难说了!中国的涵义模糊吗?海峡两岸均属中国;中国人的涵义模糊吗?海  相似文献   

18.
旧时的文人们,失意时便找到两个精神偶像,一是屈原,二是贾谊。屈原是楚国的大夫,贾谊为长沙王太傅,很受汉文帝器重。这二位都怀才不遇。文人们遇到不得志的时候,就要对他们“凭吊”一番,好像小孩子受到了委屈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地方,把委屈吐出之后,还要该做啥做啥。民间有一个俗话叫“算盘打了一整宿,天明还要卖豆腐”,本是做不了大事的人,空有一肚子计策,梦是好梦,但一觉醒来还要做自己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19.
<正>二三四月属于春天,衔接着冬天与夏天,正是大地苏醒时。2月农历年假晃荡晃荡溜过不少天数;3月,台湾的气候此时节多变,时热时冷,有时连接着好几天下雨,天空的景象真是热闹。云朵随着气温,变化着速度、色泽与云层厚度。不得不让我联想《诗经》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我有好多的思念,念亲友,也念着还没做完的事,总因着懒散而耗费大把时间。想来,3月更是享  相似文献   

20.
人心思干     
毛宏芳 《今日浙江》2014,(21):15-15
正2013年的水灾让余姚遭受了巨大损失,余姚人痛定思痛,奋然而行。一年来,干部群众人心思干、人心思上、人心思齐,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凝聚起加快建设和发展的精气神。今年前三季度,余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进出口总额增长11.5%。灾难面前不低头,越遇挫折越坚强。受灾不可怕,精神不可垮。洪灾虽然给余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没有击垮余姚干部群众的斗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