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动态扫描     
《台声》2016,(23)
正两岸茶博会成交59.92亿元第十届海峡两岸茶博会11月19日在福建武夷山落下帷幕。从组委会获悉,两岸"茶博会"成效显著,共完成交易59.92亿元人民币,并现场签约项目38项,合同签约金额达289亿元。本届茶博会由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台湾农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南平市人民政府等13家单位联合主办,国台办支持,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本届两岸"茶博会"在参展规模和档次、经贸活动、品牌影响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加快两岸"茶博会"向国际性展会发展的步伐。(茶茶)  相似文献   

2.
林思喆 《两岸关系》2014,(11):36-36
<正>以"中国茶·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于10月10日至13日在安溪隆重举行。安溪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素以"中国乌龙茶之乡"闻名。安溪茶博会从前身"海峡两岸(安溪)茶机具博览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10年以来,这一立足安溪、融合两岸、服务全球的茶叶博览会,每一年的展会都在升级,今年共有1400个标准展位,为历届之最。如今,安溪茶博会已成为两岸茶界深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得益于泉台两地独特的五缘优势,历届安溪茶博会,  相似文献   

3.
<正>初冬的武夷山,满目苍翠,茶香清幽。2023年11月16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开幕。本届茶博会以“三茶统筹、融合发展”为主题,突出两岸交流、茶旅互动、全链发展,打造有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茶业盛会,交易总额达84.36亿元,较上届增长14%。本届茶博会展览面积4.5万平方米,设置标准展位1900个,展位数为历届最多。参展企业813家,邀请VIP采购商4367家,台湾馆由原来的100个展位增加到150个展位。展馆设有茗茶馆、闽台馆(包含台湾馆)、茶机械器具馆、茶包装馆四大主题展区,涵盖茶包装、茶机械、茶器具、茶空间、茶食品、茶洗护用品等从茶园到茶桌的全产业链产品,充分展示“三茶”助力乡村振兴以及两岸以茶为媒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自2008年开始,武夷山每年举办海峡两岸茶博会,到2019年已是第十三届。台湾各界人士踊跃参加茶博会,两岸茶文化交流以武夷岩茶为纽带,呈现勃勃生机,前景十分广阔。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从武夷山跨海移植台湾的。一部台湾的茶叶史,也是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的见证。地处台湾南投县鹿谷乡东面的冻顶山,四季如春,云雾缭绕,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其天然环境与武夷山可相媲美,武夷岩茶也就成为台湾冻顶乌龙的"祖先"。台湾盛产茶叶,以乌龙茶为最大量。  相似文献   

5.
杨瑞荣 《两岸关系》2008,(12):50-51
闽台茶叶同根生,两岸茶香飘万里。2008年11月16日,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福建武夷山崇阳溪畔新建成的茶博园开幕。本届茶博会不仅搭构了两岸茶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茶人与参会来客搭起了品茶问茶、访友交友的桥梁。应主办方的邀请,台湾有36家茶业企业100多名客商出席此次茶博会。  相似文献   

6.
茶香飘四海,友谊连两岸。11月16日,由福建省政府、国家有关部委和台湾有关方面联合主办,南平市政府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市开幕。本届茶博会突出“茶与茶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4)
正2019年11月15日,在武夷山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作为茶博会的重头戏,第八届武夷山"裕元杯"民间斗茶赛在武夷山茶博园广场同时举行,作为"裕元杯"茶赛赞助人,台湾裕元工业集团董事长、鞋业大王——蔡其建应邀出席茶博会。武夷山民间斗茶赛已举办第八届。从第四届到第八届,连续5届武夷山民间斗茶赛的赞助都是蔡其建先生  相似文献   

8.
崔世项  朱茂强 《台声》2014,(5):56-59
<正>4月20日,第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如约拉开帷幕,再度向世人奉献一道道气势恢宏的三农盛宴。本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将持续至5月30日闭幕。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率团参加本届菜博会时表示,两岸的交流合作可以说进入到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希望未来两岸不仅农业交流合作加强,也能在经贸方面共建产业标准,共创世界品牌。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润田、中  相似文献   

9.
正11月16日至18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本届茶博会以"缘聚武夷、茶和天下"为主题,以"茶文化""茶养生""茶器具""茶食品""茶设备""茶旅游"等为博览会主要内容。茶博会特设"一带一路"展区,其中来自台湾参展商  相似文献   

10.
甘铁生 《台声》2001,(3):27-28
有个名叫范增平的台湾人,雅号“茶痴”,他曾经给我留下过十分深刻的印象。早在 80年代末期,他就曾辗转到祖国大陆,推广、普及茶艺; 10多年来,他为促进两岸交流、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新世纪第一个春节过后的一天,我在北京职业高中“中华茶艺园”采访了他。 两岸品茗一味同心   这个茶艺园不大,但很精巧雅致。茶舍里布置得古色古香,从文房墨宝到海峡两岸各具特色的茶具,无不透着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氛。略作寒暄后,范先生就介绍他的女弟子李老师做茶艺表演。屋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范先生以平和而悠扬的语调,讲述着他对…  相似文献   

11.
<正>7月28日,"海堤杯"第八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两岸春茶茶王擂台赛(以下简称"茶王赛")颁奖活动在厦门举行。近千茶商、茶农、茶企代表、茶叶爱好者与专家学者,齐聚帝元维多利亚酒店。两岸13个茶样问鼎本届"茶王赛"最高奖——"茶王"称号,其中,大陆赛场的茶样12个、台湾赛场茶样1个。  相似文献   

12.
程也 《今日上海》2008,(6):40-41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上海国际茶博会”是上海茶界两次重要的展览和贸易活动,从2008年起这两项活动开始战略合作。两大活动的携手使茶文化和茶经济完美和谐统一,加强了资源的整合和深化利用,向国际茶业的旗舰展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3.
尹赛楠  张玲 《台声》2023,(2):66-67
<正>“在祖国大陆种出台湾的茶叶,就像祖辈们远赴台湾生活,而自己如今又回到这片土地,落叶归根,一脉相承……”从当初对茶一无所知,到如今与“茶”相伴二十载,42岁的台商二代黄启荣,也从那个初出象牙塔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两岸茶文化的“传承者”。黄启荣的父亲黄群和,出生于台湾台中,最初在岛内从事建筑行业。“受台湾经济危机的影响,父亲于2000年选择来到祖国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瑞荣 《两岸关系》2010,(12):46-47
<正>11月16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农业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茶业协会、农会等16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隆重开幕。本届茶博会实行"会节同办",同期举办武夷山茶节,集茶业展览、商贸、文化、  相似文献   

15.
缘聚武夷,茶和天下。11月16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农业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茶协会、省农会等16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市隆重开幕。本届茶博会实行"会节同办",同期举办武夷山茶节,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13年首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四川乐山峨眉山市举办至今,两岸茶界精英每年都如约相聚品茗论道。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茶文化一脉相承,千百年来,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历史悠长、底蕴丰富的中华茶文化,茶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同胞种茶、饮茶、品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台湾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9,(22)
<正>一盏香茗会知音,一程山水迎嘉宾。11月15日至19日,由全国台联和福建省台联主办、南平市台联承办的2019两岸婚姻家庭茶文化产业研习班在福建武夷山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两岸嘉宾约140人,主要为来自台湾岛内和在祖国大陆定居及常住的两岸婚姻家庭成员。以茶修身、以茶交友、以茶兴业11月15日下午,2019两岸婚姻家庭茶文化产业研  相似文献   

18.
张意轩 《台声》2006,(7):22-24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陆如何落实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与具体措施?怎样加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台湾农产品能在大陆站住脚扎下根的关键在哪里?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寿光模式直接、迅速、有效记者:刚刚闭幕的“寿光菜博会”非常成功。农业部在落实新推出的15项惠台政策,特别是7项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打算采取什么举措?李永华:在“寿光菜博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就是大陆积极跟进落实两岸经贸论坛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  相似文献   

19.
冻顶问茶     
台湾许多地方都出产好茶,最负盛名的要数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乌龙。冻顶乌龙香飘两岸及海外,今年春天,她甚至入选“北京奥运五环茶”。为了一探冻顶乌龙的玄妙,今年早些时候记者到台湾专题采访期间,在冻顶茶第七世传人林桓渝先生的引领之下,专门到冻顶问茶。虽然时序还是冬末,但  相似文献   

20.
从333个到1229个展位,纺博会的规模扩大了近4倍;从5亿多元的成交额,到38.58亿元的成交额,纺博会的效果增加了7倍多……从1999年到2007年,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历经8届,越来越引人注目,2007年10月21至24日的纺博会更是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