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与大陆监狱法律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至台湾后,海峡两岸分裂至今。可喜的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交往增多,民间的经济贸易、文化学术来往密切。法律界的交往也已经开始,这种交往的结果也带动了某些部门法的比较研究。监狱法的比较就是其中之一。台湾监狱法律制度是台湾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监狱法律制度有助于对台湾法律制度的深刻认识。虽然大陆与台湾人民是一个民族,使用的也是一种语言文字,但由于社会制度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两地监狱法律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大陆与台湾监狱法律…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行政赔偿制度比较关保英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正式生效施行,从此行政赔偿制度正式确定。为了使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尽快得到完善和发展,现将其与台湾的行政赔偿制度作一比较。一、立法体例:合并式与分立式综观世界各国的国家赔偿立法,在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封建农本经济社会之支柱的土地制度,在历经了元代的逆转与陡变之后,从明代开始,土地国有制再次走向衰弱,一度被压抑的地主经济重新抬头,东山再起,大量的土地以各种方式落入私人之手。尽管从总体上而言,明初朝廷仍不失为最大的地主,直接掌握着相当数量的土地。但这一情况至明中期以后即有改变。由于明朝继承了宋朝推行的“不抑兼并”的传统,实行“田多田少,一听民自为而已”的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封建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并再次形成了国有土地日益削弱、私有土地渐居主流的局面,这样封建土地的二元化权属体系又回归于原本的常态发展轨迹,加上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私有观念的加强,民事法律也相应地得到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鸣 《现代法学》2002,24(5):48-53
明代法律对租佃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依据私契关系所确立的规则 ,一方面保护地主的收租权和产业权 ,另一方面也保护佃农的耕作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地主与佃农之间对土地与佃权的争夺加剧了 ,传统租佃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而“永佃”制、“一田二主”的出现 ,正是庶民地主为主干的中国封建地主制出现解体的征兆。  相似文献   

5.
《刑警与科技》2005,(2):80-80
记者:我们知道,奇偶科技是台湾比较知名的公司。请问她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以及未来台湾问题的解决.在统一的中国将形成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多元化的新格局。大陆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英国普通法色彩的香港法制、带有浓厚大陆法特征的澳门法制以及推行大陆法原则的台湾法制将共同存在于中国的法律体系之中,从而给中国法律制度带来了“一国两制三法四域”①的新型法律格局。如何在立法活动中将不同特点的法律制度相互借鉴和吸取,促进整个国家法律的发展.是中国法学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拟在分析不同法律制度的主观法权观念和客观法律设置、比较社会适应力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今后立法…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云梦秦简的法律摘抄,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秦律在保护秦代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商品流通以及加强经济行政管理诸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如何批判借鉴民族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陆土地使用权与台湾地上权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陆土地使用权与台湾地上权之比较关涛我国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对我国民法物权制度的完善及房地产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性质和内容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相当于传统民法中的地上权,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大陆与台湾间的交往与日俱增,保险是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比较和分析两岸的保险法,将有助于解除贸易双方的后顾之忧,从而更好地促进和加快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和往来。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的法律不是出自某个卓越人物的凭空臆造,而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斗争的重要成果的体现。它产生于残酷的阶级斗争中,并随着革命进程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交往日增,“一国两制”梁入人心。随着交往不断扩大,所涉及和衍生的法律问题有增无减。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法学界和律师界、台湾工商业界及台湾当局的有识之士,日益强烈要求允许自由来往,实现两岸关系正常化、在交流、统一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台湾的刑事辩护制度,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时值我国大陆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之际,对台湾的刑事诉讼法及其刑事辩护制度作一探讨,并对两岸律师辨护制度作一比较,以期借鉴其合理进步成份,有着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律师辩护制度的渊源台湾现行刑事辩护制度滥觞于旧中国…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前,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得农民的“命根子”土地,从地主的垄断中回到了自己的手中。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曾几何时,个别地方竟出现了地主子孙公然向人民政府要求返还财产等“反攻倒算”活动。1983年辽宁省建昌县二道湾子乡西簸箕村地主之子韩昌林向县信访办提出“落实政策”,要求信访办为其做主返还当年没收的大院,县法院也将大院判给韩,并数次强制执行。从此,地主之子与土改胜得果实的获得者贫农之子刘忠厚打了一场长达15年之久的“地主大院”官司。直到今年2月7日,县法院才撤销原判决,一场闹剧才得以终止。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李梦舟律师作为多次往返台湾海峡两岸的海南执业律师,与台湾律师界有较多接触,曾作为特别来宾列席台湾“全联会和台北律师公会理监事会议”,受到台北律师公会及台中律师公会的热情接待,现将其对台湾律师界的一点印象刊出,以飨读者。我曾多次往返台湾探亲,与台湾律师同行进行了较多的接触,现将我走马观花所了解的台湾省律师现状,作一介绍,以促进大陆与台湾省律师间的了解与交流。一、自宵省律师业以个人开业为主,小型法律所具多,同时,律师参政日益增多,将成为政坛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台湾省各地登录律师,合计5205人(次…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将回归祖国,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又将迈出重要的一步。祖国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孕育于共同的祖国母体,血脉相连,息息相关,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浸润,及至近现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而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在著作权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律制度。进入9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与立法现代化、新国际经济秩序与立法国际化、“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与立法本土化构成祖国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著作权制度发展与变革的主流。中国著作权诸法域…  相似文献   

15.
赵红艳 《法治纵横》2011,(19):38-39
对白领们来说,最近的一个新鲜话题是,要不要去美国做地主? 事实是放在面前的:在某网站搞的“去美国做地主”的网上拍地活动中,上海白领叶子以8800美元的封顶价格拿到美国迈阿密的1000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持有权。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刑事审判制度若干问题比较研究姚莉,屈广清一关于审级制度的比较从法律形式上看,台湾刑事诉讼法基本上属于大陆法系,但又具备英美法系的一些特征。台湾现行刑诉法是在对旧法进行多次修订的基础上形成的,共九编,512条。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刑事审判程...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的律师惩戒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的律师属于“自由职业者”,但其执行职务过程中,并非享有完全的“自由”,而是要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尤其是一些非法行为,要受到严格的约束和惩治,台湾律师制度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其中惩戒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台湾的(律师法)、(律师法施行细则)、(律师惩戒规则)等法规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一、律师惩戒机构根据(律师法)规定,台湾地区的律师惩戒机构为律师惩戒委员会和律师惩戒复审委员会,这两个机构并非常设专职机构,而是临时组成,并实行任期制。律师惩戎委员会的组成是这样的:以…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9,(4)
一、台湾法学理论的发展台湾的法学理论研究在50年代初,由于人才奇缺,当时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学都集中在唯一的法科大学——台大法律系。早期的法学人才缺乏尤其是长期以来受到“政治禁忌”的影响,法学理论研究总的看来发展是缓慢的,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台湾留学风气渐盛,远赴欧美、日本攻读法律的学者与日俱增,这些年轻学者回台湾后,便成为台湾法学界的中坚力量,法学理论研究才有一定的发展,现将40年来台湾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熟悉台湾政治操纵司法的人,都会认为特侦组在开创台湾司法的历史,把涉嫌贪污的陈水扁扣上手铐,是谱写“中国人政权历史的新一页”。而陈水扁作为政党轮替上台的第一位“总统”,也将是台湾史上最大的贪渎犯,他的最后贡献恐怕就在于留待“有用之身”,作为台湾的民主化、法制化的标本,以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20.
来信有位抗美援朝复员军人土改时回到家乡,当时组织上将地主的一间房屋分给他居住。1989年,当地主的后代得知该复员军人的土地房产证遗失时,便把土改中留给地主家的两间房屋的一间拆除,然后说复员军人这间房是他家的,并称复员军人强占了他家的一间房屋。纠纷诉至当地法院,法院就将这间房屋判归地主的后代所有。现已事隔几年,这位复员军人还能否向法院申诉,要求改判收回房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