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企业文化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创造过程。我们甚至认为,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我们蒙牛,企业文化就是第二生产力。关于企业文化的“三个假说”第一个假说:“基因假说”———文化是企业的基因。做人有“为人之道”,办企业有“经营之道”。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料,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企业发挥出的效力是不同的,因为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台机器、一笔资金、一车原料,从进厂那天起,就被…  相似文献   

2.
增强三种力     
许多人觉得,思想工作虽然很重要,但由于企业工作千头万绪、队伍千军万马、思想状况五花八门,很难做到“点子”上。也就是说,找不到真正的焦点在哪里,不知道往哪里使劲。 我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着企业发展这个中心,持续不断地增强“三种力”──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所谓凝聚力,就是要解决怎样使员工具有团队精神,万众一心,捏成一个拳头;所谓创新力,就是要解决怎样使员工保持创新意识,善于应变、创造,抢占市场先机;所谓竞争力,就是要解决怎样使员工斗志高昂,勤学善战,形成战斗力。这三点,就是我们企业思想…  相似文献   

3.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管理,是四个不同的概念。企业文化管理是以观念形态的文化为主导因素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当中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企业文化建设是对客观已存在的企业文化现象去劣存优的主观选择或重塑。企业文化理论则是通过对不同的企业文化现象的研究而总结出来的一种优秀的管理理论。一般而论,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现象。更广泛的推论,凡是有人,就有文化,因为文化的实质就是人化,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人化。但是,我们要研究的不是哲学意义的文化或企业文化,而是一种管理理论的企业文化。弄清这一概念,是我们研究企业文化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企业的文比建设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是要学会认识我们企业的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文化?这种文化与企业的发展适应不适应?也许有人觉得可笑,我们天天在讲文化、建设文化,难道还不知道我们企业是一种什么文化?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记得有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c正因为你对自己的企业太熟悉,对自己企业中的管理方式,以及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东西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所以你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忽略了其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对企业发展真正起作用的原来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5.
徐才 《理论探讨》2003,(2):28-32
“本体”作为哲学的终极信念 ,是人之为人、哲学之为哲学的一种宿命性的设定。“本体”之于人是宿命的 ,之于哲学更是宿命的。哲学归根到底就是对“人在世界中”“在”的澄明 ,这种澄明就是对人的本体论存在的彰显与完成。“哲学” ,质言之就是本体论的“人学” ;“本体” ,就是哲学与人的澄明之境 ,就是对人自身本体论存在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6.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还是对于广大员工来说都十分重要,须臾不可或缺。企业精神的提炼、员工精气神儿的凝聚,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凝聚干部职工的这种精神。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门科学,要融会贯通这门科学,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当前,按照中央的部署,一项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正在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深入展开。这项教育活动,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从哲学视角对“三讲”教育进行剖析,对于我们深人开展“三讲”教育和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一)“三讲”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三个方面,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眼里,除其属于不可剥离的共有的基本要义之外,它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三讲”就是所讲者内外统一地重视他所认可的…  相似文献   

8.
徐才 《理论探讨》2002,(6):21-24
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资本主义文化中的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恶性膨胀必然要导致对传统哲学本体论承诺的失望与反叛。这一“逻辑” ,似乎是西方文化在重演着古希腊故事中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厄运 ,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则是来实现这一厄运的“逆婴”。后现代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的反叛与摧毁 ,其要害正是在哲学的极限之处对人之为人的悖论的反叛。因为人之为人的悖论决定了哲学虽然无法给出只有“上帝”才能给出的终极解释 ,但又必须追求像“上帝”那样的解释。这决非是哲学的过错和像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说的“自欺” ,而是哲学对人之为人的悖论及由此而造成的人在本体论层面的困惑与迷惘的自觉拥有和自觉承受。因此 ,消解本体论的终极关怀决非是人类应有的文化选择 ,而只能是通向非人化的快车道。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冲击 ,哲学首要的任务和根本的文化使命 ,是重塑本体论的现代诠释 ,再建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今年,党中央提出要在县级以上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人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如何把“三讲”的学习教育引向深入,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把“三讲”学习作为一般的政治理论学习的习惯做法,引导大家从新时期领导干部座右铭的高度来学习“三讲”、理解“三讲”、落实“三讲”。一、把“三讲”作为领导干部座右铭的理论依据座右铭,是指写出来放在坐位旁边的格言、警句。座右铭具有很强的自警性和自律性,…  相似文献   

10.
荣庆印 《求知》2001,(5):17-18
江总书记代表中央提出“三讲”的要求以后,去年以来又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以加强廉政建设、端正党风,使我们党很好地担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真正做到“三个代表”。但是“三讲”教育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而做到“三讲”则是个实践问题,我们教育的目的正是要党员干部“做到”。所以,我们现在提到“三讲”,它是一种要求、一种标准,而不是坐而论道。因此,我认为要真正做到“三讲”,一点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也离不开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两者相辅相成,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把握这一辩证关系,是搞好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加强国企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抓住三个关键,即:常问“我是谁”,常念“紧箍咒”,别碰“高压线”。常问“我是谁”就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飘飘然、昏昏然,明明白白做人,清清白白执政。周恩来总理曾要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缺欠,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好,不满意”的心理状态。用孔子的话讲,就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共产党人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常问“我是谁”,就是要时常告诫自己是一名党员,做人做事别辱没了党员…  相似文献   

12.
乔冬丽 《各界》2010,(11):96-96
“一个企业没有文化,这个仓业就没有了凝聚力,从而也会丧失了持久的竞争力。”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家的共识。有人说,可口可乐公司可以在一夜之间烧掉,但是只要把人留下,把“可口可乐”四个字留下,氽业很快就能复苏,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优秀的氽业文化就是强大的竞争力,它为食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陈洪文 《学理论》2009,(12):134-135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将“激励”一词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更多的实现企业赚取利润的经济效益和服务大众的社会效益。但是,激励只是一种手段,如神话激励、万能激励,有时不仅不能刺激员工积极性,反而会增加压力。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而又无法完成任务时,员工就可能不堪重负,只好选择离开了。对企业来说.没有激励是不行的,但激励也并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如何运用十五大精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笔者认为要突出把握“王子”;一是“明路子”搞好新时期党的建设.、管具体操作过程如何.三项基本收则始终人能变:一是党对企业的政治领牙权人能全.;生是搞好党建的根本。二是党的建设必须治绕企业的中心工年人变。要善于找准党建与企化中心工作的”话告9”来突破.通过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加强党的挂花三是党管干部的牧则不变.这是加强党建的组织保证。在确保这三个基本原则;、变的前提下.企业党建工作要明路子必则故到“门知”:一知匕。就是知大势供全日一知道党中央加强党建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职工具有认同感的,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与保证。笔者认为,要构建职工有认同感的企业文化,应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要构建“企业自己的文化”,第二步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第三步要使企业成为“自己的文化企业”。第一步:构建“企业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应具有惟一性,而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如同没有个性的人。人没有个性,就千人一面;人没有个性,就没有激情。建设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拿来”,把别人的企业文化原样搬到自己的企业,这种企业文化不仅无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而且还…  相似文献   

16.
举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某企业“老板”说,我们公司倡导的是“牛马精神”。何谓“牛马精神”?就是员工若要像老黄牛一样诚实可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企业就会像奔驰的骏马一样日行千里。而当问及公司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员工时,得到的回答却相去甚远。管理人员说,那是吹牛拍马;员工们说,那是让我们当牛做马。这并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遍现象。但目前在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确实存在着愿景目标很宏伟、经营理念很先进、企业精神个性鲜明,可员工们就是不怎么理解,甚至不认同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缺乏使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感情投资”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尽管现在对它的解释、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基本涵义是清楚的,就是领导者要和职工在感情上建立起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从而激发和增强职工的积极性。现在,一讲企业管理,有些同志就想到责任制、罚款等经济手段,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企业管理主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又是有感情的。职工感情上不融洽,即人们常说的“气不顺、心不畅”,就对各种规章、制度产生无形的抗拒力,甚至使一些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国家创新战略,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实践表明,企业要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就要在技术、产品、人才和制度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企业各方面的创新与进步则来源于企业文化理念的不断创新。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培元固本”,搞好企业精神文化创新,增强企业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元”为首,“本”是“以人为本”。因此,企业精神文化的创新,首先是解决企业领导者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武装问题,也就是使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  相似文献   

19.
基因技术将造成无数难以选择的可能:怀上个孩子,要不要 先查基因再“放”生?找对象、谈恋爱,要不要验一验基因?找工作, 是不是也要查一查?这些问题无一不指向人的内心从一定程度上讲,个人的一部 分命运是由基因决定的。如 何面对基因发现?怎样才是“人道”的生活方式?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追求,它表现在对每一个人的权利的尊重与歧视的反对。从根本上讲,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什么样的信仰、来自哪个民族、有什么样的肤色,操什么样的语言和──拥有什么样的基因,这是人道的起点,是文明的标志,是人类存…  相似文献   

20.
朱升波     
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未来商战的决胜之道,已经不可逆转地从企业建设的“幕后”走向“台前”.因此,“以人为本”、强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企业文化管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唯一适用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时代的焦点.导入“道、法、术”三元结构理论视角,借鉴生态学思维从“道”的高度追问其哲学内涵,从“法”的维度践行其“硬性”保障,从“术”的路向研究其落地,并基于全球化视野塑其“道、法、术”的三维生态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