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培耀 《奋斗》2006,(12):42-43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4年以来,我们牡丹江农垦分局抓住国家公路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大规模开展高等级公路建设,3年内公路建设累计投资37504万元,其中农场自筹19398万元。累计建设白色公路469.1公里,占自养公路干线的51%。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第三轮经济强县建设的启动年,27个建强县将在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开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曹百胜 《奋斗》2010,(9):36-37
<正>"郡县治则天下安",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近年来,肇源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核心抓园区"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强县战略,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县域经济持续发展。5年新上项目350个,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26.6%提高到2009年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徽县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重点交通民生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水平,努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出行环境。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已基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县道为主骨架,农村通达通畅道路为支线,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增加到1146公里,213个行政村通达率100%,通畅率达61.5%。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宜丰正处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弘扬三种精神,树牢三个理念,谋划三篇文章,努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生活(河南)》2007,(1):F0002-F0002,F0003,F0004
农村公路是河南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里程占到了我省公路总里程的4/5以上。河南省交通状况的优劣不但与本省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还直接影响到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的进程。2006年,我省农村公路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07年底全省行政村基本实现通水泥(油)路”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广泛动员,奋发努力、知难而上,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狠抓质量、全面提高,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8.8亿元,为年度目标65亿元的106%,完成新改建里程3.1万公里,为年度目标1.9万公里的163%;  相似文献   

7.
一、宏观背景和总体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由于地理位置、人口素质、资源禀赋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悬殊。欠发达地区人民在长期忍受经济贫困、文化贫困、生态贫困的同时,还必  相似文献   

8.
罗舒 《世纪桥》2023,(8):35-37
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想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必须要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具体可从加强系统谋划,明确责任目标;精准科学选配,集聚精锐力量;抓牢学习实践,提升能力素养;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严格管理考核,优化作风形象五个方面着手,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9.
《党的生活(河南)》2006,(1):F0002-F0002,F0003-F0004
2005年以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省公路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信阳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各级地方政府明确目标,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有关部门各履其职,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监管,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建设氛围,以“村村通”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通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使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落到了实处,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广大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农村是主战场,农民是主力军。近年来,吉安市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围绕创建"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1.
多元共生是乡村经济业态发展和结构优化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共生发展思想的实践运用转化。推动乡村实现百业兴旺和多产融合,不仅是丰富创新乡村经济业态、促进乡村经济结构升级的内在诉求,也是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乡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乡村经济全面振兴的现实要求。当前乡村经济振兴在业态发展和产业结构上还面临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亟待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业态和模式总体有待拓展丰富,乡村产业发展布局的协调性和融合性有待增强等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激发乡村经济增长活力、统筹城乡资源要素合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完善乡村经济多元协同发展的保障体系,才能不断推进乡村经济业态发展与结构优化,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共生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1,(5):38-39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伊春市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之年。全市上下把项目建设作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下真工夫、下大气力加以推进,力争在短时间内实现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本农田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贵州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近年来,云南省广大农村结合脱贫攻坚科学规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涌现出一大批美丽乡村建设样板。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存在规划缺失缺位、随意变更、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绊脚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科学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孟锦群 《当代贵州》2018,(46):60-61
改革开放40年来,遵义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改革开放40年来,遵义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遵义大学城实现5所院校7万师生入驻;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关键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大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只有农村经济大发展,才能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论是对旅游业本身,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帮助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极大的价值。普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发展的规模小、速度慢。文章将对普定乡村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该县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金喜双 《新长征》2011,(11):52-53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结合吉林实际提出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的战略思路,这是吉林干部群众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认识,更是实现吉林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根本路径和战略选择。从我们镇赉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看,统筹推进"三化"不仅是一个发展方向,更是一条发展路径;实施"三动"战略不仅是发展的动力,更是发展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姚瑞平 《唯实》2015,(1):54-56
生态绿色、美丽环保是一种包容式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当代乡村发展的新理念、新范式、新追求。绿色生态美丽乡村的内涵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核心是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关键是低能耗、低排放、无污染,展现天蓝、水清、气爽,绿树青山,田园风光,殷实宜居,和美乡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率先建成现代化标志性美丽乡村,建成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必须走绿色生态包容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武俊平  伊丽 《实践》2008,(6):49-50
在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冲击下,我国农村面临着衰退的危机。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是防止这种局面发生的明智之举。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诸多内容,而文化建设又贯穿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各个面。以内蒙古为例,为谁建设?谁来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一句话,新农村新牧区文化建设以谁为主体,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