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群 《党员文摘》2008,(12):12-14
1978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冰河解冻.大地回暖。  相似文献   

2.
今年适逢“文化大革命”结束30周年。那一段长达十年的动乱岁月,留给党和人民深刻的历史教训。科学地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有利于深入贯彻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此,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思想路线与对形势的判断——‘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座谈会。来自首都地区的一些专家学者在会上踊跃发言。本刊将他们的发言要点进行整理后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晓庄 《党史文苑》2004,(5):30-31
"三支两军" "三支两军"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支左(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的人们)、支工(支援工业生产)、支农(支援农业生产)、军管(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在清理历年笔记本中,发现存有一张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军区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签发的“出入证”(如图),它见证了“文化大革命”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 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发展到所谓“夺权”阶段。首先在上海,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导演了“夺权”闹剧。很快,所谓上海“一月风暴”迅速漫延到全国。在武汉, 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朱鸿霞等反革命分子,随即  相似文献   

5.
一、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一个过程。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经过不断升级的中苏论战,特别是经过“四清”运动,毛泽东越来越感到中国有出修正主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他认定,中国有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而且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他还认定,中国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不在基层,而是在上层,尤其是中央。防止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成为毛泽东晚年思考和担心的焦点。怕党和国家改变颜色,这就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观动机。有一次他对身边护…  相似文献   

6.
张肇俊 《世纪桥》2012,(8):57-61
我们能不能也搞点化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中苏两国关系紧张后,毛泽东曾考虑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在1964年和1965年,他就提出:有的不会制造,要向别国学。甚至说:在一定时候,可以让日本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向他们学技术。但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敌对势力的持续封锁及“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这个设想一直未能实施。  相似文献   

7.
198 1年 6月 2 7日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陈云对于《历史决议》的起草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建议。他非常赞成邓小平的意见 ,即 :这个决议所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 ,就是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 ,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 ,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为此 ,他建议增加“建国以前 2 8年历史的回顾”一节。这个建议 ,得到邓小平和全党同志的一致赞同。这是陈云对《历史决议》作出的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2002年9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张荣生写的、题目很长的文章:《珍惜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历史——论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该杂志的编辑在此文的“摘要”中,把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党史、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年浩劫’这一寓意抹杀一切的不准确表述,不宜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名词。”我认为.这篇文章所谈的内容,不仅是一个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涉及政治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地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9.
霞飞 《党史文苑》2006,(1):47-51
谢富治是一个特殊人物。他青年时代投身革命,有红色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地方和中央高官,也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此人思想极“左”,在“文化大革命”中干了不少坏事。他虽然早在1972年病死,但仍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曾为红军将领谢富治于1909年8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他家世代务农,生活贫寒。小时候,他放过牛,种过地,喂过猪,也时断时续地读过私塾。青年时,谢富治头脑活络,也很勤奋,常从亲朋好友处借一些书报来读,因而见识较广,周围常常聚集了一些同龄青年。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攻占武昌,湖北各地农民运动勃兴。…  相似文献   

10.
11.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的标准和正确的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12.
今年适逢“文化大革命”结束30周年。那一段长达十年的动乱岁月,留给党和人民深刻的历史教训。科学地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有利于深入贯彻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此,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思想路线与对形势的判断——‘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座谈会。来自首都地区的一些专家学者在会上踊跃发言。本刊将他们的发言要点进行整理后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三支两军”这一决定的最主要动因是支持“革命左派”全面夺权。在当时的情况下,军队一方面以自己的权威和力量,在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对军队自身建设和军政、军民关系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不宜完全用解放军的“三大任务”、“三队”思想来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工农商学兵、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发出了有名的"五七"指示,号召大家以本行业为主,兼学军事、政治、文化等.对于学生,毛主席在"五七"指示中指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专家写出"造反大字报" 1966年,狂潮陡起,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开始了!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斯特朗十分敬仰毛泽东,"文革"初起时,80岁的她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篇幅介绍文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当时热情讴歌甚至亲自参与"文革"的外国人很多.1966年8月,在中国的许多外国留学生、专家,也像中国学生一样,搞起"大辩论"、"大字报".  相似文献   

16.
“我有错误我承担,工作组是中央派的,光美没有责任。为什么让她代我受过?要做检查,要挨斗,我去!我去见群众!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群众?”进入1967年,在中央文革小组的怂恿下,造反派开始向刘少奇发起正面冲击。1967年元旦这天,中南海内的造反派在刘少奇住处福禄居贴出大字报,在院内的地上和墙上刷上大标语。1月3日,造反派冲进刘少奇的住处,直接对他和王光美进行围攻。1月6日晚上,在江青等人怂恿下,清华大学的造反派们上演了一出“智擒王光美”的闹剧。他们诈称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在学校作检查的归途…  相似文献   

17.
霞飞  小月 《党建文汇》2005,(8):47-47
对“五七”干校,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不陌生。它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改造”干部的场所。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结束的呢?  相似文献   

18.
韦玉凤 《世纪桥》2001,(5):34-36
民主党派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历史,尚无系统的研究和完备的资料。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远方 《世纪桥》2010,(11):99-10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对当时存在的"左""右"倾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及时的纠正。为恢复和发展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驱狂敌誓不从"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内战爆发,硝烟弥漫.27日,美帝国主义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插足中国的领土台湾.随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给美国及其纠集的其他国家的侵朝军队披上"联合国军"的外衣,任命美国驻远东军队的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进一步扩大侵朝战争.10月初,美国侵略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进犯朝鲜北方,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在这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应朝鲜党和政府提出出兵援助的请求,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