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古今中外,尊重与责任在道德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如今学校的道德教育中,责任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尊重与责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学会负责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尊重感与责任心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生命价值得到突显.科技文明一方面造福于人类,而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生命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珍重,特别是中学生们对的生命表现出极大的漠视.这与学校道德教育中生命的空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而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回到生命之中,加强中学生的生命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潘石  莫衍 《长白学刊》2005,(1):70-73
从政府自身的角度界定政府范畴,并在此基础上界定政府参与等基本概念,从而揭示出政府参与二重性及其外化的原理.政府参与具有二重性,即政府的公共利益性与自身利益性.政府参与的二重性作为政府参与的主要矛盾,总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表现出来,表现在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上,具体而言就是政企关系上.作为企业投资者的政府参与的二重性的外化过程就是政企关系特殊化的过程.政企关系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复杂,正是作为企业投资者的政府参与二重性的不断外化的过程,国有企业政企关系问题的实质正是政府参与二重性的外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已成为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的热门话题,本文拟从主客体关系群入手,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属性特征进行探讨。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主客体关系群的理论依据传统观点认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单一主体与单一客体或是两个认识主体之间的两极运动。而笔者则认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两极运动,而是一个多主体与多客体之间的多极的、复杂的运动,即实际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姜岩 《青年论坛》2010,(5):81-82
传统道德教育实践过于简单机械,道德教育研究局限于从复杂的现实中抽象出简单的事实,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根据道德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特征,运用整体性原则,既考虑道德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又顾及道德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在校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一些全新的课题 ,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更加灵活的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手段 ,确保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总结并借鉴世界各国在开展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 ,无疑对于深入探讨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美国、日本、新加坡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为例 ,注重从学校道德教育方面分析他们各自的特色 ,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为盼。  相似文献   

7.
熊锡征 《传承》2011,(5):38-39,67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从三个方面对高校道德教育即注重对象上的主客体交互性相结合,注重过程中的有机性和渐进性相结合,注重方式上的规范性和引导性相结合进行探析,了解高校道德规律,有助于揭示德育的基本矛盾,促进高校道德教育向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新加坡道德教育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研究美国与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共同特点 ,从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强化“国家意识”,立足于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和“隐性课程”在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道德教育的融洽氛围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把握学校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等方面 ,提出加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姚臻 《传承》2009,(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研究者探讨了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问题.总结和评价网络恩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状况,深刻剖析和把握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对构建新的网络思想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道德教育应与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密切结合;与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密切结合;与学校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密切结合,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同时,应加强大学生道德实践,使之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