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荣清:清政廉洁好局长□辛磊封位全他当镇安县民政局长8年,出差从不住宾馆,有人说他思想落伍不会消费;他下基层无数次,从未接受过一次高标准宴请,有人说他老正统不会享受;他手中有权,从未安插过一个亲属到民政部门工作,有人说他迂腐死板不明世故……然而,在老...  相似文献   

2.
1952年,姜和平出生在南昌县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年仅16岁的他通过招工进入江西造纸厂当上了一名造纸工人。先后干过化浆工、扛料工,这虽都是又苦又累的工种,但从小就吃苦耐劳惯了的姜和平从未叫过一声苦,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他那踏实肯干的作风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之后,他从班长干起,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3.
雷锋式的工商干部———强自喜□王志坚在河南社旗县城,每当晨曦初露,城区各家商户开店迎客之际,一位50多岁、身着工商制服的中年人就骑着一辆带偏斗的自行车在这里来回奔波,帮商户排忧,为购物者复秤,给群众释疑。车斗里那台配有喇叭的收录机,沿街播放着新闻、购...  相似文献   

4.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5.
王建柱 《党课》2012,(23):120-122
陈石林是摄影师出身,但却以“修版师”出名;他从未给毛泽东拍过照片,但毛泽东的四版标准像无一不是经过他的手修制完成。  相似文献   

6.
1932年肃反中,左权被诬陷参加过托派组织,因此受到留党察看的处分.当时他曾一再向党声明,亦无法为当时的中央所相信,致使他长期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但他遵守纪律,从未责难过党,从未动摇过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始终如一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着.  相似文献   

7.
李海文 《党史文汇》2011,(11):43-45
我一直跟着妈妈长大的,20多年从未看到过爸爸妈妈之间红过脸,吵过架,他们是模范夫妻。 “跟着妈妈长大的”,有什么了不起,还用着说?可是在战争年代“跟着妈妈长大的”孩子是少数,多数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寄养在老乡家里。哥哥海渊就是这样,他生在战争残酷的1942年初,刚过满月,连名字都没有起,妈妈将他放在老乡家,穿过封锁线,到后方山西兴县。  相似文献   

8.
他曾是一位军人,4年军营生活的磨炼和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的熏陶,使他回到地方后对武装工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20年来,“事业重于泰山”这一工作准则,伴随着他经历着风风雨雨,从武装于事到镇武装部长,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武装事业上,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从未动摇过他于好武装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就是乌兰县茶卡镇武装部部长汪浩勇。  相似文献   

9.
刘忠 《世纪风采》2011,(12):16-18
1942年至1947年,我与张祖谅同志在一起共事。在这期间,我俩的工作先后变动过几次,但是,我们在战斗中建立起来的兄弟般的情谊从未间断过。祖谅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每当我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的为人处世方式,想起他的作战指挥风采……许多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0.
叶茂 《廉政瞭望》2012,(21):18-20
“知识改变命运”?不管他的一路艰辛算不算成功。他也从未怀疑过这句话的力量。勤劳朴实的农家子弟也有梦想的资格,也有飞翔的权利,知识的天堂人人平等,绝非脱离实际的天真。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从未想过,像他那样一个不知疲倦忘我工作的人,也会永远地休息;我从未想过,像他那样一个总是面带微笑帮助他人的人,也会离我们而去;我从未想过,像他那样一个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人,会倒在他心爱的岗位上。我的脑海中涌现出一幕幕和师傅在一起的日子……一方平安守护人2013年从河北省警察学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安建桥警务站做辅警,第一次见师傅,他胖乎乎的脸上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后来和他逐渐熟悉之后,我时常开玩笑叫他"大叔"。  相似文献   

12.
父母:他从未说过一声苦说起聪仔,父亲彭国灿很是放心:他从小就很勤奋、很踏实、很好学,我们相信他。真正让父母操过心的就是聪仔援藏。2007年,当彭聪恩告诉父母要援藏时,老人为难了:  相似文献   

13.
晓何 《世纪风采》2006,(5):44-47
康生是中共党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他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虽有过受冷落的时候,但在他活着的时候却从未受到过大的冲击和挨整。而且,康生的官愈做愈大,直至中共中央副主席。那么,康生是如何取得最高领导人的信任,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的呢?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2,(13):1
浙江省杭州市长途运输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自2003年担任班车驾驶员近10年来,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从未出现过交通事故和乘客投诉。2012年5月29日,他在行车突发意外的生死关头,强忍着肝脏被飞来铁块击碎的剧痛,坚持完成一系列安全操作和疏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坦率得让人惊讶的人。指着办公室一大柜子书,他承认自己"大部分都没有读过",因为太忙。尽管每天早晨8点就进了办公室,但下班的时间却从未确定过,所以,他只能将看书的时间放在飞机和火车上。  相似文献   

16.
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曹谷溪田上郡A、受命于危难。艾绍荣并非胸有成竹,他流泪了……1994年1月4日,艾绍荣被任命为延长县烟草公司的经理。烟草行业又是他从未涉足的一个陌生领域。在此之前,他没有走进过这个烟草公司的大门,而今天,他却以经理的“显赫”走进了这个公司的五...  相似文献   

17.
69岁的德国老太太史维梅从未想过,自己可以在不花分文的情况下,度过这么长的一段时光。据报道,15年前,史维梅展开为期12个月的实验,之后就开始过着不花钱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现已72岁高龄满头白发的彭启超老人,是彭德怀元帅的亲侄儿。他从42岁起追随伯父,同伯父一样命运坎坷,几经沉浮,然而,他对伯父的信念从未动摇过。在一个克光明媚的日子里,笔者有幸结识了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19.
《家乡行》是郑培民从未公开过的一篇散文,也是目前发现的他诸多日记以外的惟一一篇纪实性文学作品。文章文采飞扬,行里字间就像他的为人处事般情真意实、朴实无华。读着行行文字,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省委副书记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0.
《家乡行》是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从未公开过的一篇散文,也是目前发现的他诸多日记以外的惟一一篇纪实性文学作品。文章文采飞扬,行里字间就像他的为人处事般情真意实、朴实无华。读着行行文字,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省委副书记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